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永汉之殇:第三节 并州·三国无双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自幼就经受战火洗礼、勇猛彪悍的凉州人以及并州人就不知不觉的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角。
前文中提到,董卓通过一系列神操作,已经坐上了京都头号权臣的位子。雒阳城中的大部分武装力量,也都投靠在了董卓的麾下。唯独剩下一个丁原还在和董卓对抗,尽管董卓已经新立刘协为帝,然而皇帝年幼,无法主持大局,朝廷中的各派势力依然是各自为政。而曾经支持刘辩的士族们,除了极少部分迫于形势依附于董卓以外,其他大部分人都依然不愿意和董卓合作,并逐渐向丁原靠拢过来。
董卓和丁原都是奉旨进京的,而且手里面都有枪杆子。董卓比丁原先进洛阳,而且之前就在遥控洛阳的局势,所以就占得了先机。丁原进入雒阳之后,看到现在这个局势,他也马上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和士族集团站到一起了。董卓废立皇帝的举动已经严重损害了大部分士族的利益,而手中有枪的丁建阳就立马趁此机会扮演起了雒阳城这帮士族救世主的角色,而他也因此受到了士族们的褒奖,被任命为执金吾,这个官职相当于整个京师地区的卫戍司令,是那个虎贲中郎将袁术的顶头上司,轶中两千石,绝对的实权派。
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相比丁原,董卓的军事实力会更强一点,但并不足以压倒丁原。一来是丁原有士族集团的支持,所以后续的部队补充比董卓更充足。由于何进袁绍开了征召地方军阀进京的先河,士族集团们也从地方上征召了其他的军阀进京,这些部队正在赶来雒阳的路上,例如济北相鲍信军团、河内太守王匡军团。而董卓方面,却没有任何后援力量,他的全部家底都已经被他带进雒阳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丁原所统领的并州兵,那可是出名的虎狼之师,其战斗力和董卓的西凉兵不相上下。
由于汉朝当时的外交环境,导致汉朝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交战的对象就是像狄人、羌人、匈奴人这些少数民族。所以凉州和并州就成为当时汉朝对外作战的大前线。当时就有这样的说法,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所以,摆在董卓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这些并州系军阀。这个问题可是非常棘手,如果董卓不能快速解决这些并州兵,那么随着士族们征召的部队陆续到达雒阳,那董卓所依靠的武力优势就不存在了!
解决这个问题,董卓依然有三个可选方案:
方案一:直接开打。董卓凭借目前的武力优势,趁对手羽翼未丰,立马发动攻击,武力消灭并州系军阀。然而这个方案显然行不通,因为并州人岂是等闲之辈,即使董卓能够凭借人数优势打败并州兵,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旦其他军阀进京,那他自己一样要完蛋。何况,并州兵勇猛善战,自己还未必打的过。所以,只要一开打,董卓无论如何都会输。
方案二:团结丁原。就是把丁原拉到自己一边,让丁原也听从自己的指挥,一同和士族们对抗。这个方案显然更没有可行性,原因我们前文中已经分析的非常透彻了,此处就不再多说。
方案三:策反部队。丁原虽然不可能和自己搞到一起,但是他手下的部队就不一定了,如果通过一些手段,以共享政治利益为条件,策反丁原手下的部队,让这些并州兵加入自己,那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而且这个解决方案非常完美,不仅消灭的丁原,而且自己的力量也会大大增强。
经过对比,董卓同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方案三,而这个方案也是他唯一有机会获胜的方案。
至于后来的结局,我们都非常清楚,那就是董卓成功的策反了丁原的部队,丁原自己也被部下吕布所杀。那么问题就来了,董卓怎么就能这么容易策反丁原手下的部队呢?
