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身在永乐间

第二章 一个新家

身在永乐间 隐剑迟 2504 2024-07-06 15:33

  三间房的小院,房屋墙壁是土坯的,老旧、低矮,茅草屋顶,很有厚度,这就是李宁现在的家。在古代一般只有乡绅老财、达官贵人才住的起青砖大瓦房。家里院墙也是黄泥坯的,半人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

  中间主卧,那是父母住的,东西各一间小房,李宁和兄长各一间,小妹年龄小,暂时和父母共一间。厨房紧挨着东卧,面积不大。

  这就是李宁现在的家,和后世一比,落差感太饱满。尽管自己已经住了几天,还是有些不习惯,这让李宁寻求改变的愿望更加迫切。

  父母都不在家,下地去了,早稻已经抽穗,这时节需要更多看护,保证不要被虫害。

  宁波府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主要农作以水稻为主,北方则是麦。稻又以种植占城稻为主,分早稻、晚稻。亩产2-3石,一石相当于后世150斤上下。

  李宁家就有十来亩地,尽管不是上好的水田,每年收成也还算不错。除去苛捐杂税,仍有些结余,养活一家子勉强足够,典型的饿不死吃不胖。

  李宁兄长大两岁,号李大郎。李宁刚知道兄长名字时,暗暗许愿将来大嫂千万不能娶姓潘的。不禁感叹古人取名实在是太随意了,就李大郎这名字光村里有三,都搁一块都不知道喊的谁。

  兄长也不在家,入山砍柴去了。十六的年纪已经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了,院角那一整垛的柴禾都是李大郎的功绩。

  小妹李小花今年才六岁,这会估计外头找她的小伙伴去了。

  趁着这会功夫,李宁上村西头挑两担水来,家里的水缸得填满。既然是家里的一份子,总需要为家里分担些。别看李宁只是个十三岁的少年,身子骨却很有力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得到锻炼。

  眼看即将日下西山,李宁抓紧时间把鱼蟹清洗处理好。李宁的厨艺还相当不错,这多亏了他多年单身汉的经验,啥活都得自己干。

  灶是土灶,曾玲老家就有许多土灶,所以李宁会用。说起土灶生火,有句谚语:人要灵通,火要心空。

  李宁打算晚上自己做一道红烧鱼让大家尝尝鲜。虽说炒菜已经很普及,但这时候老百姓仍然多是蒸煮,达官贵人热衷鱼脍吃法。

  备好油,盐,椒,姜,葱,芥,可惜没有辣椒。

  油是麻油,植物油在很早时期主要助燃之用。从宋朝炒菜和铁锅兴起以来,植物油用来炒菜已经很普遍。百姓多以麻油为主,主要是价格便宜,上等麻油了仅六文。盐是井盐,有些杂色,和青盐没法比,胜在便宜,大概五六文一斤,普通百姓也还算能吃的起。

  生火、烧鱼、蒸蟹、淘米煮饭。一段忙活,一餐晚饭已经做好,熟练利索。李宁将饭菜摆上小木桌,等待着父母们归来。

  一条红烧鱼,一大只蒸螃蟹,一份鱼汤,一碗绿菜,五份粗米饭,相当不错的一餐。

  小妹的鼻子似乎很灵,嗅着鼻子、咽着口水盯着桌上的饭菜,好香的味道。父亲李铁柱母亲李姚氏看着饭菜很是诧异,平时调皮捣蛋的儿子竟然还能整这一出。大哥看了看桌上的饭菜,再瞧瞧小弟,憨厚的笑了笑。

  “吃饭“父亲一声,众人起筷。

  从众人吃饭的表情中,李宁看出了他们很满意,看来味道不错。父母不时头来赞许宠溺的目光,大哥吃的喷香,小妹吃的满嘴是油。李宁给他们没人夹上一块子菜,气氛更加温馨。父亲叹道:娃果然是长大懂事了。

  眼见吃的差不多了,李宁说道:“爹,我想换个名字。”

  李铁柱“咋了,为啥突然想换个名字。”

  “名字不太好听,以后我想出人头地,要一个有出息的名字。”

  “那行吧,明儿我和族长说说,问下他老人家看换个啥名字。”

  “我已经想好了,取‘宁’字”。

  “成,明天大早和我一起去找下族长,这事得族长点头。”

  ·········

  明朝的的户籍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太祖朱元璋就以“辩贵贱、正名分”为宗旨,按照职业分为:宗室户、官绅户、民户(农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

  民户改名需要则需要通过里长上报州县重新登记,州县再报府,府报承宣布政使司,再上报户部;因为户部誊录多用黄纸,又称黄册。户籍上记录信息相当齐全,有姓名、籍贯、家庭成员、家庭财产等信息。假如离开户籍所属州县则需要提供路引。(盛名的保甲制度此时尚未出现)

  这个时代没有电灯、没有网络,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尽管暂时还睡不着,李宁也只能早早的躺在床上,思考着之后的人生规划。

  既然已经回不去了,那就好好珍惜现在,所幸这个家是温暖和睦的,给了李宁家的感觉。

  既然上天给了自己重生的机会,就要好好的活出个人样。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是每个男人的梦想。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要想在这世上活出人样,就得读书。

  对,要读书,我可不想一辈子做个老实的农夫,不然那也太丢份了。想想那么多穿越的主角,哪个不是混的风声水起,家财万贯,妻妾成群。不过首先得改善下生活条件,必须得想法子挣点钱,不然别说读书了,就是生活也难过的紧。李宁想了很多,也不知道多久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李宁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父母却比他更早,已经开始忙活。父亲修着农具,大哥在劈材,母亲正在喂食两头小猪崽。

  这时候的猪不能叫猪,而是叫肥肥或者豕(shi第三声)。为了避讳国姓,明太祖朱元璋将猪改名叫肥肥,后又觉不够文雅,又称豕。

  李宁觉得,太祖皇帝也是个妙人啊,肥肥真是贴切,形象而不失可爱。

  柳枝沾点盐刷牙,李宁觉得自己需要制作个牙刷,因为柳枝有点苦,不太适应。

  早饭是杂粮稀饭和面饼,配点咸菜。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是一日两餐,农闲吃稀,农忙吃干,偶尔搭配点肉菜。虽说大多民户家里都会养豕,但一般也就是在逢年过节才吃的上豕肉;老百姓以肥肉为美,瘦肉反而不受欢迎。

  吃过早饭,父子二人便出门而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