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西汉长歌

第098集:汉兴之谜

西汉长歌 槿贤 2797 2024-07-06 15:46

  书接前文。

  陆贾奉命给刘邦写总结,提出来了一点,那就是告诉刘邦,如果秦始皇在建立秦帝国后能够偃旗息鼓轻徭薄赋,施仁政,安百姓,你刘邦怎么能从秦的手里夺走天下的政权呢?

  紧接着,陆贾就给刘邦提出了三条治国观点:

  第一,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和秦国的做法反着来,他的做法不对,那我们就选择对的方法做,这个对的方法就是偃旗息鼓,不搞大动作,让百姓们自己恢复社会生产力。

  第二,以农为本,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免徭役和赋税,为百姓谋福利。

  第三,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少去掺和老百姓的事,也少向老百姓索要什么。这就和盖公提出来的“亲近无为”相呼应。

  陆贾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了十二篇,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一部大作《新语》。

  陆贾的功劳虽然只有两大件,但是这两大件都指向一个结果——汉帝国的江山永固,长治久安。可即便如此,陆贾并没有封侯,封侯的标准就是有功,陆贾的功劳绝对不在那些列侯之下,陆贾没有封侯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前文书提到过,功臣们心目中的封侯那是必须有军功的,非军功不可封侯。像萧何、张良等,虽然没有军功,但刘邦还是为他们说话了,让他们封了侯,原因是因为萧何和张良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刘邦能意识到和看到。比如说刘邦遇到了麻烦,问计张良,张良提出的建议马上解决问题,立竿见影。刘邦也能意识到自己之所以在楚汉相争时屡战屡败,但每次都能东山再起,就是因为萧何给他提供了一个稳定富足的大后方。

  但是陆贾的功劳呢?说服赵佗归降,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大的效果,毕竟赵佗的存在还没有对汉王朝形成巨大危害。陆贾总结秦亡汉兴,提出休养生息政策,刘邦压根就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治国理念,刘邦想到的就是消灭威胁自己统治的一切势力,这仍然是政权内部上层的争斗。下面对于老百姓,刘邦还没想好以什么样的面孔对待他们。而且治国如同熬中药,需要用温火慢慢熬,短时间内也看不出什么成效。这是陆贾没有封侯的原因——根深蒂固的军功爵制度。

  和陆贾的遭遇一样的还有随何,我们讲过他出使九江,成功策反九江王英布,这个在短时间内也没有明显的成效,最后随何也没有被封侯。但是随何为自己说话了,在刘邦的某次宴会上,刘邦喝多了,就拿着随何“开涮”:“至于你小子,不过就是一腐儒而已,治国难道还能用腐儒吗?”

  随何上前施礼问:“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在下邑时,能否发步兵五万骑兵五千灭了九江国呢?”

  刘邦察觉到随何的话不是在开玩笑,认真答道:“不能。”

  随何又说:“但臣下带领二十名随从到九江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九江王归降,仔细想来,臣下的功劳超过了五万步兵五千骑兵,而陛下却觉得臣下只是一腐儒,治国不堪大用,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呢?”

  刘邦很机灵,马上哈哈一笑说道:“朕这不正要思考赏赐你什么嘛!”其实刘邦差不多忘了这事了,这才给了随何一个护军中尉,做汉帝国的军情首脑。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军功爵制度,它是源于商鞅变法,而商鞅变法时,秦国需要的就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能够一扫六合,这时候的军功爵就是一个很好的诱饵,让人人都为了爵位而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终一统天下。而刘邦在打天下时,他想要的也是一支虎狼之师,所以他沿用了秦国的军功爵制度,让手下的人立下军功,获得爵位,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邦的目的达成了。

  但是军功爵制度也有弊端,这个弊端就暴露在了另一个时期——统一时期。天下统一后,文治之功就大于军功了,但是因为军功爵制度,除了我们看到的因军功而封的列侯外,还有许多参加战役的士兵,他们也获得了爵位和特权,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功臣集团,史学界也称之为“军功受益阶层”,他们的力量非常强大,这也限制住了当时同样很有功劳的文臣和后起之秀。他们有战功,有资历,这就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正因为他们压制了文臣,像陆贾、随何等也就默认了,并没有明说要求给自己一个侯爷当当,这就是那个时代下的共识。所以总结一句,军功爵制度,它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时代过去了,它的弊端也就暴露出来了。

  陆贾给刘邦提出来的秦亡汉兴的原因,其实是补充了刘邦的说法。刘邦自己也总结过,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夺取天下,原因是有“三杰”,他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所以夺得了天下。陆贾给刘邦补充的是秦方面的失误,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件事情它有两方面的原因,不但要分析己方,还要分析对方。

  我们单说刘邦的“三杰说”。刘邦的“三杰说”其实并不仅仅是总结自己夺取天下的原因,他也有另一层含义,我们来看看刘邦提到的三个人:张良、萧何、韩信。我们前文书留下了一个包袱,那就是项羽的集团主要是靠两大派系,一个是项氏宗族,一个是外来能臣。刘邦的集团里也分派系,刘邦集团里的派系主要是三大派系:

  第一大派系就是跟着刘邦从沛县打出来的兄弟们,这也是西汉政权的核心班底——沛县班底,我们把它称之为“沛县派系”。代表人物:萧何、曹参、周勃。

  第二大派系就是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收揽的人才,他们的国籍和刘邦不同,来自于各个诸侯国,还有许多江湖义士。我们称之为“六国派系”。代表人物:张良、陈平、郦食其。

  第三大派系就是刘邦后来放手任其发展的有生势力,他们手握兵权,最后协助刘邦灭掉了项羽,我们称之为“诸侯派系”。代表人物:韩信、彭越、英布。

  如此一看我们就明白了,刘邦的“三杰”取的就是这三大派系的三位代表人物,把他们拉出来表扬一番,也表扬了他们背后代表的各大派系,以此来缓和派系矛盾。在这一点上,刘邦的能力远远胜于项羽,项羽就是因为无法调和集团内部的派系矛盾,最后导致整个集团的崩坏。刘邦不同于项羽的是,他的集团成分更复杂,不仅仅是“自家人”和“客人”之分,还有他这个新崛起的帝国和上一个被推翻的帝国新旧交换的深沟。刘邦很成功地化解了集团内部的派系隔阂,也成功的解决了新旧帝国交替的深沟,但是我们可以看得出,和刘邦是“一家人”的只有沛县派系,这是他的核心班底,他们处于刘邦的政治安全范围之内。沛县派系里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刘邦的重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萧何,刘邦在前线作战,萧何总管后方一切事宜。在函谷关以西,萧何无异于“假汉王”。还有那个被封为燕王的卢绾,也是刘邦格外照顾的。我们提前说一句,一旦被赋予了巨大的权利,戴上了巨大的帽子,他们就站在了刘邦政治安全范围的边缘,我们后文书会慢慢讲。

  六国派系还算是站在刘邦的政治安全范围之内的,他们大多没有太大的权利,也没有被戴上“大帽子”,最多也是在君王身畔出出主意,威胁不到君王的政治安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