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除了封王外,刘邦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称号。他封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已故的母亲刘媪为昭灵夫人,但是对于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迟迟没有给出一个尊号。
刘邦当上皇帝后,每过五天都会去拜见刘太公。时间长了,刘太公的管家看出问题来了,他对刘太公说:“这可不对,如今陛下是君,您是臣,您怎么能让君每隔五天来拜见臣呢?这是乱规矩的。”刘太公明白了,在管家的导演下,等到下次刘邦再来拜见刘太公的时候,刘太公拿着扫帚,倒着走在前面引路,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的礼。
刘邦一看吓坏了,连忙上前搀扶刘太公,刘太公阻止道:“陛下是君,我是臣,岂能因为父子之情乱了君臣之礼呢?”刘邦也明白了,首先,他明白这话不是他父亲自己说的,他父亲说不出这样的话。再者,他明白应该给自己的父亲上尊号了,不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那到底给刘太公上一个什么尊号呢?
一般情况下,皇位都是由父亲传给儿子,而且一般都是父亲死了之后才给儿子,那样儿子是皇帝,父亲就是先皇。可是刘邦的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而且他父亲健在,这个尊号不好上。刘邦给刘太公上的尊号叫“太上皇”。
现在这个词已经很经典了,而且最经典的出处也是打刘邦这来的,但是这个词不是刘邦创的,秦始皇登基的时候,就给自己的父亲追封了“太上皇”。
事情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是后人评价很多,褒贬不一。很多人都指责刘邦不尊重自己的父亲,还专门写了长篇大论论证自己的论点。曾经在广武对峙的时候,面对项羽要烹杀自己的父亲,刘邦竟然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他竟然可以弃自己父亲的生死于不顾;当上皇帝后,刘邦封了皇后,封了皇太子,甚至连已故的母亲都追封了,就是迟迟不给父亲什么;“太上皇”这个名词是秦始皇用给自己已故的父亲的,刘邦的父亲还健在,用称呼死人的名号来称呼活人,不对;刘邦的“未央宫夸富”是在讽刺刘太公。
我们说,刘邦对于他父亲还是很尊重的,我们可以驳斥三条。第一条,刘邦弃自己父亲的生死于不顾,这一条我们前文书讲过,刘邦也无可奈何,他当时救得了自己的父亲吗?救不了,隔着鸿沟呢。他能投降项羽吗?不能。刘邦要的是天下,是大家,他如果非要在小家和大家中做出一个抉择的话,他一定会选择大家,原因是什么,我们前文书讲过了。刘邦只是在用流氓语言去对付项羽的流氓行为,是项羽有错在先。
第二条,用死人的名号称呼活着的人不对,这一条没什么道理可讲。
第三条,这个“未央宫夸富”指的是在刘邦华丽的未央宫建成之后,刘邦大摆宴席,请了文武百官,还有刘太公。当时刘邦就很得意地对刘太公说:“以前你老是说二哥好,二哥肯吃苦耐劳干农活,能补贴家用赚钱多。现在看看,我和二哥谁更富有啊?”刘太公哈哈大笑,举起了酒杯干了。这一点有人说是刘邦讽刺刘太公,让别人听来就是刘太公眼拙,看不出来自己的儿子到底哪个更有出息。其实这番话刘邦只是单纯的炫耀,想取悦一下刘太公,没有别的意思,不然刘太公不会哈哈大笑,他儿子讽刺他呢他能笑吗?综上所述,刘邦对于他的父亲还是很尊重的。
我们说过刘邦封了自己的结发之妻吕雉为皇后,吕雉的儿子,也就是刘邦的嫡长子刘盈被封为皇太子。而事实上,他们母子俩的地位并不牢靠,因为有另一对母子正在威胁着他们,那就是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
刘邦虽然和吕雉是结发之妻,但是陪伴吕雉的时间非常少,两人成婚后没几年,刘邦就奉命押送徭役到咸阳,结果路上丰西泽纵徒,邙砀山斩蛇起义,踏上了灭秦亡楚的征伐之路。这一路上刘邦都没有再和吕雉团聚过,直到鸿沟和议时吕雉才回到刘邦身边,而这时距离两人分开已经过去了七年。这七年的时间里,吕雉在楚营里受尽了折磨,不但是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这七年的时间里,刘邦在各方面需求上的空白,就由戚夫人填补了。
刘邦特别喜欢这个戚夫人,我们的故事是文学创作,因而掺杂了一些文学加工,实际上戚夫人是在刘邦当上汉王之后才来到了刘邦身边,大概是秦宫里宫娥嫔妃的其中一个,诸侯们来到咸阳之后瓜分了金银美女,刘邦也有份。那时候的刘邦五十一岁,戚夫人按照正常的思维判断,应该不超过二十岁。刘邦和吕雉结婚时吕雉才不到二十岁,由此看来,戚夫人的确要比吕雉年轻许多,容貌也更为姣好。
刘邦后宫佳丽三千,戚夫人为何得到了刘邦的专宠呢?除了她年轻貌美,她还有一身本领:会唱歌,会玩乐器,会跳长袖折腰舞。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在刘邦的后宫中独具一格,得到了刘邦的专宠。这也是因为刘邦在艺术方面也很有造诣,他喜欢玩乐器,也喜欢看美女跳舞,两个人趣味相投。
后来戚夫人给刘邦生了个好儿子刘如意,刘邦更高兴,也是爱屋及乌,刘邦给自己的三儿子起名“如意”,可见刘邦对戚夫人的爱。
我们都知道吕雉和戚夫人的关系有多么恶劣,首先就是因为当吕雉从楚营回来,刘邦没有给予吕雉多么多的情感补偿,然而另寻新欢,吕雉心里自然是空落落的。吕雉为了刘家付出了很多,除了在刘邦出去闯荡时照顾好一家老小,刘邦私放刑徒牵连家人时,吕雉为了刘邦入过狱,而且还受过虐待,遭到歹人垂涎。但是事情过去后,吕雉什么都没说,依旧细心照料一家人。在楚营里做人质回来后,吕雉仍旧什么都没说,依旧尽心尽力地辅佐刘邦。注意,我们说吕雉辅佐刘邦,这是对于刘邦的事业有助力的。吕雉重新回到了刘邦身边,当上皇后后,吕雉和刘邦之间夫妻之情少了很多,吕雉渐渐的成为了刘邦的政治伙伴。刘邦是个优秀的政客,吕雉通过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她是个政治女强人,这两个人男女混合双打,收拾掉了不少政敌。
在这个政敌名单里,吕雉方面,她的头号政敌就是戚夫人。这一切其实也是戚夫人做的孽,戚夫人仗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又有了儿子刘如意,于是在刘邦面前日日夜夜地哭,希望能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刘邦的心开始动摇了,他对刘如意的评价是“类我”,他说刘如意像自己。而对于吕雉的孩子,自己的嫡长子刘盈,刘邦评价“不类我”,他觉得刘盈不像自己,再加上刘盈因为彭城大败时被刘邦屡屡踹下车,早就留下了童年阴影,反对战争、惧怕战争的同时也形成了懦弱的性格,一点也不像刘邦果决的性格,刘如意却恰恰相反,非常像刘邦,无论是相貌还是行事风格。
如果戚夫人甘心于这样,享受来自君王最忠诚的爱,抚养君王最喜欢的儿子长大,或许不会发生什么。但戚夫人是个女人,女人的欲望在一定时候是非常巨大的,她的目光往上移动,她瞄准了太子之位,瞄准了皇后之位。于是,她发动了储君之争,而她的主输出,就是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