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西汉长歌

第013集:星火燎原

西汉长歌 槿贤 3545 2024-07-06 15:46

  书接前文。

  自从大泽乡起义后,陈胜吴广连连胜仗,攻城略地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攻打下了陈县。这里为什么重要呢?因为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陈胜吴广所打出的旗号就是在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带领下反抗暴秦,以振兴楚国。打下陈县后,很多人建议陈胜称王,不称王难以号令诸侯。陈胜同意了,因而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自己就是楚王。

  干完了这些事,起义军开始定战略方针了。首先,起义军要给秦树立更多的敌对势力,因而鼓动六国之后复辟。楚国是第一个复辟的,接着是魏国、赵国、燕国、齐国等国。这些诸侯国的复辟就把一些人推上了历史舞台,魏咎、武臣、蒯通、韩广、田瞻等人来到了观众面前。其中武臣和蒯通的故事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讲一讲。

  武臣是陈胜的好朋友,受陈胜任命到赵国,攻下赵国当赵王。武臣的军队来到了范阳,引起了范阳一个辩士的注意。他就是蒯通。

  蒯通是一个隐藏在民间的奇人,以能说会道著称。在家里呆着的几年里,蒯通一直在写书,流传于世的《蒯子五篇》就是他的大作。当然,蒯通不是一个职业作家,他的内心还是要当一个纵横家的,靠口才吃饭。

  蒯通看到武臣的大军即将兵临城下,感到自己可以纵横捭阖的机会来了,于是蒯通特意打扮了一番——披麻戴孝地去见范阳县令徐公。

  蒯通见到徐公,上来就是一句:“在下知道大人即将不久于人世,特来吊丧。但在下又知道大人即将因为在下而免于一死,所以又特来道喜。”

  徐公不明就里,连忙问:“还请先生明示,吊丧之事从何而来,道喜之话又从何说起呢?”

  蒯通侃侃而谈:“大人任范阳县令这么多年,秦法严苛,您也没少干杀人之父,剐人之子的事,老百姓对于您是十分痛恨的。如今天下四处起义,意图推翻暴秦,您作为秦国官吏,老百姓现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杀掉你是很容易的。且起义军的一支武臣的军队已经开到了范阳,他若是与城内的老百姓联起手来,您的脑袋可就不保了。”

  徐公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听完蒯通的话后立刻慌了神:“那……那我该怎么办?”

  蒯通说道:“在下此来就是要替大人和武臣谈判,只要您愿意投降,他就能保留您的性命、职位、待遇。”

  徐公六神无主,对于蒯通提出的要去找武臣谈谈,看看能不能投降而保全性命的想法表示了赞成,于是蒯通连中午饭都没吃就直接跑到了武臣那里。

  在武臣这里,蒯通又充分展现出了他纵横家的本色。他对武臣说:“将军如今采取的战略是攻城略地,杀掉原来的秦国官吏,在下以为太过了。在下有一计,可让将军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定千里。”

  武臣将信将疑:“如何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定千里?”

  蒯通答道:“如今的范阳县令徐公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如果您肯答应他投降后不杀他,并且给予他列侯的爵位,让他坐着华丽的车子,拿着将军的檄文到四周的几座城市走一趟,让其他县令明白投降您可以保全性命,还会封侯拜相,他们也会不战而降。他们都清楚,反抗您只有一死,但他们知道投降也是个死,所以他们会拼死抵抗。您给了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当然会投降于您,免了攻城略地伤兵折将,这就是在下所说的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定千里。”

  武臣对于蒯通提出的“传檄而定千里”的想法也表示了赞同。因而,武臣的战略从原来的攻城略地变成了招降纳叛,凡是愿意投降的,一律保留原待遇,并且享有优良政策。

  为什么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投降不杀保留待遇就会有如此好的结果呢?正如蒯通所说,这源于秦与起义军之间不可调和的血海深仇,我们前文书讲过,双方的血海深仇在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这些秦国的地方官认为自己打起义军打不过,是死路一条;投降还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打一场。但如果说投降不杀保留待遇,谁还愿意打呢?直接投降。

  齐国田儋的起义极为有智慧。田儋在齐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在翟城,田儋假借要杀掉自己家中的一个仆人为由,来到翟城的县令那里。在当时,即便是奴隶主要杀掉自己的一个奴隶,那也是要经过当地的地方官批准的。趁着县令准备的时候没有戒心,田儋上去就是一剑,那人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就这样,田儋靠着在齐国的家族势力以及自己创造出的契机,就在齐国称王了。

