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西汉长歌

第008集:项氏崛起

西汉长歌 槿贤 3056 2024-07-06 15:46

  书接前文。

  今天,我们来说一位大英雄的故事。项羽,千秋第一霸王。力大无比,可力举千斤鼎,大吼一声可喝退钱塘潮。虽然这些都掺杂一些文学夸张,但这不影响我们了解项羽这个盖世英雄的与众不同之处。

  项羽除了有一把子力气外,他还很聪明,悟性很高,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其叔项梁很看好项羽,因而让项羽读书,希望他能够以文官的身份入仕途,可以发展一番大业。但项羽读了几天书就跑出去玩了,表示不愿意读书。

  项梁没办法,既然不喜欢当文官,那就以武官的身份入仕途吧,于是就让项羽学剑术。项羽学了几天后又跑去玩了,这让项梁很生气,把项羽教训了一顿:“你虽然很有悟性,但你也不能不学习啊!你若是总这样学什么都学不下去,那最终你也只是一块璞玉,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闪耀出璀璨的光芒啊!”

  项羽却不以为然,说道:“读书习字,不就是能写写自己的名字写写文章吗,我不喜欢。学习剑术,那也不过是和一个人对打单挑,我也不稀罕。我要学能与万人对敌的本事。”

  项梁一听,顿时转怒为喜。能与万人对敌的本事,那无疑就是兵法。项羽小小年纪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他是个有志青年,将来定有一番作为。因而项梁就开始传授项羽兵法,且因为项家也曾是贵族,还是将门之后,家中的兵书那自然是多了去了,项羽基本上是想读什么就有什么,相比起后文书我们要讲到的另一位军事奇才来讲,项羽的教育条件要好很多。

  项羽也很乐意学习兵法,日日钻研,不久就将兵法暗熟于心。项羽自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兵法的精粹,因而也就不再深究了,从这一点也可以预见往后项羽的结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将原来六国贵族能杀的杀掉,不能杀掉的就移去边疆或调往关中,但项家却留在了原来的地方,只是取消了贵族特权,和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这就给予了项家发扬光大的机会。

  原本项家可以在自己的故乡发展壮大,但由于当时项家的领头人项梁在故乡杀了人,为了避难,就带着侄儿项羽来到了会稽郡吴中地区。

  在当地,项梁经常在百姓中间帮忙办事,出席婚丧喜事,组织宗庙祭奠,积攒起了很多名望,项梁之所以这样做是这于他长远的见识和卓越的能力。项家已经不是贵族了,即便是在楚国,也没有了昔日的号召力,那么就只有通过这种从民间做起积攒声望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声望,同时争取人心,以便于未来有机会干一番事业。

  项梁办事效率很高,不久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凡有祭祀大事或红白喜事,项梁都会被邀请去主持,连当地的长官也对项梁刮目相看。

  不久之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天下,也传到了会稽郡。眼看着大秦王朝要变天了,郡守殷通感觉不对,在这个局势即将发生大转变的时候,自己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说不好,秦与起义军的抗争,一时难以看出谁胜谁负,自己支持哪一边,未来的结局都很难说。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各地都在相应起义军,老百姓们也拿起了自己的武器,杀官造反。在这种情况下,难保会稽这里的老百姓也会干出这样的事,那殷通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殷通也开始考虑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不过,殷通也明白一件事,自己并不是本地人。这个源于秦国的官吏制度——像底层的小官小吏可以用本地人,以方便中央将政权深深扎根于地方。而像郡守这样的地方大员则不能用本地人,以防止地方大员与地方势力勾结,威胁中央。殷通既然不是本地人,那就无法指挥当地的人马,所以他只能找人帮忙。找谁呢?当地的头面人物——项梁。

