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曹操得到马超那么快平定高干和匈奴联合势力的消息,大喜过望。他开始时还低看了这个20岁不到的官二代,认为他可能眼高手低,不想竟然如此出色。
曹操是个很重视人材的人。汉代,中国的人材制度是举孝廉,相当于1970年代基层推举上大学的制度。理论上那些特别孝,特别优秀的人是可以得到推举的,但实际上,多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才能得到这些机会。因此,想走仕途的人,必须去投靠有背景的大人物,自称学生,这就是门生制度。门生众多的大人物家族,就称为士族。
曹操是个另类,他的爸爸原来姓夏侯,后来投靠宦官曹腾,改姓了曹。因此曹操的血统并不高贵,他对自己的出身很忌讳,谁敢提太监生的,肯定是没命了。但他当权后,用人倒是不拘一格。曹操手下的文官武将,很多是敌方投降过来的,什么出身的都有。
曹操之后,士族门阀制度愈演愈烈,成了魏晋时代的标志性制度,直到隋唐,才变为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通过高考上大学。
曹操觉得,马超不但是西凉军阀的儿子,而且军事才能出色。如果能把他拉到手下,一可以当个领军大将,二可以收罗西凉势力,一举两得。从马超对待女子那么温柔的表现来看,一定会是个好丈夫,曹操也很希望能把马超收为女婿,那样,关系更铁了。但在曹操决定要这样做之前,还要再考验一下马超。
在马超征服高干之际,曹操也平定了袁绍的儿子们。但袁绍次子袁熙,三子袁尚兵败后逃到乌桓,让曹操甚为头痛。
中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目繁多,各朝各代名称都不一样,但大致可分四个系统:突厥系,是中亚白人,如维吾尔族,多处西北方向现新疆一带;羌系,青藏高原民族,如党项(西夏),吐蕃,羌族,多处西北青藏,甘肃宁夏一代;蒙古系,圆脸黄种人,如蒙古,匈奴等,处北面内外蒙古,山西一带;通古斯系,长脸黄种人,长得像葛优那样,如鲜卑,女真,契丹,满族等,处东北一带。
乌桓也是通古斯民族,其居住地在今天沈阳一带,都城叫柳城,即今天的锦州。乌桓的祖先是东胡人,被匈奴打败后迁到东北,在乌桓山一带的叫乌桓,在鲜卑山一带就叫鲜卑。在汉代,以后成为隋唐主体的鲜卑族比乌桓差远了,乌桓是那时东北最强大的势力。
乌桓人的头领叫大人,这时最强的大人是蹋顿,统治了约30万人口。乌桓人也是骑射民族,和匈奴人一样,实行亦兵亦民的体制。袁绍在世时,和乌桓关系较好,还把一个宗亲女儿嫁给蹋顿。如今袁绍的儿子投奔了那里,要不要去征伐,让曹操很是伤脑筋!
从曹操的据点,现河南一带,到锦州,在那时需要走很长时间,其间很多地方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还要带上辎重粮草,路途艰险。而且曹操的南边,还有刘表,刘备的荆州势力,一旦知道曹操远征,很可能会来攻击。况且,二袁现在已是丧家之犬,一时成不了气候,因此,不宜征伐乌桓!这是曹操的基本观点,得到了大多数谋士和将军的同意!
但曹操年轻,多病但聪明的谋士郭嘉的观点,和所有人都不同。郭嘉认为,现在是征伐乌桓的最好时机:刘表多疑,防刘备胜似防贼,不但不会帮助刘备,而且还会阻止刘备来犯;乌桓不会想到曹操会去攻打,奇袭较易成功;二袁和乌桓混在一起,在旧土又多有故人旧部,久之可能为患,除之宜早不宜迟!
郭嘉是曹操最器重的谋士,如果不是早死,其历史地位应该高于诸葛亮。曹操同意了郭嘉的观点,决定迅速出发,奇袭乌桓。他想拉上马超的西凉军!但这里有个问题。
马超只是西凉派出军的总指挥,但这支军队产权属于马腾和韩遂,没有他俩的同意,马超不能私自出兵。如果马超不去,曹操又要担心马韩会乘虚攻击自己的领地。军阀之间,是没有信义的,防人之心永远都得有!曹操决定先找马超谈谈。
马超离邺城还有三天路程时,突报曹操已到附近,急于与他相见。马超急急赶去,被人迎入帐中。曹操屏退左右,说:“将军神勇,更胜当年温侯。我欲向圣上推荐,任命你为征北大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很出马超意外。大将军在汉代是个很大的官衔,相当于现在的元帅。虽然只是个军衔,但年轻人总是有点虚荣,马超跪拜致谢:“感谢丞相知遇之恩,超肝胆涂地难以相报!”
曹操又道:“孤希望将军能留在京师历练,熟悉人脉,并参与朝廷事务。未来天下一统,孤希望你能领导全国军马!”
