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刘邦摇摇头:“不能。”
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三条理由。武王曾开放巨桥的粮食,散发鹿台的钱财给那些贫苦的百姓。如今大王能做到分发粮食和钱财给穷苦的百姓吗?”
刘邦摇摇头:“不能。”
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四条理由。武王灭商后,把运送粮食的车改成载人的车,倒置干戈,用虎皮包起来,以示不再用兵。现在大王能废武行文,不再用兵吗?”
刘邦摇摇头:“不能。”
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五条理由。武王曾把战马放在华山之南牧养,表示不再打仗。如今大王能够让战马休息,不再打仗吗?”
刘邦摇摇头:“不能。”
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六条理由。武王曾把牛放到桃林北面牧养,表示不再运输粮草。如今大王能做到让牛休息不再运输粮草吗?”
刘邦摇摇头:“不能。”
张良说:“这是不可以分封的第七条理由。大王的部下告别家中的亲人,披坚执锐跟着大王您打天下,就是要得到一块地。到头来倒是那些六国后人裂土封王,一来这些人都回到自己的君王身边,没有人跟着您打天下了。二来天下的地只有这些,被这些六国之后分完了,很多人就会担心自己白白付出没有收获,也会离您而去。况且现在还是楚强汉弱,诸侯们自然还是依附楚国,大王您还怎么调动诸侯呢?这就是不可以分封的第八条理由。所以说,如果大王这么做了,那大王的大业可就都毁了。”
刘邦听着张良给自己分析完这八不可,被噎得无话可说,只能含糊不清地说了几个“不能”。刘邦明白过来,把嘴里的饭一口吐到桌子上,大骂道:“臭儒生,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立即下令把铸造的六国印绶统统销毁。
虽然张良劝阻了刘邦分封六国之后,但眼下汉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城中粮食将尽,汉军的处境很危险。另外,刘邦的集团内部还面临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人心不齐。
现在汉军进入了低谷,继彭城大败后的又一个低谷,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此时此刻出个什么乱子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这次这个乱子偏偏出在了陈平身上。陈平刚刚来到刘邦麾下,立刻就被刘邦封为护军都尉,后来又升为护军中尉。这是一个双面性的角色,对内是个情报长官,对外是个间谍头目。这个角色直接向统治者负责,不受牵制。
陈平初来乍到就受到如此待遇,刘邦的老班底不干了,他们开始向刘邦进谗言。第一波谗言,刘邦没听,继续宠信陈平。彭城之战结束,大家心情都不好,互相推脱责任,都认为是陈平这个护军都尉管理军情的人没有及时掌握项羽的动向,这才导致了彭城大败。这第二波谗言,刘邦也招架不住了,只好把陈平任命到韩王信的军队里做参谋长。官职上是升官了,但事实上,这是离君王更远了,远离了权力中心,自然不妙。
陈平是何等机灵,他也知道自己肯定是又遭到了谗言攻击,于是陈平做好了两手准备。他一方面从广武的军事重镇向刘邦方面传递军情,发挥自己护军都尉的特长。另一方面他一直和魏无知保持联系。最终刘邦找不到可以代替陈平的人,只好把陈平调了回来,继续任职护军都尉。这是陈平第一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集团的权力中心站住了脚。
但风险还没有过去,刘邦最信任的两员大将周勃和灌婴又对刘邦进谗言道:“大王别看陈平长得仪表堂堂,但那也只是点缀在冠上的珠玉罢了,中看不中用,未必有真东西。臣下听说陈平在家时和他嫂子私通。步入仕途后先在魏王手下,后来和魏王不能相容,到了楚王麾下。在楚国又担心受到牵连被诛杀,这才到了您这里。您让他担任护军都尉,监察我等。臣下听说他收取众将的贿赂,出钱多的汇报情况好,出钱少的汇报情况差。这样的人,反复无常,不值得信任,大王明鉴。”
刘邦觉得有道理,于是叫来了推荐陈平的魏无知,质问魏无知为什么给自己推荐了一个这样的人。陈平的第二手准备起效了,魏无知答道:“臣下向大王推荐的是有能力的人,而大王问的是这个人的品德方面。纵然有的人品德高尚,可是于战事何利呢?现在正值战乱,推荐人才的准则就是他能否对国家社稷有所帮助。至于盗嫂受金什么的,何必去计较呢?”
刘邦听完魏无知的话,还是不高兴,于是叫来陈平,直接质问陈平这些问题。陈平却很坦率,一一做出了回答:“臣下在魏国,魏王不能采用臣下的计策,故而臣下转投项王。而项王只重用自家人,无非就是项家子弟和妻家亲戚,不能听取外人的意见。臣下听闻汉王善用人才,于是臣下来到了大王麾下。收取贿赂,确有此事,臣下是一个裸官,如果不收取贿赂,何以为生?如果大王觉得臣下的计策可以采纳,那就请大王采纳。如果不能,那臣下所受贿赂和官印都在,大王收走,臣下告辞便是。”
刘邦觉得陈平很坦诚,向陈平表示了歉意,直接任命陈平为护军中尉,在自己身边效力。陈平也在刘邦的权力中心里站稳了脚,众将们的嘴被堵起来了,谁也不说陈平什么了。
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纵观陈平的一生以及他后世的评价,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褒贬之间争论的问题很多,我们这里只提一点,那就是通过周勃和灌婴所进谗言、刘邦所质问陈平的话,“盗嫂”成了陈平的专有名词,这让世人对陈平的人品产生了怀疑。而陈平解释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解释清楚了,唯独这个“盗嫂”他没有解释。这是为什么?这也是引发了后人对陈平有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平不可能忘了解释,有四种猜测:第一,刘邦觉得这事不重要,没有问陈平;第二,史官觉得这事不重要,没有记录;第三,陈平解释了,但是刘邦打断了他;第四,陈平确实和他嫂子有一腿,自己默认了。
通过史官的态度来看,既然他们把陈平“盗嫂”一事记为“谗言”,说明他们认为陈平的人品没问题。另外,陈平的哥哥陈伯很喜欢自己的弟弟,若陈平盗嫂,他绝对不是这个态度。
陈平之妻张小姐,他们家里人反对把张小姐嫁给陈平的原因只有两条:陈平家穷,还游手好闲。没有说陈平人品不好。综上所述,第四条猜想被否定了。
第二条猜想也不太可能,史官的职责是记录好历史最真实的面貌,尤其是这样一件事关一位历史人物人品的事情,更应该记录详细,这是一个史官的职业操守。
第一和第三个猜想皆有可能,至于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是留给大家自行品读吧。
陈平在刘邦的权力中心站住了脚,就开始给刘邦谋划未来了。眼看着荥阳马上就要不保,待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陈平给了刘邦一个计策,如果说从外部不能通过军事手段灭掉楚军,那就从他们内部用政治手段去瓦解他们。陈平给出的计策是一条离间计,想要离间项羽和他手下几个重臣的关系。而与此同时,刘邦正在试图用和解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希望能和项羽约定以荥阳—成皋一线为界,西边归汉,东边归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