  主意打定,殷通连忙请人把项梁找来商量事情。

  项梁这么长时间肯定并不仅仅是在吴中地区干好事赢得人心,他也在暗地里组建自己的势力。项梁结交的人物有很多,三教九流都混得很熟,尤其是项梁与殷通交往甚密,不然他也不能如此顺利地组织起自己的力量来。在与郡守殷通的交往中,项梁也看到了转机,恰逢殷通叫他去商量事情,项梁便已经在心里生成了一个计策,他对项羽说:“此次去郡守府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到时候我先进去,你在外面等着,我一叫你进来,你就带着剑进来,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杀掉殷通。”项羽谨遵叔叔的话,跟着项梁来到了郡守府。

  入秋后的夜色更加深重,习习凉意略过衣角,项氏叔侄来到了郡守府。项梁与项羽对视一眼,项羽点点头,项梁转身走进大堂。

  大堂之上,郡守殷通端正地坐在首席位置,跳动的灯火映照出他憔悴的脸,显然,这几天殷通没少在这件事上花费心思。殷通见项梁走进来,脸上挂起了笑容,示意项梁就坐,对项梁说:“我最近心事重重,不知项梁公可愿听我一说?”

  项梁拱手说道:“洗耳恭听。”

  殷通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各地都在杀官造反,相应起义,我怕如果我们不做出点行动,那就很有可能被起义军认为是敌人,从而被消灭。因而我想起兵反秦,加入起义军的行列。只是苦于我在本地没有强大的号召力,还请项梁公帮我。”

  项梁先是有些吃惊,但随后马上平静下来,脸上依旧是谦卑的表情,恭敬地问:“项梁愿为郡守大人效犬马之劳,但不知大人要项梁怎样做?”

  殷通捋了捋胡须,说道:“我希望你能和桓楚一起领兵,助我反秦。”

  项梁的内心其实是想自己统兵的,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占据制高点,多了一个人就是多了一份牵制的力量,这是项梁所不希望的,因而项梁说道:“恕难从命,桓楚此人因犯了事,早已逃亡在外。我侄儿项羽与他是好友,知道他藏匿在何处,不如把我侄儿项羽叫来商量商量?”

  这一番话出乎殷通的意料,但在殷通看来,自己的事情百分之百能成功,何必在意现在这一个小插曲呢,因而传令让项羽进来。

  项羽挎着剑,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到大堂。别看项羽今年才刚刚二十出头,在郡守面前却一点也不紧张,面对殷通的问题,项羽对答如流,声似洪钟。

  谈了一会,项梁见时机差不多了,向项羽使了个眼色。项羽会意,抢先一步上前,抽出剑就把殷通的脑袋给砍了下来,当即血溅三尺。项梁满意地点点头,拿过殷通的印和令,项羽一手拿着还在滴血的宝剑,一手提着殷通的人头,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议事大堂。

  大堂外的人听到里面的动静不太对,纷纷走近大堂,见项梁和项羽两人一个拿着郡守的印和令,一个手提大宝剑和殷通的人头,吓得众人不敢吱声。但片刻后,大家就都反应过来了,纷纷拿着武器向项氏叔侄扑过来。项羽冷森森地一笑,提起剑一阵砍杀,瞬间倒下一片人,项羽的白袍上也开满了血红的花。在项羽冷峻的脸和那把闪烁着寒冷杀气的剑面前,后面的人都不敢动了,呆呆地站在原地。项梁一看威慑力已经够了,挥手示意项羽住手,朗声说道:“会稽郡守殷通,私自联络起义军,意图不轨,我已杀之。余者若投降,我不计较,若不投降,你们的下场就和殷通一样。”众人看着项梁,又看看项梁身后高大的项羽,一个个全都投降了。

  此时项梁手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殷通勾结起义军,但众人为什么还是投降了呢?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眼里,项氏叔侄把郡守都杀了,再看看项羽,那么高的个,武艺又那么高强,用实力说话,人在强大的实力面前,往往是屈服的。

  另外,大秦要变天了谁都感受到了,还有几个人是真心为大秦效力的?他们也想给自己找一条出路,眼下项氏叔侄杀了殷通,夺下了会稽郡的政权,只有顺着他们来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