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
眼看着楚军追了上来,人困马乏,看来是逃不掉了。夏侯婴勒住战马,刘邦从车里探出头来,看着外面的情况。这支楚军是由丁公统领,刘邦见了丁公,嘴角不觉一笑。当年自己在沛县当沛公时,曾经和这个丁公打过照面。当年丁公被自己打败,宁死不降,非要刘邦杀了自己。刘邦并没有杀他,放了他一条生路,丁公念及旧恩,嘴上不饶人,心里却记下了这份恩情,有朝一日必要报答。
刘邦一眼就认出了丁公,下车施礼说道:“君与我都是贤者,何必相互为难呢?”丁公凝视着刘邦,一挥手:“撤。”周围的楚军散开,给刘邦让出一条路。丁公肯放刘邦,就因为刘邦夸自己是贤者,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刘邦给夏侯婴一个眼色,自己钻进车里。夏侯婴驾着马车,因为担心除了丁公的军队还有别的军队追杀刘邦,夏侯婴没有放松警惕,还是依旧飞速开进,逃到下邑,这才勉强安顿下来。
彭城之战到此结束,项羽三万人完胜刘邦五十六万联军,原因为何呢?原因有八: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刘邦进入彭城后还没有做好充分完善的防范准备就开始纵情享乐,让项羽钻了空子。
第二,诸侯联军人心不齐。常言道,千人一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可用。别看五十六万人对三万人,这是将近二十倍于敌,但人心不齐,这就是一盘散沙,一群乌合之众。
第三,联军没有经过统一、专业的训练。
第四,这五十六万联军都是步兵,而项羽的三万人都是骑兵。骑兵相比较于步兵,机动性要强很多。
第五,刘邦个人能力的不足。刘邦在军事上也是很自负的,认为打仗什么的,没了他刘邦就玩不转。但是通过这一次大战,刘邦明白了,自己的军事水平,也就停留在中上游,他指挥不了近六十万人的大军团。在那个通讯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将令的传达依靠战鼓、令旗之类,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有限的。五十六万人展开来,规模也不小,若要集体调动,还要进退有序,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后来刘邦做了皇帝,曾经和韩信谈话,谈论起自己倘若带兵,能带多少。韩信回答十万人足矣。潜台词就是:过了十万人,你刘邦就不行了。韩信对于刘邦的军事才能做出这样的评价,也是基于这次彭城大败中刘邦的表现。
第六,项羽突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带着一支三万人的骑兵队伍火速赶到彭城,半天的时间结束战斗,杀得刘邦几乎全军覆没,只身逃出,项羽的军事才能是不可否定的。
第七,楚军高涨的士气。项羽带着的楚军,那是一支想要竭力恢复祖国国都的军队,自然士气高涨。
第八,刘邦帐下两位顶尖级谋士张良、陈平在这场大战中被这巨大的胜利淹没了,他们没有给刘邦出任何有关防御或者战事的计策。
综上所述,项羽又书写了一个军事史上的奇迹,成功地夺回了彭城。但是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彭城之战,刘邦与项羽的得失如何。
刘邦作为战败方,他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刘邦得到了关中这个稳定的大后方,有东山再起的资本。刘邦失去的,不过是一些墙头草一般的诸侯。
项羽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项羽得到的是一次军事史上的奇迹,是他这个西楚霸王又一个可以唬住众人的实实在在的战例。项羽却失去了这些诸侯属国,失去了掌控天下的霸权,将要直接面对日益强大的汉王国。
总而言之,彭城之战,刘邦得大于失,项羽失大于得。
刘邦从彭城逃出来后能够在下邑站住脚,还要得益于吕雉的哥哥吕泽率兵固守下邑,以防不测。正因为是固守,在彭城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吕泽并没有被掺和进去,在下邑支持刘邦站住了脚,暂时免于被楚军追杀。
刘邦狼狈不堪地来到下邑城中,下马斜靠在马鞍旁,拿着马鞭,问道:“寡人愿意捐出函谷关以东所有的土地给愿意帮寡人灭掉项羽的人。”张良听到了刘邦的这番话。张良一直都在刘邦的身边,为刘邦出谋划策,他很高兴看到刘邦并没有被这次彭城打败打得一蹶不振,而是积极地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于是张良说道:“唯有三个人。”刘邦问:“哪三个人?”张良答道:“汉军大将军韩信,游击将军彭越,九江王英布。”
现在摆在刘邦面前的问题就是项羽还会对自己穷追不舍,自己的安全只是暂时的,项羽不可能留给自己足够的恢复时间,那么此时就需要有人牵制住项羽,分散项羽的注意力,减轻自己这边的军事压力,能够使自己有可以喘息和恢复元气的时间。这一重任就落在了九江王英布的身上。
其次,刘邦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拉盟友。先前那些诸侯不过是跟着风走,如今刘邦的盛行风过去了,他们也就重新回归了大楚,反叛了汉国。但是彭越是个居无定所的游击将军,他潜伏在巨野泽,伺机而动。可以说,彭越的行动原则只有一条:利益所向。记得当年秦末大乱,各地纷纷起来造反,彭越是魏国人,理应帮助魏王,但彭越没有这么办。楚国的势力最强大,彭越也可以去加入楚国。他没有。他一直都在以个人的名义游荡于山川之间,在反秦战斗中有战功,但是没有被封王,所以彭越很生气,田荣给了他个大将军印,他得了好,就马上跟着田荣把天下搅成了一锅粥。彭越曾经和刘邦打过照面,两人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彭越也是个江湖豪侠,和刘邦自然有着冥冥之中的默契。彭越的势力也不小,可以作为刘邦靠得住的盟友。
再者,诸侯国的势力不容小觑,若能降服他们为己用,自然最好,可他们反反复复,哪里有风往哪倒,只有除之才能后快。剪去项羽的这些诸侯羽翼,归为己用,既是在扩大汉王国的地盘,也在增强汉王国的军事实力。这个北上开辟新战场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韩信身上。
这韩信、彭越都好说,可是这英布乃是敌方大将,还深得项羽喜欢,怎样才能把这个敌方大将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呢?这是一大问题。一直困扰着刘邦。
刘邦彭城兵败的消息传到了关中,韩信得到了消息。此时的韩信已经彻底解决了雍丘的章邯,汛期一至,雍丘周围的河流多有涨水,雍丘地势低洼,韩信引水水灌雍丘,雍丘这座也算雄伟的城市瞬间毁于一旦。章邯身为秦将,已经降过了楚,如今还要降汉,颜面何在?骨气何在?以英雄自居的章邯,最终也被洪水吞没了。
韩信站在高处看到这一幕,心下感慨。这时汉王彭城兵败,正在向西撤退到荥阳的消息到了韩信手上。曾经关于刘邦东征想要一举端了项羽老窝的想法,韩信给予了否决态度,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刘邦此战必败。看到这封战报,韩信叹道:“关中局势尚不明朗,诸侯联军缺乏统一编制,彭城虽然空虚,但夺下它容易,项羽再夺回去更容易,汉王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顿了顿,韩信又道:“传令,集结军队,到荥阳救援汉王。”
我们可以看出,彭城大战中并不见韩信的影子,是否可以猜想,倘若韩信参加并指挥的彭城大战,可能不会一举灭了西楚国,但绝对不会让刘邦败得如此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