通常的解释是董卓通过利益引诱了丁原的手下吕布杀了丁原,然后丁原的部队就归顺董卓了。但这种解释有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首先吕布为什么要相信董卓,虽然吕布这个人人品不咋地,但是也不至于董卓给点好处就立马反水了,而且丁原对待吕布也不错,为什么吕布就认定跟董卓比跟丁原有前途?其次,丁原的军队为什么直接就归顺了董卓,按照正常的逻辑,吕布如果杀了丁原,结果应该是丁原的手下会立马杀了吕布为丁原报仇,吕布顶多就是悄悄的杀死丁原,然后自己逃去董卓那里,而接下来,忠于丁原的士兵就会和董卓进行大战。例如后来,张飞的手下张达、范疆,他们杀了张飞之后偷偷的逃走了,根本没有去策反军队,因为那是找死,甚至后来他们连吴国也不敢投靠,因为这种背弃主帅的人再次被别人抛弃是常有的事情。是想,如果吕布杀了丁原然后投靠董卓,董卓完全有可能再杀了吕布,以此来安抚丁原的部队,说不上也可以顺便就把丁原的部队搞过来。所以吕布断然不会随随便便就做出杀死主帅这样的脑残举动。他之所以这么做了,而且丁原手下的部队也跟着他归附了董卓,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前文已经提到了,董卓本来就是并州州牧,而且许多年前还担任过并州刺史,是并州地区的现任最高长官以及曾经的老领导,所以对于这些并州系的部队来说,董卓这个人并不陌生。说不上丁原统领的并州籍部队里,就有不少人偷偷给董卓写个信什么的,要求领导提拔一下之类。
丁原手下的将领中,比较出名的有三个:吕布、张杨、张辽。这三个人都是因为武勇而被选拔出来,担任军职。张杨出道比较早,后来被丁原派去中央担任军司马,后来又回到并州募兵。吕布则被丁原任命为自己的秘书加保镖,跟随在自己的身边。张辽也同样被丁原派去了中央,在大将军何进的手下任职,后来张辽被派遣到河北募兵。
丁原这个人前面也介绍过,他也是草根出生,没有什么深厚的政治背景,由于他勇武过人,在战场上经常身先士卒,在军中威望甚高,因此获得了晋升。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关于丁原的太多信息,然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丁原不是并州人!
史书上对于丁原的籍贯,记录的很清楚,丁原是兖州泰山郡人士。那么他跑去并州担任高级干部,也比较符合干部异地任用的原则。然而刚刚所提到的他手下那三个著名小弟,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并州本地人。如果我们从吕布、张辽这些并州本地人的视角来看,就会发现,不管是你丁原、还是董卓,都是外来人士,并不是我们并州本地人,所以从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在东汉时期,区域集团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吕布又和王允搞到一起了,还一同弄死了董卓,这和他们同为并州老乡不无关系。
现在就清楚了,董卓是凉州人,而他带领的部队也是地地道道的凉州兵;而丁原是兖州人,可是他的部队却是并州兵。在这种情况下,董卓军团其内在的凝聚力就明显要强于丁原军团。再加上,董卓也曾经在并州任职,和并州有许多渊源,只要通过一些手段,收买一些并州兵中具有号召力的中层军官,那策反丁原的部队,就水到渠成了,毕竟,这帮并州兵也不是傻子,出来打仗拼命也是图个高官厚禄,投丁原、投董卓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而且丁原当时是和雒阳这帮士族们走的比较近,这些人对于来自凉州以及并州的边疆士兵向来都十分轻慢,认为他们没有规矩、行为粗野。所以,当丁原带领并州兵进入雒阳之后,许多并州籍的中层军官就可能受到了雒阳城中这些贵族们的蔑视和排斥。他们自然心中非常不满,我们这些人跑这么远来帮你们这帮国家的蛀虫拼命,你们居然还看不起我们,真是欺人太甚!
所以,董卓就凭借着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优势、军事优势迅速策反了丁原的部队。当然了,并州兵终究还是并州兵,他们不仅仅和雒阳城这帮士族们互相看不上,时间一长,他们和董卓的嫡系部队凉州兵也搞不到一起了,所以才有了后来发生的事情。
这里可以插入一个话题,那就是后来的曹操为什么可以战胜袁绍。前面已经说了,在东汉时期,部队的这种区域性特征很明显,而曹操就对这个道理非常清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曹操部队的军事统领清一色都是豫州人,甚至就是他的宗室,比如曹仁、曹洪,还有就是和他关系密切的夏侯氏。而反观袁绍,袁绍手下的四个大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没有一个是和袁绍有什么特殊关系的,导致的结果就是颜良、文丑被杀了,而张郃、高览全部率领部队哗变,投靠了曹操,而曹操手下的嫡系部队则从来没有出现过哗变的事情。
可见在当时,建设一支政治正确的部队,还是需要任人唯亲。因为在一个充满了利益与背叛的时代,信任与忠诚就算的上是无价之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