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中华百战

第七十一章 刘虞、公孙瓒之争

中华百战 南帝王重阳 1982 2024-07-06 15:46

  当时地位、名望最高的诸侯,就是刘虞。因为袁绍等人,当时最多不过是州牧、刺史罢了;而刘虞早就是幽州牧了,而且还兼任三公级的职务更主要的是,刘虞还是传说中的汉室宗亲;袁绍等人。因为这种原因,刘虞自然希望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获得主动权,然后通过纵横开合,让自己成为天下的领衔人物。在这种背景下,田畴作为刘虞的特使,就去出使长安了。

  田畴这个人,显然也是那种天生当大哥的人;因为,田畴好像只给刘虞当过小弟;刘虞死时,田畴不过23岁;而刘虞死后,田畴就再也没有给别人当过小弟。刘虞死后,公孙瓒统治幽州,自然无法号令田畴;后来袁绍父子入主幽州,依然无法号令田畴。再后来,田畴虽然归顺了曹操,但田畴也始终是一代高土的形象;总而言之,我田畴的地位虽然比你曹操低,但我田畴也绝不是你曹操的小弟。当然了,这是后话,这里说一下,只是希望大家对田畴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当时田畴22岁。田畴到了长安;长安政府想授予他两千石的职务,田畴拒绝了;王允等人,都希望田畴给自己当高级助手;田畴也都拒绝了。

  长安政府希望田畴在长安政府当高级官员,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为了增强长安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性。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各州的豪门大户,都派代表人物到长安政府任职,长安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性,自然而然就树立起来了。但是,田畴显然没有计划在长安政府混前程,所以他委婉的拒绝了长安政府的美意。三公府同时征召,田畴都没有接受。”(摘自《白话后汉书》)。田畴到长安后,到底与长安政府达成了些什么协议,历史书上什么记载也没有。但是,从情理上分析,田畴肯定与长安政府达成了三份协议。因为,田畴首先得与董卓达成一定的协议。因为总的来说,长安政府是董卓控制着,田畴到了长安政府出使,怎么也得跟董卓好好治谈-番;所以,第一份协议自然是与董卓签订的。类似的协议,自然是强调董卓、刘虞的共同利益,希望董卓与刘虞能实现一定的合作。总而言之,我董卓在关中,你刘虞在关东,咱们俩联手,天下就可以早日实现安定了。总而言之,咱们两个人合作,那是绝对的双赢互利的事。

  其次,田畴肯定也会与长安的土大夫集团达成一定的协议。所以,第二份协议自然是与长安士大夫集团签订的。类似的协议,自然是把董卓卓列为共同的敌人;希望刘虞不要忘记领导关东诸侯,给董卓时刻造成各种压力。总而言之,我们在关中,你刘虞在关东,咱们联手,解决个董卓,应该不是难事。到时,咱们就是汉帝国中兴的功臣。问题是,无论与董卓的协议,还是与长安士大夫集团之间的协定,估计都是传说中的秘约,因为这种东西都是不能端上桌面的。所以田畴还得与汉献帝代表的中央政府达成-定的协议,这个协议自然是公开的、冠冕堂皇的,却显然是最没价值的。当然了,正因为这项工作的难度非常大,所以人们才推荐田畴去执行。

  这样一来,田畴到底是哪一年出使的长安呢?是191年底(董卓还活着的时候), 还是193年死底(刘虞快死的时候)?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刘和离开长安,是田畴出使长安后的事,那田畴回到幽州时,刘虞没有道理已死啊。所以,田畴出使长安的具体情形,从有限的资料中,估计无法还原出来了。当然了,因为刘虞后来的外交工作,主要是由他儿子刘和领衔进行的;所以田畴出使长安的时间,以及田畴的具体的行踪,显然也太多考证的价值,至于对我这个帖子而言是这样的。

  因为,传统历史书的一一个重要目的,就维护皇权的神圣性;所以刘虞的相关外交工作,就变得扑朔迷离了。因为,史书在说到刘和离开长安时,通常都是说,“献帝早想东归,见了田畴等人非常高兴。”类似的内容,似乎是强调刘和东归,是他得到汉献帝密诏的结果。问题是,当时的汉献帝只有11岁,所以,所谓的汉献帝如何如之何,其实就是董卓与王允等人如何如之何。所以,更符情理的推测,让刘和东归,就是田畴出使长安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让刘和东归,也是长安的军阀集团(董卓为代表)、长安的土大夫集团(王允、杨彪等人)都能接受的条件。

  我前面分析了,在控制关东地区的问题上,董卓与长安士大夫集团利益是一致的。而保持天下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也符合刘虞、刘焉的既得利益;因为,天下大乱了,袁绍、曹操之类的新兴诸侯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有资格与刘虞、刘焉竞争的人会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长安政府与刘焉、刘虞自然存在合作的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刘虞、刘焉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回到自己身边。而长安政府也希望他们的儿子回去,好好转达长安政府与他们合作的意愿,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们通常都是受自己雇主的委托,替自己的雇主四处拉拢盟友。比如,他们受秦国委托,他们就会到关东各国进行游说,游说的内容肯定是不变的,总而言之,与秦国作对,那可实在太危险了;当然了,与秦国合作,那利益可大的去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