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称帝,大封诸侯,其中异姓诸侯王有七位,其中韩王信(非韩信,而是韩国襄王后裔韩王信)获封国于颍川一带,定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阳翟地处中原腹地,刘邦认为韩王信封地乃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担心韩王信日后会构成威胁,便以防御匈奴为名,将韩王信封地迁至太原郡,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为都。
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在《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冒顿何其人也?他弑父自立为单于,《史记·匈奴列传》这样描述这位冒顿单于: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毶、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后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于是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可见,这位冒顿单于非普通人,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匈奴统帅,他又怎么会因为一个女子而放弃杀刘邦、进中原的绝佳机会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亮点可以考虑:第一:刘邦被围,城中军队皆精锐,必将誓死一战以求突围,匈奴尽管处于上风,但依然损失严重,也坚持不了多久了。继续打下去,只有两败俱伤,匈奴不如中原汉朝,地大物博,人民千万,战士死了一批还会有一批,而匈奴则是游牧民族,人丁有限,没有拼的本钱。
第二种可能就是汉军救兵已经到达,围困之策已经快要变成反包围了。司马迁说刘邦中了冒顿的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但刘邦这次带兵攻打匈奴带兵32万,刘邦轻率先头部队被围,那其他后头部队必然会全力赶来营救,冒顿单于退围,这方面的因素是重要的。
在《韩信卢绾列传》中也记载:“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阏氏乃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可见冒顿单于之所以选择“开围一角”放刘邦出去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当时汉救兵已到,不退很可能被里外夹击,所以冒顿单于刘邦出去的一种明智求全之举。而刘邦在退出平城后,由于兵士多伤,粮草不济,再加上已临寒冬,难以为战,所以退兵回朝。
综合来看,这次平城之战,汉高祖刘邦和冒顿单于算是打了一个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