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建设大明

第十章 恩平王兴

建设大明 盖世大妖 2843 2024-07-06 15:33

  广东府城,广州城内。

  死胖子丁魁楚正毫无人性的压迫着身下的那张椅子,同时还一边和自己的幕僚属吏贾大宁商议事宜,然后也提到了朱聿锷。

  “军门大人,那个小王爷又跑到东莞去募兵了,我们要不要继续给他下点儿绊子?”贾大宁一脸皮笑肉不笑的样子。

  “不用,他再怎么说也是奉旨前来募兵,要是一个兵都募不到,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太好看。”丁魁楚一脸得意样,继续说道:“我们就由得他在那边折腾,到时候等他招上三五百人,也好回去交差。”

  “大人说的是,一个毛头小子,晾他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贾大宁继续拍着马屁。

  “话虽这么说,但你还是让人盯着点,别让他给捅出什么篓子来。”

  “大人教训得是,下官一定让人仔细盯着。”

  “梧州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过来?”

  “消息是有的,我们已经联系上了瞿式耜瞿大人……”

  ※※※

  东莞城外,一支旗杆高高树立,上边挂着复明军的红色大旗。

  可是在大旗之下,来此应招入伍的人却寥寥无几。

  就像朱聿锷预料的那样,仅仅依靠东莞一地,确实很难招到太多人。

  招兵大旗已经树起来好几天,但平均下来每天也就只能招到十来人。

  实际上朱聿锷开出的军饷已经是非常丰厚的了,每月给军饷三两银子。

  月钱三两,这可是朱聿锷了解情况之后,比照满清那边的军饷标准来给的。

  要是大明官方募兵,可是只给一两月钱的。

  而且由于财政困难,很多时候一两月钱都是一拖再拖,甚至拖上几年都是有的。

  尤其是中原地区,那些被认为不太会受到战事波及的地区,拖欠军饷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很多士兵都好几年没拿过军饷了。

  所以满清南下,中原明军大部分都没怎么抵抗就投降了。

  长期都没拿到过国家的军饷,你叫他们怎么为国出力?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

  要是只靠着一些民族大义国家存亡之类的屁话,就想忽悠大头兵们为国效死,根本就不可能。

  然而明军在投降满清,摇身一变成为清军之后,却往往战斗力大涨。

  一方面是满清士气如虹,在积极的大环境影响之下,那些降军也变得士气高涨。

  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投降之后,军饷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自然愿意出力。

  后世有人说,明朝之亡其实是亡于财政枯竭,也有一定道理。

  也是因此,朱聿锷把军饷订得高一些,和满清那边持平,希望可以起到“重赏之下出勇夫”的效果。

  可惜,东莞附近的人口实在不多,外加目前广东局势还算平稳,真正愿意当兵的是真不多。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俗话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已经无从考证。

  但想来也不外乎是崇文抑武的两宋时期。

  明朝很大程度继承了宋朝的风格,同样玩崇文抑武那一套。

  于是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同样深深的影响着大明百姓的价值观。

  ※※※

  这一天,东莞城外突然来了一群人。

  这群人足有好几十个,个个都是精壮汉子。

  为首的一人身材矮壮,其貌不扬,但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老大风范,明显是这帮人的头领。

  矮壮头领来到复明军的招兵大旗之下,开口询问起来。

  “你们这里可是复明军的募兵处?”

  “正是,这位壮士可是要从军,我们家王爷思贤若渴,只要能通过考核入伍新军,每月可有月饷三两白银。”

  募兵处的负责人是张家玉的一个本家兄弟,读了好多年的书,人到中年耗尽家产才勉强中了个秀才,眼看也没啥指望的了。

  这次被安排在这募兵,他可是得了朱聿锷的吩咐,但凡有人前来询问,都要耐心解答。

  矮壮首领对张秀才的态度还算满意,但他并不仅限于此,而是继续问道:“你们这里可有能做主的?”

  听到这样的问题,张秀才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不太确定对方是真有事情,还是故意来找茬的?

  就在此时,张家玉正好带人过来,听到矮壮首领的询问,主动应答道:“在下张家玉,刚好可以做得了主,不知这位壮士有何要事?”

  矮壮首领一听张家玉的名字,立即眼前一亮,上前见礼道:“早就听闻莞城张家玉张芷园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鄙人王兴,特意慕名前来,投军抗清。”

  “王兴?可是恩平豪侠王电辉当面?”

  “豪侠不敢当,只不过是兄弟们给面子罢了。”

  张家玉和王兴两人一唱一和,完全是一副江湖做派。

  很快两人就引为知交,一起往张家园子而去。

  ※※※

  “山野草民王兴,拜见南阳王殿下。”

  “王壮士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张家园子当中,朱聿锷在见到王兴之后,就知道自己的岭南募兵之旅终于要有点儿起色了。

  前世朱聿锷对于明末的记忆不少,但基本都是些大事件大人物。

  岭南民间组织抗清的小人物当中,除了岭南三忠之外,他就只记得这个王兴了。

  王兴本姓黄,十三岁时就因义愤杀人而被官府通缉,于是避居广东恩平,改名王兴。

  王兴个人颇有武力,同时又急公好义,在恩平当地慢慢混出了一些名头,三十岁时已是一方豪侠。

  此时正值清军南下,王兴召集手下的门人侠客,就此举起了反清复明的义旗。

  这一反,就足足反了十几年。

  在此期间,广东当地的抗清局势有所变化,王兴的抗清活动也跟着有所变化。

  但总的来说,王兴大部分时候都活动于广东的新会江门沿海一带。

  清军小股来袭,他总是能领军将其击退。

  清军大举来攻,他就带着手下避居海上。

  就这样,来来回回十几年,华夏大地上的抗清势力接连被灭,王兴的抗清义旅却一直屹立不倒。

  等到逃亡缅甸的桂王朱由榔也被吴三桂勒死后,王兴才终于心灰意冷,分发钱财遣散部众,自己身穿明服,自焚殉国。

  王兴这样的人,出身草莽,还曾经是被明朝官府通缉的要犯,却可以抗清到底宁死不屈。

  而那些世受国恩的文武百官,缺一个个争先恐后的降清。

  当真是应了那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王兴抗清期间活动的新会境内,沿海有一座大名鼎鼎的山——崖山。

  四百年前的南宋末年,陆秀夫就是在那里背着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昰,跳海自杀。

  四百年后的明朝末年,却只有一个草莽英雄在这自焚殉国。

  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