这是个大饼,不容马超这么个毛头小伙子不高兴。他明白曹操是最可能统一全国的英雄,能够如此器重自己,让自己这么年轻就能成为全国的军队统帅。如此前景,马超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自然称谢不已!
“但现在有一事相求,孤要东征乌桓,不知将军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有了前面的伏笔,马超肝胆涂地都可以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曹操又提到,此时没和马腾韩遂说过。马超是大公子,老子对自己总是言听计从的,现在更要在曹操面前表功,一个劲地说;“不用讲了,我可以决定!”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和积极态度,马超主动提出,不回邺城休整,马上折道朝柳城进发。曹操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8)
远征并不容易,粮道是个重要问题。当兵的要吃饭,古今中外都一样。古代没有铁路公路汽车火车,更没有运输机,通过陆路运输粮草,效率很低。因此,只要有可能,就利用水路,没有现成的河流,就挖掘简易运河。
曹操是个有远见的人,早在和二袁作战时,就让人挖掘了平虏渠和泉州渠以从水路运粮到北边易州(今雄安)。虽然那儿离柳城尚远,但已相当于一半路程,有了一个中转基地,要方便不少。
马超的部队首先也是去易州接受粮草,补充装备,等待曹操大军到达。途中,阎行提出了异议。
“我得到的命令是进剿高干,现在我们要到何处?”
自从马超娶了韩云儿后,阎行非常不高兴,整日郁郁不欢。韩遂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阎行,他却并不喜欢,依然迷恋韩云儿。对马超更是恨之入骨!
马超自然感觉得到阎行的不满。但转念一想,韩遂毕竟和父亲只是联盟关系,二者有严格的协议,规定了二人的势力范围。如果不通知韩遂,就动用他的部队,确实不妥。马超也自酌,单靠自己的部队,也足够了。
他于是让阎行将韩遂系的部队带回西凉,并托他给马腾,韩云儿带回书信和一些战利品。阎行自领军回西凉不表。
马超军现在尚有一万余人,含马岱的罗马步兵军团,庞德的中亚骑兵军团,自己的西凉骑步混合军团,和丽玛的女子军,经过了实战的洗礼和磨合,战斗力大增,士气高昂。通过数年的训练,马超已经在这支军队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与马岱等部将的配合也相当默契。他很想在这场征乌桓的战争中,再立奇功,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石!
曹操的主力,通过二渠水路,逐渐都到达易州,与先前抵达的马超西凉军会合。马超见到了曹操此次带来的三位主力武将,张辽,许褚,徐晃。
一打听,三位的出身可都不一样,但没有一个像马超这样出身名门。许褚是猎户出生,不识几个字,但力大无比,是个粗人,对曹操忠诚无比。张辽是原吕布部下,徐晃是原杨奉部下,原来都是曹操的敌人,被曹操收罗之后,得到重用。马超由此更敬佩曹操的用人之道!
马超第一次参加了曹操组织的军事会议。大家并无什么规矩,或站或蹲。按惯例,曹操最先讲话。他言简意赅,逻辑很清晰,声音洪亮,说话时都透出一种领袖的魅力!
现在大家看到的古文,叫文言文,意思就是只用于文书,但古人平常说活,是不可能使用文言的。不知道汉代的白话怎么说,但应该当时的人彼此都能听得懂,在本书中,所有的对话,都使用现代白话。
“各位!我们现有兵力5万,我打算进军无终城,从无终,有沙河直达离柳城不远的盛达。到了那儿,再兵分四路,攻占柳城,各位有何见解?“,曹操说道。
张辽提出异议:”本次作战,我们的人数并不多,而粮道漫长,只有达到突然性,才能制敌。从水路进军,虽然方便,但速度太慢,一旦被伏击,很难展开。请丞相明察!“
许褚却不然:”乌桓愚蠢蛮族,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会去,文远太谨慎了!如果不从水路,我们那么多粮草辎重,走那荒山野岭,猴年马月才能到达?“
文远是张辽的字。再强调一下,古人的第二,第三人称必须用字,名只用于自称(第一人称),否则就是没文化了!
徐晃也同意许褚的意见。马超新到,不便多语。文官们也多同意从水路进发的意见,最后由曹操总结。曹操决议首先兵伐无终,然后自水路进军乌桓。有人被派去先行于无终准备船只,如当地有船,征集之,没有,就赶快打造。
曹操的决策过程是,首先大家讨论,然后由曹操下最后决心。曹操的决定并非根据多数意见,而是来自于他自己的判断。一旦曹操的决心下定,不管下面同意或不同意,必须坚决执行!
大军还未出发,当地大雨十余日,大地皆成泽国。曹操倒不觉得这是坏事,索性就乘着已有的船,沿着自然形成的河道,将大军带到无终。
待数日后雨停了,正准备大军沿沙河北上,直取柳城时,有探子来报,柳城已有警戒。在沙河沿岸,布下重兵防守。
对方已有防备,这就无法达到奇袭的效果了,再大军循河而上,将是自寻死路。经验丰富的曹操当然明白这一点,只能下令停止进化,在无终驻扎,以观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