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有诗云:一春今日好,与客泛新晴,野水绿于染,青山近若迎;岩花娇送酒,谷鸟巧呼名,归线渔舟晚,吉扉敞月明。
此处青山名为顾龙山,又名乌龙山。山势不高,仅有百米,长约二里,形似握拳,山上茂竹修林,郁郁葱葱,山花烂漫,谷鸟争鸣,登峰远眺,水网密布,陇塍交错,一条古漕河卧龙般的横贯脚下,相传此山曾和太祖皇帝结缘,太祖赞誉: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真真是一幽美去处。
顾龙山北有一座小城,曰:金坛,乃金坛县县治所在,据载由知县赵圭于嘉靖甲寅年间为防备倭夷兵燹所筑,城高二丈六尺,周长一千二百三十四丈四尺,小城东西各有护城河,东护城长二丈,深一丈;西护城河长一丈五尺,深八尺,城墙四周六门二关二堞楼,分别是东门景阳、南门宏化、西南文明(今小南门)、西门望华、西北拱极(今丹阳门)、北门朝天、南水关会龙、北水关会潮,城门和护城河之间均由桥梁衔接。《金坛县志》
明时金坛县属镇江府,从南直隶,东西长一百里,南北宽八十里,东至夏溪武进,西南倚茅山圣地,同句容共有,北至荆城港、单塘丹阳县界,境内水网纵横,城北有天荒荡,望仙桥,城西有腾湘荡、白荡、鲍荡(古字不会写),东南有洮湖(今长荡湖)等。《金坛县志》
据神宗万历二十四年资料,有户:一万七千九百八十八,民:一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军:一千零一十四,匠:三百五十六,医:三十四,杂役:七十二。《金坛县志》
尽管金坛县人口不多,但却人杰地灵。或许是得天独厚:既有茅山道教福荫,又有孝子董永感化,因而境内民风淳朴,百姓善良,除偶有水患,其他时节倒也安居乐业,咱们的故事也就由此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