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第四个入选第一功臣候选人行列的是萧何。原因如下:
第一,刘邦和萧何的关系不一般,刘邦还在江湖浪荡的时候,萧何就对刘邦十分照顾,两个人关系特别好。后来刘邦参加工作,萧何对刘邦就更照顾了。我们讲过刘邦是怎么成家的,他当时敢在吕公家门口喊“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一万”,除了因为刘邦习惯于吃白饭,欠账外,他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撒一个弥天大谎,就是因为他看到主持接待的人是萧何,他认为萧何不会戳穿自己的谎言。的确,萧何没有戳穿刘邦的谎言,还在为刘邦尽可能的打圆场。吕公也是看中了刘邦这样敢想敢做,自视为主的洒脱和他身上透出来的政客气息,这才把吕雉嫁给了刘邦。
萧何与刘邦的关系也是三条:老乡、老同事、老战友。不过萧何和刘邦的关系更近,我们说曹参也满足这三条关系,但是那是在刘邦参加工作后和曹参做了同事,两个人逐渐熟络起来,萧何是刘邦在还没参加工作前就已经认识了,而且关系很好。
其二,萧何在刘邦手下获得了绝对的重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前文书详细地讲过萧何的功劳,萧何的功劳证明了他在刘邦手下得到了重用,也正是因为得到了重用,萧何才会为刘邦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刘邦重用萧何还体现在一个方面,那就是在刘邦出去和项羽打仗时,刘邦让萧何全权管理汉中巴蜀和关中地区,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而且作为刘邦的后花园,刘邦对抗项羽的最后一道防线,刘邦很放心地托付给了萧何,包括他那留在关中跟着萧何学怎么治理国家的嫡长子刘盈。我们常说,把后背交给别人,那是要交给非常信任的人的。
刘邦信任萧何,重用萧何,说明刘邦对萧何的感情是一份倚重。有人说过,刘邦正是因为有了萧何,所以才能屡败屡战,而项羽没有萧何,所以经不起一败,最终丢掉了江山。
我们分析完了四位第一功臣候选人能够入选了原因,那么刘邦到底会选谁作为大汉的开国第一功臣呢?其实主要是看两方面,一方面是大臣们怎么看,另一方面是看刘邦怎么想。我们要明白一点,刘邦要搞一个功臣大排名,他的目的肯定不是按照功劳大小排出一个成绩单来,每个人的功劳都很大,尽管每个人的爵位不同,每个人的工资不同,但是在大汉王朝建国的过程中,少了谁都不行。刘邦是一个明君,他自然会明白,真要按照功劳派出一个名次来,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是破坏集团向心凝聚力的。所以,刘邦选第一功臣是另有目的的,至于目的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刘邦想要选谁做第一功臣。
刘邦想把这个第一功臣给萧何,因为萧何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深谙君王之畔的生存法则,第一条就是少说话多做事。刘邦在前线打仗,跟着他的将领们节节高升,萧何一直在后方默默地给刘邦运输着物资,保证刘邦的战斗能量是满格的。可是刘邦不但没有给萧何什么封赏,也没有什么表扬,反而还多次写信去慰问萧何,透出了满满的不信任。这场信任危机萧何处理得非常好,当萧何把自己的儿子、孙子还有侄子等到了参军年龄的孩子们都送到刘邦帐下时,史书记载“汉王大悦”,刘邦非常高兴。萧何的确是受了委屈,但是萧何什么都没说,反而更加认真地工作,抱着一种“主公不奖赏我是因为我工作还不够认真出色”的心态,事实上,萧何才是那个工作最认真、最出色的,刘邦都看在眼里,他必须把这个第一功臣给萧何。
那我们再来看看大臣们什么意见。大臣们的意见很统一,很明确,曹参应该是第一功臣。原因是四个字:劳苦功高。曹参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很认真,二是爱学习。曹参的认真体现在他在刘邦还是沛公的时候,在灭秦阶段,曹参是刘邦军的主输出,攻城略地曹参都是打头阵的那个,总是第一个登上城头,把红色的旗帜插在城头上。灭秦亡楚上百场战役下来,曹参身上一共负伤七十多处,都是为了刘邦的江山而留下了印记。而且曹参的军功在列侯们的心目中是最高的,这是共识,相比较之下,萧何作为一个文官,在功臣们眼里,没出什么力的功劳那叫什么?
既然刘邦决定了要把第一功臣给萧何,那只要一句话或者一纸诏书不就可以了吗?刘邦现在可是皇帝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啊。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刚刚就在萧何封侯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单独站出来给萧何说话了,群臣反应很激烈,如果这次刘邦还单独为萧何站出来说话,那就有些不对了。这次群臣和刘邦再次产生了巨大分歧,互不相让,原因为何呢?
首先我们前面说过,萧何是受了委屈的,刘邦当然知道萧何工作得多么认真和出色,不管别人怎么看,刘邦认准了萧何不能不做第一功臣。
再者,萧何的功劳虽然不是战功,但是每一条功劳都是为刘邦的权利大厦打下的地基。盖楼如果地基打不好,上层建筑自然是建不起来的。
还有,刘邦和萧何的关系很近,他们有私交,这份私交胜于刘邦与其他任何功臣的关系。刘邦虽然对张良很尊重也敬重,但是张良只是偶然遇到了刘邦,然后觉得刘邦很好,就投奔了刘邦。后来还有一段时间张良回到了韩国辅佐韩王成,韩王成自杀后,张良也是心如死灰,这才决心投奔了刘邦。曹参和刘邦的关系也不错,但是比起萧何来差一点。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刘邦选第一功臣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刘邦要的不是一份成绩单,他想要的是一个丞相,一个能指引汉帝国走向光明未来的丞相。刘邦面临的时代已经从战乱转移到了和平,他现在需要的不再是战场上持枪跃马的大将,而是一个能够治国安邦制定法律的丞相。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最需要的就是一套完整且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汉帝国是在秦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秦国的优秀制度被沿袭了下来,军功爵思想就是很好的证明。除此之外,法律体系是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在沿袭秦朝法律体系的过程中,汉朝的法律也是在秦朝法律上进行了改革。我们前文书多次提到萧何根据秦法制定出来的汉朝法律《九章律》,这是保证汉朝江山永固的条件之一。
在刘邦所有的功臣中,的确不乏战功卓著,英勇无畏的人,但是谁能保证汉帝国江山永固呢?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只有萧何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就是那个能守住刘邦万世基业的人,汉中巴蜀和关中地区的欣欣向荣,刘邦前线作战的持续物资供应都是很好的证明。
就在刘邦沉默不语,大臣们和皇帝对峙的时候,一个叫鄂千秋的人站了出来,说道:“曹参的军功确实最高,但那也只是一旦之功;而萧何能够保证粮草、兵源供应,这是战争的基础,这是万世之功。我们怎么能让一旦之功凌驾于万世之功之上呢?所以应该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刘邦没等其他大臣说话,直接同意,不光萧何做了大汉开国第一功臣,而且萧何的父母、兄弟都被封了列侯,还得了三条特权:携剑上殿;带履上殿;入朝不趋。额外增加两千户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