在涡河南岸,战局同样被李定国的袭击影响了,但却不是什么有利的影响,瓦克达和孔有德突然发了疯一样,拼命地出营反击,要袭击郝摇旗的后路,李过当然不可能允许,他横在瓦克达和郝摇旗之间,一步不退。然而张能被岳乐牵制,谭泰又出击协助岳乐夹击张能,导致张能无法分身援助李过。其实南岸明军在数量上的劣势也不算很大,但是由于郝摇旗和孙守法都已经渡过河去了,他们留在河南的兵马没有大将指挥,有很多人在战场上蒙头乱撞,找不到队伍,真正能聚集在李过身边抵抗的明军并不多。在瓦克达和孔有德的猛攻下,明军大批倒下,但瓦克达和孔有德也不禁心惊,月光之下,战场上堆满了横七竖八的尸首,孔有德藩下的东江老兵本就已经不到三千人,在这场大战中竟死伤了一多半,瓦克达部下的满兵也同样死伤惨重,照这样打下去,连老本都要拼光了。瓦克达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为了自家基业自然无条件打到底,孔有德也同样绝无退路,前进尚有一线生机,后退则是必死无疑。如果他临阵退缩,清朝的新天下中绝无他的一席之地,如果明朝赢了,他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没有预备队了,所有的人都加入了战场,就连随军的奴仆、力工都被赶上了前线。因为两军都是加速急进才赶到战场的,所以大营中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人,通常会出现在军营边上的商人、妓女都不存在,基本上全都是军事人员和辅助人员。这场战役似乎不打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就不会停止,冷兵器时代其实很少在正面交锋中出现这样的大规模伤亡,打上一阵子之后较弱的一方就会被击溃了,大部分的伤亡都发生在追亡逐北的过程中。但是这两支军队偏偏有同等的信念,同等的意志力,除非实在无法坚持,他们绝不会退出战斗。
月至中天。
明军和清军的攻势都不再有力,他们已经战斗了整整六个时辰,那些最早投入战斗的部队疲劳至极,甚至有人瘫在地上爬不起来了。整个战场几乎看不到身披铠甲的人,谁也没有能穿着那玩意打几个时辰的体力。重甲步兵保持体力靠的是抓紧时间休息,在关键时刻出击,但是今天到处都是关键时刻,他们也不得不靠给自己减重来保持续航能力。没有护甲的战斗更像赌命,人倒下的速度越来越快,因为疲劳和负伤,实际能投入战斗的兵力越来越少。
只有多尔衮的本阵周围,战斗依然惨烈,多尔衮的护卫部队一直被他捏在手中,没有投入战斗,李定国部则是最后加入战场的,故而他们的体力还保持得比较好。不过这个“较好”只是相对而言的,他们也十分疲累了。有的人进入疲劳状态之后回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靠着本能机械地行动,但有的人到了这种时候就喜欢想各种有的没的,多尔衮就是这样的人。
他第一次上战场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是天聪二年,十七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在那一战中表现突出,受封“墨尔根代青”。七年后,他追杀察哈尔的末代可汗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从他手中接过了元朝的传国玉玺,并因此受封亲王。作为皇太极的兄弟,他没什么可不满足的,但是作为努尔哈赤宠爱的幼子,他想要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对于多尔衮来说,皇太极始终是一个矛盾的存在。皇太极对多尔衮既限制,又重用,多尔衮对皇太极也是既敬又恨,母亲阿巴亥的死更是横在他和皇太极之间的一道过不去的坎。皇太极是一个杰出的乱世枭雄,无论是谁,只要有利于大清的事业,他都能用,而且放心地重用,他给了多尔衮成长的机会和成名的舞台,在多尔衮心中,皇太极则是他一直要超越的对象。
皇太极的暴死给了多尔衮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率领八旗兵冲入了山海关,入主中原,实现了皇太极毕生的梦想。但是,他也把全体满洲人带入了一条危险的道路,这是多尔衮从来没有料到的。和明朝交战多年,多尔衮对于明军的战斗力鄙视到了极点,歼灭了洪承畴的大军之后,大部分满洲贵族都认为,天下就在掌中了。可没想到来到关内之后,大清的征服脚步竟然被一群流寇挡住了。
过去的他们只是从洪承畴等明朝降人的口中了解这些流寇,他们不过是一群农夫、羊倌、奴仆、驿卒、逃兵,因为饥寒铤而走险。既然洪承畴都曾经打得他们抱头鼠窜,他们又怎么可能当得住大清精兵一击?可是真的与流寇交战之后,清军发现,他们与洪承畴口中抢粮食吃大户的饥民完全不同,不知多少满洲勇士在和流寇的战争中丧生,多尔衮开始意识到,这是一股他过去从来没有想象过的力量。
李过、高一功、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郝摇旗、张能、贺宏器、李明义……这些人到底是为什么而战?史可法、黄得功、朱大典、孙守法、焦琏、秦翼明这种受过大明朝皇恩的人,为大明竭力效忠可以理解,可这些过去是朝廷死敌的流寇又是为了什么非要保着大明到不惜生命的地步?还有陈永福、郭升、白邦政、周凤梧、田虎、官抚民、谢应龙、任继荣、任光荣、张家玉……这些原来的明朝官员既然能背叛大明投降闯贼,说明应该并不是多有忠心的人,可他们却为什么反而要死心塌地跟着闯贼对大清顽抗到底?
这种力量是多尔衮所不能理解的,就像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连天下无敌的白甲护军都不能阻挡眼前这支明军。
一开始跟在庄鼐身边的人,现在只剩下了两个,但是不断有其他人加入。左右两翼的清军援兵都被李定国和马宝顶住了,庄鼐得以踩着敌军和友军的尸体一步步逼近多尔衮。但是在离多尔衮还有百步之远的时候,最后一批清军护卫死死挡住了他们,不管付出多少牺牲,都不能再前进一步。
就在此时,突然地上窜起了十几条黑影,向多尔衮扑去。夜战之中,清军的防御毕竟不可能面面俱到,竟然被他们匍匐前进到离多尔衮不远的地方才被发现。有人借着澄澈的月光认出了为首的人:“高文贵将军!”这个河北易州人在当初张献忠追随王自用、高迎祥转战于晋南、豫北的时候就加入了,是西营中的老资格。他挥舞大棒,将面前的一名清兵敲得脑浆迸流。在多尔衮身边组成人墙护卫的最后十几名护卫迅速做出反应,迎战高文贵。多尔衮向后微微一让,从原本密不透风的人墙后露了出来。
一支羽箭从庄鼐手上发出,直奔多尔衮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