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彦主持的征兵工作很快的到了鸡笼港中人众的支持。
虽然朱公子终究是要走的,但众人亲眼见识过鸟铳的威力,对于自己能保卫鸡笼港,已经没有任何怀疑。
前来报名应征成为士卒的百姓有几千人。
朱允炆显然并不需要这么多人,也养不起这么多人的常备军。
“咱们这次招募的是常备军,只要被挑中的,以后每日都要吃住在军营了。”
雷彦的声音通过铜制的喇叭,传达到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军营负责各位的吃住,此外,每月有五两银的军饷。”
每月五两,依鸡笼港当前的粮价,那便是八石粮食。一年下来,就有近百石粮。
一个青壮劳力人工耕种,能照顾两亩地已经是极限。即便是有耕牛,能照顾三五亩,一年到头也不过十几石粮食。
去朱公子手下当兵,不能不说是极富庶的营生。
“诸位若有不愿意舍弃旧业的,便请回吧。”
几千人中,倒还真有那么几十个人转头便离开了。
可能是出于不愿长期参军的考虑,也可能是信不过朱公子真能给出这么高的军饷。
但这都不重要,毕竟走掉的人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朱公子开出的军饷,太有诱惑力了。
“此外,年龄低于十八岁、以及高于四十岁者,这次我们暂不录用。”
这一下,走掉的人就多了。
这个年代的平均寿命虽短,但是那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夭折率很高。只要能活到成年的人,不遇到天灾人祸,活到五六十岁还是不成问题的。
前来应征的人众当中,倒有一少半超过了四十岁。
当初作居民登记的时候,可是谁也想不到年龄这么重要,因此也就基本不存在瞒报的现象。
如今,朱公子那里有全港百姓的年龄底簿,无论如何抵赖不得。
因此,许多年龄不符的百姓纷纷离去,雷彦大致估算了一下,剩下的还有两千余人。
尽管如此,人数还是太多。
朱允炆打算留在夷洲的鸟铳,不过一百。
寻常的海贼骚扰,有一百鸟铳当然足够抵御了。
“各位愿意投效的好汉,请到东厢登记,朱公子择优录取。”
所谓择优录取,朱允炆给他们定了几个简单的指标。
第一是身高,这个营养单一的时代,百姓的身高普遍不高。不过,到底是缺乏哪种营养物质导致个子不高,朱允炆可不知道了。
朱允炆照着这个时代百姓的普遍身高,做了高矮两根竹竿。
凡是高过较高的竹竿,或是不足较低的竹竿的人,一律直接淘汰。
鸟铳要排成一排,才有最大的威力,因此,使用鸟铳的士兵当然应该身高差不多,这是首要的。如果身高相距过大,鸟铳便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排。
今后如果有战壕战,统一的身高更有利于确定战壕的深度。
朱允炆的这两根竹竿相距不大,很快就淘汰掉了一千多人。
这第二轮测试,则是视力。
这些日常在田里做工的庄稼汉子,没有读书人那种长时间把目光聚焦于很近的一点的不健康用眼需求,视力这一关,倒是并没有淘汰掉很多人。
朱允炆仿照后世的视力表,在白纸上用写了“四、五、六、七、八、九”几个大大小小的字。
没办法,写英文字母他们不认得,就是汉字,恐怕也有许多人不认得。
不过这几个基本的数字,必然是人人识得。一二三的笔画太简单,字形也好辨认,四到九笔画也都不多,恰好用作测试的文字。
两轮测试之后,都能通过的,还有六七百人。
对于大明一般的部队,这六七百人当然都是绝佳的兵源。
但朱允炆想培养的,并不是一支一般的部队。
他还要对这些人进行智力测试。
“你面向北边站着,向左转,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向右转,……,你现在面向哪边?”
被测试的兵丁坐在条凳上,既不许依照考官的口令转动身体,也不许用手比划。一切全凭脑中想象。
对于从小开蒙、识文断字的人来说,这种测试简直是小儿科。
但是对于这些尚处在文盲或半文盲状态下的兵丁,这门测试反而是最难的。
只这一科,就淘汰掉数百人。能够入选的,不过两百多人而已。
雷彦和朱允炆商议,又挑出其中身材过胖和过瘦的若干,留下两百人,恰好编成两队。
朱允炆本来还打算进一步增加智力测验的难度,将人数控制在一百人,却被雷彦劝住了。
“东家,这两百人的部队,咱们也养得起。”
朱允炆皱皱眉:“养他们倒是没问题,只是没有那么多鸟铳留在夷洲。”
“这个不妨,一百人持鸟铳,一百人持长枪。每月考核,考核优异者,下月便持鸟铳。”
这个招数,倒不是雷彦想出来的。石永年在京中卖玻璃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法子。
每旬排名倒数的十位保安队员,去做谁也不愿意做的事。
但用在这里,倒也颇有道理。
鸟铳射程甚远,若是贼人来时,自己恰好持的是鸟铳,打起仗来,敌人如何能近身?但若是以长矛跟敌人交战,则免不了有死伤。
朱允炆点点头道:“也好,总之以后你是鸡笼港的大掌柜,这鸡笼港你说了算。”
“东家抬举,雷彦愧不敢当。”
“你说,这夷洲还缺甚么?”朱允炆问道。
雷彦想也不想便说:“鸡笼港如今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一无所缺。”
“我问的不是鸡笼港,是夷洲,整个夷洲。”
雷彦有些愕然,夷洲,不就是鸡笼港吗?
“夷洲虽说是海外孤岛,但是土地也并不小。除了咱们鸡笼港外,其他地方都是什么样子,你可知道?”
“我听说,其他地方住有土人,不习王化。”
“对。”朱允炆点点头,道:“我要你经营的,是整个夷洲,你目光放远一些,不要局限在这小小的鸡笼港。”
顿了一顿,朱允炆又续道:“往后夷洲要开府,你便是首任夷洲布政使。”
说着,拍了拍雷彦的肩膀。
“全凭皇上栽培。”雷彦赶忙跪下。
“土人不懂汉话,跟我们往往起误会。你今后在夷洲遇着土人,当以招抚为主,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动武。”
朱允炆记得,后世的这些土人后代,已经完全融入了华夏文化族群中,可见,他们并不像眼下传言的一样,无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