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刘邦明白了,这四个老头下去了。宴会结束后,刘邦很激动,他对陪在身边的戚夫人说:“看来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了,朕也奈何不了他了。”说完,刘邦让戚夫人为自己跳一支楚舞,也就是楚地的舞蹈,刘邦也击筑,现场填词唱了一首《鸿鹄歌》。
刘邦留存于世的文学作品不多,也就两篇,一篇是我们很熟悉的《大风歌》,另一篇就是这首《鸿鹄歌》。《大风歌》我们后文书还会提到,现在来说说《鸿鹄歌》的内容。
《鸿鹄歌》是这样的: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翩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
这首《鸿鹄歌》的字面意思大概是——天鹅飞向天空,飞得很高,一下子就能飞得很高,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了,谁又能把它怎么样?就算是有弓箭,那又能怎么样呢?暗里就是指太子羽翼丰满,刘邦也很难再废掉他改立别人了。
刘邦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他这么说,后来也再也不提废长立幼的事了,这就宣告了这场储君之争的结束。刘邦是站在戚夫人这一边的,戚夫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刘邦停战的原因是什么?这场大战戛然而止,后果是什么呢?
我们先说原因。刘邦终止了这场储君之争是因为他是看到了商山四皓支持自己的太子刘盈,这商山四皓是隐居在商山的隐士,如今也都成了行将就木的人,他们代表的就是天下的舆论,天下的舆论是站在刘盈这边的,如果刘邦非要逆着天下舆论废长立幼的话,这件事不好办。
事实上,我们前文书提到的刘邦对于废立太子的事是既有理性判断也有感性选择,作为一个开国之君,刘邦识人一定不会太差,不光是辨别自己手下的能臣,还要辨别自己的儿子,看看哪一个才能接自己的班。在这一点上,刘邦想要废掉刘盈改立别人,或许还是有些理智的。但废长立幼是自古以来国家体制接受不了的事情,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符合传统观点。
在刘邦的八个儿子里面,若要论天生的优势,谁都比不过刘盈,他是嫡长子,就算刘肥最大,但是他不是嫡出。但是要看后来的表现,刘盈就逊色了。我们通过后来的历史也能知道,刘盈其实没有多少才华,他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作为,一直奉行着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可以说没有大功,也没有大过。
而在刘邦的这些儿子里面,最厉害最有心机的应该是刘邦的四儿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一直隐晦韬光,不被任何人发现,在代国远离长安的是是非非,结果到后来吕后掌权的时代结束后,他就被从代国迎了回来当了皇帝,还开创了“文景之治”。刘邦却一直没有发现这一点。刘恒之所以要隐藏起来,原因可能也是要避免卷入宫廷争斗,这种争斗就是你死我活,不然我们看戚夫人的结果就知道了。
吕后的头号政敌戚夫人已经失去了威胁性,但是她不会放过戚夫人的,只是刘邦还活着,她还不能下手。刘邦也看得出自己这个结发之妻不是善类,宫廷争斗如此残酷,她又和戚夫人成了死敌,势必要对戚夫人不利。于是刘邦做了两条准备工作,首先,刘邦把刘如意封为赵王,这还是一个比较富庶的诸侯国,并且给刘如意派了一个了不起的相国周昌。
刘邦派周昌辅佐刘如意,原因有三:第一,周昌值得信任。周昌是刘邦的核心班底——沛县班底的成员,一路上跟着刘邦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深得刘邦信任。第二,周昌是一个耿直的大臣。我们说过周昌,他敢说敢做,性格耿直果敢。第三,周昌有恩于吕后。周昌在朝堂上关于刘邦要废掉太子这件事极力反对,吕后在周昌下朝后立马前去跪谢周昌,自己的恩人保着刘如意,吕后应该不会下毒手。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刘邦死后,吕后就大开杀戒了,她杀的第一个人就是戚夫人。她先让戚夫人穿上奴仆的衣服,干舂米的脏活累活,让一个曾经侍奉在君王身畔的嫔妃干这种粗活,戚夫人受不了,每天都在唱歌。我们说过戚夫人唱歌很好听,“声入云霄”。唱的大概就是思念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希望刘如意能够来救自己,吕雉不是个东西。
这就传到吕后的耳朵里了,吕后下令把戚夫人的眼睛挖去,吞下哑药,在耳中灌入铜使其失聪。剁去四肢,割掉鼻子,拔光头发,最后丢入厕所,吕后把这种刑罚命名为“人彘”,还邀请惠帝刘盈来看。结果刘盈看后直接被吓晕了,大哭着说没想到自己的母亲是这样的人,能干出这样的事情。从此精神崩溃,沉迷酒色,不久后就离世了。这就是刘邦突然中止这场储君之争的后果,他的爱子后来也被吕后调到长安杀害,他的爱妃被做成了人彘,受尽折磨后毫无尊严地死去。
在这场储君之争中,牵扯到的三个人:戚夫人、刘邦、吕后,他们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如何,关于戚夫人的死,谁该负责呢?
我们先说戚夫人方面。首先,戚夫人严重地估计失误,她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因为自己有能力赢得这场储君之争的胜利。戚夫人的战斗方式就是通过自己搞定刘邦,然后再由刘邦去对付吕后。她以为吕后的战斗实力和自己是一比一的,这样她拉了个刘邦过来,那就是二比一,事实上,吕后的战斗实力远远大于戚夫人,而刘邦的战斗实力也并非是一比一的比例。别看刘邦对付手下的政治实权人物那么顺手,一遇到自己的问题,那可就是当局者迷了。
其次,戚夫人选择的道路并非正道,我们也说过了,废长立幼,那是任何国家体制都接受不了的,刘邦支持戚夫人,而刘邦的功臣集团集体反对,吕后的外戚集团也是高唱反对,戚夫人的阻力太大。
第三,也是戚夫人最可怜的一点,当所有的集团势力在跟她唱反对调子的时候,她拿不出一个集团来予以抵抗,被淹没在了反对派的凯歌中。戚夫人只身来到刘邦身边,不像吕后那样有一个吕氏外戚集团,所以戚夫人在这场战役中不但没赢,而且是完败。
我们再来说刘邦方面,刘邦应该对戚夫人的死负责。首先,刘邦并没有对戚夫人起到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刘邦能力上的短板。其次,刘邦的善后工作做得并不好。一旦触发了这场储君之争,想要突然终止然后风平浪静地过日子,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已经惹恼了吕后,吕后是什么人,这辈子她放过谁了?而对于这一切,刘邦只是意识到了需要保护自己的爱妃和爱子,但是保护措施不完善。他让周昌做刘如意的相国,就能保刘如意的周全,事实证明并不是。再怎么值得信任和耿直,周昌再怎么对吕后有恩,他归根结底还是臣,吕后后来掌了权,她是君,臣在君面前,尤其是吕后这样一个专制的君王面前,周昌就说不了什么了。
后来吕后要把赵王刘如意调进宫来,周昌不让,把诏令打了回去。连续好几次,吕后火了,把周昌调进宫来骂了一通,周昌什么话都没说,吕后再把刘如意调过来杀掉,最后周昌辞官归家,不久后也就被气死了。
尽管刘邦没有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保护自己的爱子和爱妃,但也确实上了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