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草民虽是一介匹夫,但也有忠君报国之心。”
“此次前来,一来是看看复明军的情况如何,是否能为手下的弟兄们寻个出路,二来则是替朋友打探一下情况,他也有意投军。”熟识之后,王兴也不啰嗦,直截了当的说起了来意。
“不知王壮士能召集多少人马,你哪位朋友又能召集多少人马?”这才是朱聿锷比较关心的问题。
“草民的朋友名叫黄公辅,是新会人氏,他在新会当地也是有名有姓的豪杰人物,如果投军,我和黄公辅每人都可召集千余人……”
听到这个回答,朱聿锷还是比较满意的。
王兴和那个黄公辅,每人都可以召集千余人,那加起来就是两千多人。
有了这两千多人,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朱聿锷和张家玉、王兴二人一起,很快就商议好了接下来的行动。
王兴和黄公辅所居住的新会江门一带,是在珠江入海口的西岸。
而目前复明军营地所在的东莞,则是在珠江入海口的东岸。
王黄二人想要过来投军,如果走陆路,必需北上从广州附近绕道过来。
如今丁魁楚那个死胖子正坐镇广州,两千多人的队伍从附近经过,他不可能毫无察觉,必定会出手阻扰。
所以为了避免生出事端,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船只接应,让王黄二人的队伍横渡珠江口过来。
两千多人渡江,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朱聿锷手下只有郑森资助的那五条战船,根本不够,还得另外准备船只。
好在这里就是珠江口,明末的海禁又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在附近征集一些民用船只还是问题不大的。
很快,朱聿锷就把一切分配妥当。
张家玉去找东莞县令孟良友,让他帮忙在附近搜集船只。
同时还要召集人手,修筑出一个真正的营地来。
目前朱聿锷的复明军也就是百来号人,营地啥的只是个形势。
等到王兴黄公辅的大队人马到达,那可是两千多人,需要一个真正的营地才行。
王兴则是回恩平去,和黄公辅一起召集手下队伍,同时也尽量找一些船只,提前为渡江做好准备。
※※※
明朝后期,由于卫所制败坏,于是募兵制大行其道。
可明朝官方又出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直接废除卫所制。
这就导致卫所制和募兵制双线并行,明军的军事编制相当混乱。
朱聿锷要招募新军,自然要进行军事改革,而军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编制上的改革。
涉及到军事编制,他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后世华夏的军事编制,也就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那一套。
不过朱聿锷知道,绝不能照搬,因为明朝的士兵基本都是一帮没文化的大头兵,给他们强行套上军师旅团那一套,他们很可能连东南西北都搞不清楚。
恐怕到时候很多人就连自己到底该归属那一个长官旗下,都完全摸不清,还怎么打仗?
所以朱聿锷仿照后世的军事编制进行改制,但又给明朝士兵们换上他们更容易理解的名字。
十人为一小旗,设旗长一名,副旗长一名;
五小旗为一总旗,设把总(总旗官)一名,副把总两名;
四总旗为一校所,设校尉一名,副校尉两名;
四校所为一营所,设营将一名,副营将两名;
三营所为一卫所,设参将一名,副参将三名;
三卫所为一镇所,设总兵一名,副总兵三名;
三镇所为一军所,设督军一名,副督军三名。
按照这样的编制,一个小旗大概10人,一个总旗大概50人,一个校所大概200人,一个营所大概800人,一个卫所大概2400人,一个镇所大概7200人,一个军所大概21000人。
这样的军事编制,可以最大程度的让明朝士兵们理解,尤其是最底层的小旗和总旗,这完全就是照搬明军的底层编制。
而再往上的校尉、营将、参将、总兵和督军这些,他们也都可以轻易理解。
督军之上,则是直接归属于中央统帅,也就是朱聿锷本人。
当然,以后如果有战事需要,还可以临时增加总督之职,暂时统领若干军所,以协调战斗。
不过朱聿锷并不打算把总督设为常职,以免养出军阀来。
※※※
朱聿锷设计的新编制,很快就在复明军中推广开来。
一切就如预料当中一样,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在兵丁们眼中,这和以前的编制也没有太大区别,自然用不着大惊小怪。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王兴和黄公辅二人也成功渡过珠江口,正式来投复明军。
黄公辅是个瘦高中年,不像王兴那般孔武有力。
大概是读过几年书的,他见到朱聿锷之后礼节十足,不似王兴那样随意。
来岭南招兵之前,朱聿锷就仔细考虑过,他大概需要在岭南募集兵员五千左右。
只要能有一定的战斗力,并不是那种乌合之众,五千人足够做很多事了。
明末时的很多军队都号称几万几十万,但实际上真正的精锐往往连一成都占不到。
尤其是那些农民军,动不动就几十万,但绝大部分都是裹挟而来的乌合之众,根本没啥战斗力。
一旦遇上真正以精锐为主的满洲八旗,经常被人家几千人就击败了。
当然,朱聿锷也并没有想过能在短时间之内就练出一支五千人的精锐,他只是需要这五千人有一定的战斗力就行,不是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
另外,朱聿锷暂时还没有自己的地盘,更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募兵数量太多,他也根本养活不了。
五千人,也就大概是两个卫所。
朱聿锷把王兴黄公辅二人带来的两千多人挑选一番,把那些不堪使用的挑出去,安排他们为预备役,剩下的汇合原本的士兵,总共得到两千人。
这两千人被分编成两个卫所,王兴出任第一卫所参将,黄公辅出任第二卫所参将。
一个卫所的满员兵额大概是2400人,所以两个卫所暂时都处于缺员状态。
等到两个卫所都补满,也就大概有五千人了。
队伍拉扯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训练。
胡长恩继续担当训练官,以现代基础队列动作训练他们的纪律性和服从性。
而朱聿锷,则需要去考虑后勤的问题。
军饷方面倒是暂时不缺,朱聿锷手里有二十万两,还足够支撑一段时间。
可军队并不是只发军饷就行的,还得有粮草,得有兵器。
复明军背靠东莞城,自然是优先考虑从东莞获取粮草。
可东莞毕竟只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县城,短时间内解决一下粮草还没问题,但想要让他们长期提供,那根本不可能。
至于兵器方面,朱聿锷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地盘,自然也没有自主制造火器的能力,所以复明军暂时还是以冷兵器为主。
可就算是冷兵器,五千人也不是个小数目。
仅靠东莞一城,能把目前这两千人装备完毕就差不多了,而且还大部分都质量不过关。
所以,想要真正解决粮草和兵器问题,还得另外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