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韩城之后,豪格继续向西南进军,郃阳、澄城两县俱是不战而得。不仅守军和官吏不知去向,连百姓也大多逃走。豪格并没有喜悦,而是多了几分慎重。他虽然还从来没有和闯军主力交过手,但是很清楚他们绝非易于之辈,毫无接触就不战而逃,一定是有后招。根据侦察人员的回报,东南方的朝邑、南方的同州、西南方的蒲城、西方的白水都有明军驻扎,但是这四路明军的数量尚未探明。明军的侦察队装备了不少河曲马甚至西域马,有经验的骑兵也很多,在小规模的骑兵对战中,清军的侦骑居然还吃了不小的亏。豪格判断,这一定是明军的精锐部队。
豪格的办法很简单,还是他爷爷用过的老办法: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豪格认为,明军还要围攻西安,在陕北又受吴三桂的牵制,前来迎战自己的兵力绝不会太多,既然不知道明军的主力部署在哪一路,干脆就攻击自己最想攻击的那一路,把明军的主力调动出来。他下令全军折而向东南,进军朝邑。
本来豪格要去西安解围,走蒲城最近,但是那样的话,左右两翼都会被明军夹击,不如先攻朝邑,打垮明军右翼更为稳妥。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豪格部目前依赖山西的补给,而山西同时供给两路大军,十分困难。如果攻下了朝邑,就可以进军潼关,打开通往河南的道路,这样一来,豪格大军的补给就畅通得多了。
豪格从澄城向东南前进,军次商原。这片黄河、郃水、洛水环抱的开阔地带古称“许原”,是当年东西魏争霸的战场。就在豪格抵达商原的当夜,他终于侦察到了确切的情报。目前同州驻扎的是明军王永强部的主力,镇守朝邑的是王永强的部将秦一藩,两部均有出城应战的迹象。而在清军的右后方,从延安赶来的明军郭君镇部正在兼程南下。豪格吓了一跳,倒不是因为害怕明军,而是惊讶于明军的大胆,难道他们要在平原之上和自己打一场决战吗?
“这个地方叫双泉村,是刘汝魁将军的老家。”贺宏器扬鞭指着路旁的小村庄,“去年鞑子来时,老百姓都逃走了,也不知还剩下多少,这回过兵,老百姓又逃了。”旁边的一个年轻将领说:“我听父亲说过,当时刘叔叔带着村里的二十多个年轻人出来投闯军,如今只剩他一个了。”
这个刚刚弱冠之年的年轻将军摘下了头盔,活动活动头颈,如果豪格能看见这一幕的话,肯定万分惊讶。这个人不是郭君镇,而是李来亨。
李来亨和贺宏器来到了前部已经搭建好的营地,立刻召集斥候询问情况。豪格现在闹不清明军的虚实,于是扎营在商原之上,派出部队进行了多次试探性攻击,双方互有伤亡,但是损失都不算大。
这里是昔年闯军反复经过的地区,李来亨等人根本不用地图,周围的地形便能自动浮现在眼前。豪格所部兵力大约三万,王永强部有近两万人,再加上李来亨带来的万余援军,双方兵力大致相当。但是明军的兵力分散在双泉、同州、朝邑三处,清军却全集于位于商原中心的白塚镇上,白塚镇在嘉靖年间修建了城墙,防御力不低,清军主力在此凭城而守,明军强攻绝无胜算。
李来亨也不担心豪格进攻朝邑和同州,王永强并非菜鸟,打仗很有一套,虽然兵力居于劣势,但依托城防守住这两个小城并无问题,豪格如果顿兵于城下,会被李来亨截断粮道,局面一定大为不利。
所以,最危险的其实是李来亨这一路,孤军悬于关中平原之上,面对着三倍于己的清军。西安方面,高一功在会合了陕西义军之后兵力迅速膨胀,已达七万之众,围困着西安城中约两三万清军,其实是有余力支援李来亨的,但是李来亨建议他先不要轻动。陕西义军中,有不少固然是闯军留在陕西的余部,但大部分还是未经改编的明军甚至百姓,高一功正在借助围城期间的低强度战斗,对这些部队进行整编。现在整编才刚开始,这些部队还没有形成战斗力,把他们派上来对阵清军的主力怕是也起不到多大作用。陕西的反清起义规模如此浩大,陕西的绿营大部分都反正了,退进西安的除了旗军之外就是绿营中的铁杆汉奸,这些部队的战斗力都很强。而那些随风倒的墙头草大部分都在高一功这里,一不小心很有可能酿成变故,因此西安方面一定要求稳。
