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刘邦还是皱着眉头,看着樊哙。樊哙继续说:“你要是住在秦宫里,那不就是又一个秦始皇嘛!再说了,现在的军队已经疯了,都在四处抢官府的金银财宝,上街掳掠民女寻欢作乐。你要是不管管,明天起来你就不认识咸阳了!”
刘邦虽然觉得樊哙的话很正确,无法反驳,他也能隐隐约约听到宫外咸阳街市上传来的哭喊声。但刘邦还是不愿离开秦宫,他听不进他这个屠狗的兄弟说的话。
就在刘邦打算驱赶樊哙出宫之时,张良也走了进来,对刘邦说:“沛公,您确实不该住在秦宫中。百姓们所期望的是一个贤明的领导者,已经对秦宫的领导者深恶痛绝。您这样做,就是步始皇之后尘,这一路上积攒起来的民心可就散了。”
张良的话还是管用的,刘邦脸上的不悦淡了许多,但没有发话。张良又说:“现在我们应该还军灞上,严整军纪,切不可放任军队在咸阳城里烧杀掳掠啊。”
刘邦听进去了,但还是恋恋不舍地看着秦宫。张良看出刘邦的心思了,显然刘邦离开秦宫的决心还是不够坚决,于是说道:“良以为沛公是胸怀天下的智者,如今看来竟然只是一个贪图眼前富贵的人,您若是只想当咸阳一富家翁,那良就告辞了。”说着,张良转身而去。刚走了几步,刘邦大声说:“传令,集结军队,还军灞上!”
张良刚刚那番话是故意说给刘邦听的,也是告诉刘邦应胸怀大志,不能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刘邦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正常的七情六欲,也会对金银财宝动心,也会贪恋功名利禄。但是刘邦不同于一般人的是,他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他能为了更高的利益放弃眼前的小利,这也是刘邦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邦穿戴整齐,来到秦宫宫门前,见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可是再一看自己的文臣班子里少了一个人。少了谁?萧何。萧何哪去了?刘邦也在着急,只见远处驶来几辆马车,马车里装的全都是竹简布帛。如此几辆车在众人面前停下,大家都吃惊不已。萧何从最后一辆马车上下来,来到刘邦面前,施礼说道:“主公,这些都是我从秦国丞相府中找到的有关秦国的律令文书,地图文献,留着这些,对您以后帮助很大。”萧何明白刘邦的心思,所谓的“以后”自然就是指怎么治理关中,甚至怎么治理天下。秦国能够统一六国,所储备的资料自然不会少,而且可以说是当时天下最全的。在大家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忙着抢金银财宝的时候,萧何却仍然很冷静地来到了秦国的丞相府,把这些珍贵的资料拿了出来,并对其进行整理保存。别人抢的都是物质文化遗产,而萧何抢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往后看,刘邦的行军打仗与治理国家,几乎是离不开这些资料。天下的险要关塞,沃土平原,这些都是打仗所需要了解和用到的资料。同样,治理国家需要法律,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已经有了法律的基本雏形,有《秦律》可供参考。西汉政权确立后,萧何根据《秦律》,在此基础上制定《九章律》,这是一整套法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萧何给刘邦拿出来的新法就三条:杀人偿命,伤人及偷盗者受罚。萧何建议刘邦废除原来秦朝的苛法,约法三章。刘邦当即同意,新法很快传播开来,老百姓们都知道了刘沛公的约法三章,更是拥戴刘邦了。
为什么刘邦一废除秦国苛法,老百姓们就那么高兴呢?要知道,秦国苛法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连坐,一人犯法全家人陪着,邻居也跟着遭殃,而且秦法之严,老百姓们只要稍稍不小心就会犯法,面临塌天大祸。由此可见,刘邦废除秦之苛法约法三章的诱惑之大。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约法三章其实没有什么实施性,三条法律就能概括所有的刑法吗?其实刘邦要的并不是马上建立起来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他要的就是现在暂时的稳定,治理国家就像熬中药,需要慢慢熬,要是用急火,药会糊的。秦始皇就是用急火来熬天下这碗“中药”,结果是什么?就摆在眼前,二世而亡。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邦所废除的,是秦朝的苛法,秦朝诸多律法当中也有治国非常灵的律法,这些律法,刘邦都予以了保留,并且还保留了秦国的基层官吏。上层的重新改组那是为了适应新的统治者,但是这个政权还是要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只要打通了中央与地方的桥,刘邦的政权就算是稳固了。刘邦打通这座桥了吗?前文书我们讲过,刘邦得到了关中的民心,这座桥稳了。
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萧何的宰相之才和刘邦的善于取谏,萧何把秦国的档案文书全都搬了出来,不但建立起了未来西汉王朝的数据库,而且也避免了档案资料的丢失和损毁,从文化角度上讲,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保护措施。而刘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听了手下人的建议。但是刘邦现在成事了,他的周围也出现了一些阿谀奉承之人,说一些花言巧语混淆视听。
就在老百姓们争着给灞上的刘邦军送粮食,送酒肉被刘邦一一拒绝时,有人就对刘邦说:“关中地区富庶,您又是第一个入关的人,您要是把函谷关一封,把各路诸侯挡在关外,那您就是关中王了。”刘邦听了这个人的话,封锁了函谷关。然而这个举动却给刘邦带来了大麻烦,甚至差点丢掉自己的性命。后文书我们详细讲,我们再来看看项羽的情况。
项羽在殷墟与章邯歃血为盟,共同来到关中。看到函谷关封闭,不让自己进去,项羽大怒,尤其是听到守关的人说他们是奉刘邦的命令阻止其他诸侯入关,项羽才明白,刘邦果然先自己一步来到了关中,心中自然不悦,命令自己手下的第一骁将英布武力破关,进入了关中。项羽进入关中,一听说刘邦在灞上驻军,总兵力只有十万人,项羽打算用自己的四十万人直接灭了刘邦。
为什么说刘邦封锁函谷关的事非常不理智呢?原因有四——
第一:现在的天下大局是项羽说了算,他势力最大,领着诸侯联军拢共四十万,算是天下最大的一股势力。他对于怀王之约深表不满。而刘邦在关中得意洋洋的原因就是靠着这个怀王之约,但是刘邦说了不算,在那个时代,实力说明一切。项羽不想承认怀王之约而且说话算数,刘邦自然讨不到好。
第二:项羽想要主持天下分封。殷墟时他与章邯约定封章邯为雍王,而分封之事应当听从楚怀王安排。由此可见,项羽不但不承认怀王之约,还要无视楚怀王。
第三:项羽不希望由一个人总领关中所有的土地和权力。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其封地只占了关中的一部分,说明项羽还想把关中的土地分给其他人,这就说明了关中王权力之大,土地之广,项羽当然不希望刘邦独占关中之地了。
第四:刘邦的势力太弱小了,他忘记了自己手下只有十万人,项羽手下可有四十万人啊,一个函谷关怎么会挡住项羽的大军呢?
话说回来,项羽又为什么不愿意承认怀王之约,还要无视楚怀王呢?原因还是两家的结怨。本来楚怀王对项家就没什么好感,自己的身份不过就是个傀儡,那是项梁的政治大旗,楚怀王心中当然有不甘。项梁死后,楚怀王果断地把政府班子替换成了自己的人,削弱了项羽不说,还培植了刘邦作为项羽的牵制。项羽入关被否定,救赵只能做副将,那更是激化了项羽与楚怀王的矛盾,项羽杀宋义就是矛盾爆发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