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融苍老的脸上露出一抹无奈,拱手说道:“老臣早已让人清点过国库,其中除了一些重要的王室宝物、少量金银器物外,别无他物。”
听他这么说,刘协神色沉重地点点头,这也在意料之中,洛阳本就被焚毁殆尽、当初又遭西凉军洗劫,就连国库都未幸免于难。
尤其是一行人从长安回归洛阳的途中,连王室典籍都丢弃了,金银财宝等身外之物要么被乱兵抢走、要么被有心人侵吞裹挟,肯定不可能剩下多少。
半晌后他看向韩融。
“我们朝廷既然要向其他地方换取耕牛种子,总不能强取豪夺,可眼下四处纷乱、青黄不接,税收俨然指望不上,只能另想他法。”
刘协沉吟了一会儿说:“这样吧,你去将库中金银等物拿出来,派人去其他城池兑换成钱币、再用来购买耕牛种子等物。”
韩融目光闪动,叹了口气,明白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只好点头称是。
看着韩融离去的身影,刘协陷入沉思,这段时间他已经听手下人汇报过现在市面上的物价情况。
心中明白国库中剩下的金银器物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东汉时期市面上通行的货币仍要以汉武帝时期开始下令由国家督造的‘五铢钱’为主,这种货币因上面刻有‘五铢’二篆字得名。
五铢钱虽在王莽新朝时期被中断,不过在后来东汉建武十六年,由光武帝刘秀下令重新通行,直到延续至唐代被废止,自此通行720年的五铢钱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由‘开元通宝’替代。
另外,这个时代的金银兑换五铢钱比价分别是金一斤等物10000钱;银一斤2000钱左右;
一些地区受战争、灾荒影响,一石粮食的价格可能会暴涨至10000钱,真正到了粮食比黄金还值钱的地步。
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地区粮价虽然有所上涨,但绝没夸张到这种程度。
正常地区的一石粮食,价格可能在500钱左右,一亩膏腴良田价格在10000钱左右;边塞、荒漠、贫瘠之地,一亩田地只需100至300钱;
耕牛每头4000至8000钱;耕马、车马每匹8000至20000钱;战马每匹20000至100000钱;至于一匹好马,价格更是夸张地达到200000钱以上;
这些物价还是在环境相对安定的地区,若是换成一些正在发生战乱的一些地区,恐怕价格都能涨到天上去。
在这个时代,一亩肥沃良田价值一斤黄金,由此可见,即便国库、宫室中存有一些金银器物,又能置换多少实用的东西?
如今朝廷和地方虽然表面上算是隶属关系,实际上却是有名无实,朝廷想要强行向其他地区收取赋税,完全要看当地真正的主人的心情。
刘协原本是不指望向这些人征税,甚至都没打算开口提这事。不过却被杨彪一语惊醒,他曾劝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天子是天下共主,即便是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要时刻提醒他人自己的身份。
如果连自己都不承认自己的身份地位,那如今偏安一隅的朝廷将会沦落为诸如袁绍、曹操等诸侯之流,从而丧失自己的绝对优势。
刘协听闻这话后犹如醍醐灌顶,立时惊醒过来,从此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摆正位置。
如今既然到了国库亏空的地步,自然需要向天下征收赋税、用以充盈国库。当然虽是这么说,还是不能将希望都寄托在有人良心发现、按照朝廷要求送来赋税。
毕竟这些人都是恶狼,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我生存、自身利益,所以根本别想他们心里真会把朝廷当回事。
这么想着,刘协又发觉自己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实在太多,不禁苦笑。
如今东汉原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积弊极深,由于现行制度的弊端,导致了很多封建大地主势力形成,引发和激化了社会矛盾。
这些封建地主势力及其代言人甚至在朝中都高居要职,大权在握。自己想要凭一己之力去改变这个时代的一些现状,难度还真不是一般大。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要去试试。
刘协目光坚定。
……
又是半日过去,这回洛河附近的良田都已经被翻耕一遍,除了开始播种了五千亩官田,剩下分给军士们的私田也翻耕的差不多。
毕竟这些分下去的良田才是牢牢套住军士们,让其拼死效力的根本,所以刘协对其也无比重视。
考虑到已经城中已经没有剩余的种子,所以让劳累了几天的军士们好好休息,等有了种子再说。
另外一方面,他又召集群臣,着重商议现在城中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群臣们畅所欲言,终于将问题归为几类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其一便是赋税征收问题:有人认为,如今各处礼崩乐坏,国家想要征收赋税有难度,但却一定要执行,否则将国之不国。
对此刘协深以为然,另外由于各处战乱、物价上涨不一,所以有人建议废除钱币征税,全国统一改用实物征缴,可用粮食、布匹、牲畜等物,这一建议当即被刘协采纳,并正式以旨令形式下达。
另外关于交税制度,具体内容和规章制度,还有待商榷,大司农韩融领命后已经带人星夜策划中。
其二便是盐铁垄断经营,以增加朝廷收入。
自汉武帝时期起,朝廷就一直断断续续开始实行盐铁酒专卖政策,即所谓的国家垄断,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期间规定多少有些改变,不过总体的大政方针却未曾改变。
这么做对国家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盐铁酒等物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实行垄断经营,将会直接获得暴利收入,快速充盈国库。
当然以现在朝廷的情况,政令虽然可以下达,但对各诸侯所在的领地的影响却微乎甚微。
毕竟在当地这些暴利行业恐怕也大多被一些势力集团所掌握,怎么可能轻易交出来。
但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还是要早早确立下来,起码可以用在即将经济复苏的洛阳治理问题上。
其三是教育、人才选拔问题:恢复太学招生、举孝廉入仕的的方式。
提及太学,可谓历史悠远且意义重大。当初汉武帝时,便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不过由于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
期间太学发展起起落落,经历兴衰荣辱,到了现在已经彻底没落,不过刘协认为教育乃是一国之根本,所以如今才打算下令恢复太学,重新招收学员。
不过此太学非彼太学,在规则制度上进行了重新规定。
按照刘协的要求,如今的太学生源扩大为全体百姓,这么做旨在通过太学的普及化教育,综合提升百姓文化素质,并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
另外在太学中还设立有军校,其中只招收在军中表现优异、立下军功的士兵,让其进入军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强化训练,提升综合素质,从军校出来后可直接在军校中任什长以上官职。
军校中的老师,通常由有着多年从军生涯、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或者是拥有将军称号的高级将领亲自进行培育。
如此强悍的师资团队,不难想象假以时日,将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怎样强悍的存在。
这政令是由刘协提出,并严令执行的,众人对于这样新奇的做法,颇为感兴趣。
不过也有人站出来反对,首先就提出这么做将会使‘长幼尊卑、秩序不明’。
言外之意,就是太学作为替国家机器,批量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想让那些低贱的人和贵族子弟享受同等待遇。
在古时,教育资源多数被垄断在贵族统治者阶层,他们为了维系自身统治,自然不愿意普通百姓接受了教育之后获得思想启蒙。
其实最让他们忍受不了的是,这里的‘全体百姓’竟然还包含奴隶。这简直是恒古未闻,这些奴隶在其眼中根本就不是人,怎么可能去接受他们也同自己的子孙后代一起在太学学习。
几乎大多数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是接受不了这一做法,不过对此刘协选择置之不理,一意孤行。
在三言两语还未将这些不识好歹的家伙打发后,他的脸色阴沉下来。
“韩韬何在?”
话音刚落,韩韬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
“末将在!”
接着就是数百名身穿清一色玄甲、凶神恶煞的军汉犹如潮水一般快速涌进殿内,并将众人团团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