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读什么?千字文
自从要给孙登找先生之后,孙权是煞费苦心,最终还真找到了一个。
既有水平,又能管住孙登,教孙登学业的人。
孙权自然想到了一个人,陆公纪!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学者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虽在军中,不废著作,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
说起来,孙登之前所说的年少而闻名,其中正有陆绩。
二十四孝之一的,陆绩怀橘。
本来,孙权封陆绩为偏将军,但是陆绩本人不喜欢带兵打仗,孙权又只给陆绩两千人,结果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明年,陆绩就病死在行军的途中。
知天文,晓地理,会数术,博学多才,腹有良策!
陆绩确实非常有学问,孙权特意把他调回建业来教导孙权,陆绩今年三十岁,身高七尺有余,不过连日的行军,还是让其两鬓微霜,舟车劳顿。
说实话,陆绩是不太喜欢教书的,可是没办法,交州实在是太苦了,毒虫,瘴气,多山少水,蛮夷还多,土地虽大,却没有多少人口,还不如中原一大郡的人口多!
陆绩实在忍受不了,旅途的劳顿,甚至写下来遗书交给孙权。
没想到反而被孙权叫了回去,去教导世子孙登。
陆绩刚刚回到建业没多久,就听闻,孙登虽然年少,却颇有几分聪慧,善喜奇淫技巧,待人亲切,不过风闻言事,自然不能尽信。
陆绩回到府中休息几日,就马不停蹄的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教导孙登对于,吴地有名的名士陆绩自然不成问题。
不过陆绩刚到孙登的房间就被孙登下了一跳。
因为孙登的字,也太差了,要知道,孙登身为后世之人,本来就不擅长写毛笔字。
何况是繁体字呐?而且三国时代书法的发展还没有完全,一方面,书简还没有完全退出,仍然做为主要的沟通工具,同时成本确实低廉,另一方面,蔡侯纸太贵!
不过因为蔡侯纸的发明,书法自然也出现过,汉末三国时代其实有很多的书法家,包括三曹,钟繇,钟会,就连孙权写书法也是一绝,同曹操曹丕齐名。
孙权善书法,据《书史会要》、《书小史》等记载,孙权擅长行书、草书、隶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列其书法为第三等,评为“奇材见拔,绝世难求”。孙权与其子景帝孙休、其孙末帝孙皓的书法一并知名。南齐时,王僧虔将三人书法献给齐高帝萧道成。明代杨慎《法贴神品目》载有吴大帝黄武二年刻字,位于杭州粟山。
由此可见,孙权还是有点艺术水平的!
孙登则不然,虽然摸过毛笔,但是写出字都费劲,何况是美观呐?
陆绩虽不善书法,却也颇为不凡,如今一看孙登的字,就知道,孙登真得梳于学业,没办法只能好好教了。
“竖子,怎写得如此之不堪,拿回去重写!”陆绩对孙登很是严厉,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情,不因为孙登是孙权世子的身份而有所照顾。
孙登,无奈叩首而还,继续努力吧!
不过说起来也是,孙登确实聪慧,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陆绩看得又严厉,孙登在短短三个月内进步很快,最少写出来,不至于歪歪扭扭,一大一小了。
说实话,其实书法和好看应该是很少有挂钩的。
现代人可能习惯了楷书,就把楷书认为是书法之最了。
可是草行楷,草行楷,楷书是最后成行的书法,到了唐朝才开始完善。
唐楷四大家,还是魏晋的行草书,都是发扬的过程,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不就是天下行书第一吗?
祭侄文稿、寒食贴分列第二、第三!
孙登自然有非常多的东西需要搞,但是书法就算了,能用就行,不过文章诗词可就不一样了。
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确实文采过人,再加上建安七子,无不在向世人证明一件事,天命在魏,不仅是武功上,也是在文学上。
以此作为魏代汉的合法性之一!
孙登如果反而能压过曹魏和蜀汉,就意味着天命在吴,虽然是文学上。
这一日,孙登搞出了厚厚的一篇文章,拿来给陆绩观看,并说:学生昨日成梦,梦中有仙人讲道,学生听之,仙人当即颂了篇文章,说日后有大用,学生不才,勉强记之,醒来后,发现暂未忘记,便趁势写之,以成其功。
“先生,看看学生梦中所得的这篇文章如何?”
陆绩皱眉,显然是不相信什么梦中授书的事情。
但是孙登如此说,那么陆绩也只能当做是神仙所做,其实陆绩怀疑,这是孙权故意找人撰写,然后让孙登背下来,在让自己宣传一下,然后使外人觉得孙登很有才学的做法!
陆绩虽然不耻这种做法,但是也只能摸着鼻子接受。
陆绩接过文章,慢慢观瞧。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晨旭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没错,孙登写的这篇文章正是“三百千”中的千字文!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据说周兴嗣为写《千字文》,一夜白头,呕心沥血,终成此文,名传千古!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
清之褚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顾炎武说:“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
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孙登拿出此等文章,陆绩当然大惊失色。
陆绩反复研读,遇到不解之处便抓耳挠腮,遇到畅快之处,便怡然自乐。
许久陆绩才反应过来,“世子,这篇文章可太出色了!不知是何人所为?”陆绩显然很清楚,这种文章不是等闲之辈所写。
就陆绩所知,没有什么人能写出来,陆绩自己也是如此!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孙登显然有了解释。
“嗯...,世子,在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陆绩的话音刚落。
孙登就反应过来,“学生虽是梦中所得,但是文章必定有所错漏之处,先生自可抄录之,好替学生改正!学生不日亲去拜访,请老师指教!”孙登明白老先生肯定是想要带回家欣赏,却又不方便直说,就只能如此了。
“好,好,世子果然聪慧,老夫现在就笔录一份!”陆绩记录千字文不提。
如今的汉中也愈加炎热,士兵们,苦不堪言。
不知刘备又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