  燕国的韩广其实是个意外。本来在武臣打下赵国当了赵王之后,他就和陈胜翻脸了,自己独立了。眼看着北边的燕国还空着,武臣觉得应该找个自己信任的人过去发展势力,于是就派了在燕国有号召力的韩广。话说燕国的王孙贵族大概是意志消沉,在国破之后就四处流浪,远离了故乡与亲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韩广虽然不是燕国的贵族,但因为在燕国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受到了燕国人民的爱戴,成功地当上了燕王。武臣当初为了告诉韩广到了燕国该怎么做,直接把自己当王的经验传授给了韩广。韩广学习地很认真,认真到包括后半部分武臣脱离了张楚政权的部分也学来了。到了燕国当了燕王之后,韩广也脱离了武臣,并且在武臣派人来质问自己的时候,韩广在路上设卡,摆明了自己拒绝和武臣合作,断绝关系。武臣虽然气得七窍生烟,但也无可奈何。

  武臣通过蒯通提出的招降纳叛的建议,的确轻轻松松地打下了大面积的地盘,收编了大量的军队。但这里面存在很不安定的因素,那就是这样的军队和地盘成分会很复杂,成分复杂了就会生变。比如说,秦军打算反击后,原秦将李良就叛变了,原因就是因为赵王武臣的姐姐慢待他,加上秦将王离假借皇帝的名义给李良写了一封信,表示只要李良肯弃暗投明,秦国还会欢迎他,高官厚禄不在话下。这就使得本就出于利益考虑才投降武臣的李良果断的叛变了。

  虽然李良的叛变带来的影响不大,但却给武臣带来了灭顶之灾——武臣在李良的叛乱中被杀死。刚刚去和自己闹翻了的燕国军营里走了一圈被放回来的武臣,还没过个安生日子就上了奈何桥。

  武臣其实并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因为他和陈胜是好朋友,这才得到了一个当赵王的机会,但他“天性爱玩”,和燕国闹翻后,武臣还敢出去打猎,结果就被抓去燕国了,几经周折,武臣才回到赵国,但一回来就赶上了李良叛乱。

  其次,起义军的另一个方略就是西进。西进的部队分为两支,一支由周文带领,直取函谷关。另一支则是由吴广和宋留带兵,围困荥阳和敖仓。这三个地方都特别重要。函谷关,那可是天下雄关,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道就是函谷关。秦地也被成为“百二之地”,意思是说两个人把守就可以抵挡一百人的攻击,正是依仗这函谷关。秦在与六国的争斗中虽然有胜有败,但始终都没有丢掉老家的原因就是因为无人能够突破函谷关。

  荥阳,那是天下三大交通枢纽之一,和它连着的敖仓则是天下的大粮仓,粮食供应不成问题。倘若这三个地方都能被起义军占领的话,这天下怕是要改姓了。但历史并没有这样发展,为什么呢?

  周文攻打函谷关的失败,还是和武臣有那么一点关系。因为武臣和韩广闹得不愉快,因而武臣不但拂了陈胜的面子,脱离了张楚政权,而且不顾周文攻打函谷关的战事吃紧,执意北上攻打燕国。害的自己差点没死在燕国,周文还失败了。当然,周文曾经是项燕手下的参军,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兵法的,领兵打仗也算是佼佼者。函谷关这座天下雄关竟然被他突破了。周文的这支尖刀部队马上就要插到秦都咸阳了,这可急坏了秦二世,因而秦国开始了反攻。在戏水边,周文遇到了京师部队的猛烈进攻,不得不退出函谷关。京师部队乘胜追击,周文见大势已去,也就抹了脖子。

  而攻打荥阳和敖仓的起义军也并不好打,因为坐镇荥阳的是当时秦朝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李由把兵马从洛阳调到了前线,显然是要和起义军死磕。因而双方陷入了长时间的焦灼状态,起义军这边打不下来荥阳和敖仓,李由这边也突围不出去,更消灭不了这一股力量。直到周文被赶出函谷关,秦军的支援上来了。秦军的主将名叫章邯,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乃是秦始皇时的大将,颇有经验和胆略。他所指挥的队伍在戏水边打败周文,把周文赶出函谷关。

  为了营救李由,章邯先率军攻打了敖仓。因为敖仓是个大粮仓,粮食永远是最重要的。打下了这个大粮仓,不光自己的供给不成问题了,而且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压力。

  章邯成功了,起义军只好撤退。吴广的部下眼看大局势有变,直接杀了吴广,逼迫陈胜给自己兵权,这也是想满足自己当大将军的瘾。结果就带着起义军的剩余力量给秦军塞牙缝了。

  章邯继续出击,把那些前期自立为王的诸侯国统统灭掉。章邯用的是“围点打援”,他围住了魏国,引得齐国来救援,结果魏王咎和齐王田瞻都在这次战斗中被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