鉴于目前危急的情况,李来亨做出决定:背靠洛河,背水列阵,等待豪格前来。明军驻扎于一个名叫坊镇村的小村庄,洛河在这里转了个弯,环绕村子的北侧和南侧。坊镇离清军大营所在的白塚镇有五六十里路程,朝邑的秦一藩部距离清军二三十里,同州的王永强部距清军三四十里。李来亨此举无疑是在邀请清军来攻击他,豪格极有可能舍近求远,不攻击依托城墙防守的王、秦二部,而选择舍近求远,攻击在平野之上凭河列阵的李来亨。只要李来亨一败,同州和朝邑的明军没有援兵,迟早为豪格所破。
侦察到李来亨的部署之后,豪格颇为迟疑,李来亨为什么要特意把自己摆在一个容易受到攻击又不易逃生的位置?难道是设下圈套要埋伏他?可是根据目前掌握的清兵,周围离得最近的明军主力也在渭南、富平一带,短时间内无法前来接应李来亨。清军从白塚镇出发,不消三个时辰便可与李来亨交火,李来亨显然指望不上高一功的兵马。
豪格与诸将会商,尼堪和岳乐提出,李来亨很可能是希望以自己为饵引走清军,然后让王永强和秦一藩袭击白塚镇,夺取清军的粮草辎重。这种推测就合理得多了,但是是否可行仍存在很大疑问,白塚镇是有城墙的,豪格就算攻击李来亨,至少也会留数千人守卫白塚镇,王永强和秦一藩怎么保证迅速破城?如果他们攻打白塚不下,李来亨在野战中被豪格击败,到那时豪格回兵一击,便可以将商原一带的明军一鼓扫平,直接攻击高一功的背后。李来亨和王永强的任务应该是为高一功攻打西安争取时间才对,为什么会采取这么冒险的行动?
最终,还是尼堪指出了问题的根源——为什么要纠结这些问题?既然豪格部是目前商原上最强大的野战力量,就算商原周边的明军全部集结起来,也无法战胜这支军队,那么考虑那么多干什么?既然李来亨想打,那就和他打。当年清军连番入关,纵横千里,在明朝的土地上闲庭信步,怎么如今占了明朝半壁江山,反而畏首畏尾起来?总是这般小心翼翼,担心中计,担心伤亡,如何能夺取天下?
豪格对这个堂弟的意见素来尊重,尼堪的父亲褚英原本是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然而在内部斗争中被努尔哈赤处死,尼堪能做上郡王的位置,全由军功得来。去年在潼关之战中,尼堪打败了刘芳亮,又击败了李友指挥的三堵墙骑兵的冲击,阵斩李友,是目前清军中对闯军作战战绩最好的将领。豪格觉得尼堪说得有道理,自己太过谨小慎微了,自从与多尔衮争位失败,豪格被议罪削爵,处处受到排挤,这一次要救援的是何洛会,豪格实在提不起干劲来。何洛会本是豪格的党羽,却在皇太极死后出卖豪格投靠多尔衮,豪格狠他狠得牙痒。但是如果稳扎稳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难道多尔衮就不找寻他的不是了?只有在战场上取得显赫的战功,才能在朝堂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何洛会固然死不足惜,但西安城中的孟乔芳、陈德、任珍、刘芳名、马宁、刘友元、陈万略、赵光瑞等汉将还是很有拉拢的价值的。就算他不想打,在他麾下的尼堪、岳乐、喀尔楚浑、屯齐、巴颜、李国翰等人都是为了军功来的,在大清,误人军功如杀人父母。
豪格决定,由尼堪统兵八千留守白塚镇,他亲自率主力西进洛河之畔,攻打李来亨。清军两万四千人VS明军一万三千人,努尔哈赤之孙VS李自成之孙,商原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