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十分不解,忙问:“还请秦府君明言。”
秦云笑道:“先不急,在下还未开始。”
这时候郡丞和长史二人前来禀告:“属下已经准备完毕,府君可以前去巡视。”
秦云笑道:“不知各位能否随我一同前去巡视一番农田。”
众人自然没有推脱,随秦云一同前往农田,秦云吩咐过,不许惊扰百姓,不许声张,百姓们不知道是太守府君前来巡视,还只当是人前来游玩,并没有在意。
看到一块块农田间纵横交错,农民们带着斗笠,在田间劳作,虽然汗流浃背,可是他们脸上都有笑容,可见诸葛亮治理蜀中,,蜀中百姓们丰衣足食绝非虚言。
秦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厉害,换做是他的话,若没有两千年的先进知识,是绝对办不到的。
汉朝以来沿用的是“代田法”,亦称“代田”。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
它的方法是在面积为一亩的长条形土地上,开三条一尺宽一尺深的沟(畎),沟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因此称为「代田」。将种子播种于沟中,等到苗发芽长叶以后,便在中耕除草的同时,将沟两边的垄土,耙下来埋在作物的根部,这样便能起到防风抗倒伏,抗旱的作用。代田法是由畎亩法发展而来的,它的基本结构也是由亩和畎,即垄和沟组成。
代田法的技术特点:一是沟垄相间。种子播种在沟中,待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将垄土壅苗。其作用是防风抗倒伏和保墒抗旱,实际上体现了畎亩法中“上田弃亩”的原则。二是沟垄互换。垄和沟的位置逐年轮换,今年的垄,明年变为沟;今年的沟,明年变为垄,这也就是代田法得名之由来。由于代田总是在沟里播种,垄沟互换就达到了土地轮番利用与休闲,体现了“劳者欲息,息者欲劳”的原则。三是耕耨结合。代田法每年都要整地开沟起垄,等到出苗以后,又要通过中耕除草来平垄,将垄上之土填回到垄沟,起到抗旱保墒抗倒伏的作用。
代田法的效果则是产量提高,垦田增多,就算是后世都多有沿用。
秦云四处看看,发现这代田法虽好,赵过推行这方法时,还推行了“耦犁”、“耧车”等农具才能更好实行。
这耦犁、耧车都需要耕牛来拉动,蜀中耕牛极少,多数还是靠人力来拉动,这样代田法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秦云沉思一会儿,如此耕种的话,这就难怪了诸葛亮北伐总是有缺粮的危机,就是因为耕牛太少,让这代田法的效果减半。
黄月英出声道:“秦府君是在想怎样改良农田耕作吧。”
秦云回过神来,笑道:“诸葛夫人果然聪明绝顶,不错,刚才我观察了一番农田,发现百姓们所用的农具多少为人力所用,这样代田法就难以达到好效果。”
黄月英道:“此事孔明也忧心过,无奈这耕牛不同于耕具,在蜀中极为难得。”
诸葛亮当政时,由于耕牛极少,所以他就修建都江堰灌溉农田,这样减少了不少人力提水灌溉,才做到足兵足食。
秦云心想,若是改良一下农耕,配合诸葛亮的水利工程,岂止是足兵足食,简直是大丰收了。
秦云道:“在下心中已有法子,不过此事还需要诸葛夫人相助。”
黄月英道:“既然秦府君保举,我自然尽力。”
秦云同众人回到太守府后,秦云就将“踏犁”“耧车”等新型改良的新式农具对黄月英和陶心二人描述,请他画出草图。
黄月英毕竟是聪明的女人,秦云的描述,加上陶心的帮忙,让她们两个很快就把草图画出来,秦云一看,果然是差不了许多,真不愧是奇女子啊,忍不住拍手称好。
黄月英道:“不知道秦府君所说的这两样工具为何?可否说说。”
秦云笑道:“此物还是让小妹说详细些吧。”
陶心点点头,指着踏犁介绍道:“踏犁形如匙,长六尺许,末施横木一尺余,此两手所捉处也。犁柄之中于其左边施短柄焉,此左脚所踏处也。踏犁可耕三尺,则释左脚而以两手翻泥,谓之一进,迤逦而前,泥垅悉成行列,不异牛耕,用此物则解决耕牛稀少的问题。”
众人除了张风、贾梦、陶心三人,其他人听了都是一奇,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功效,这踏犁在宋朝被广发使用,宋朝论军事武力不及汉唐,可是要说这经济发展,远非汉唐可比。
陶心又指向“播种车”说道:“至于此物名叫播种车,是在下根据耧车所改造,耧车一向是耧辕在前,用来栓住耕牛,让其在前方走动,进行播种,而在下将耧辕改在后面,加了两个车轮,可进行人力推动,同样解决了耕牛稀少的问题。”
毕竟以三国的条件,是做不出播种机的,秦云就稍微做了一个简化版的播种车。
黄月英听得连连点头,道:“不想秦府君如此大才,竟能有如此好办法,小妹妹也是如此厉害,相信此物一出,至少让百姓的收成翻倍不止。”
众人一听,十分兴奋。陶心听到夸赞开心不已。
秦云笑道:“不过在下虽然想出了办法,还得先往田间实验一番,若是不成,还需要继续改良。”
众人一想也是,一切还得看成果。
秦云命人招来工匠,根据黄月英和陶心二人合力所画的图纸,连夜打造了一辆踏犁和播种车。
看到已经完成,秦云安排众人去厢房休息。
到了第二天一早,众人都早早起来,秦云命人带上这两样新式农具,赶往田间。
衙役们上前大声说:“府君前来巡视。”
农民们听了,急忙抛下手中农具,纷纷从田间跑来,跪下行礼。
秦云急忙说:“各位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农民们这才起来,其中一个黝黑的汉子上前问道:“不知府君前来,是为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