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一个”纵横家“表演的时代,在各个国家的历史舞台上,都涌现出众多的”纵横“人才,通过他们令人叹为观止的口才表演,上幕了一出出精彩的不亚于真正的军事战争故事。何为“纵横”?可详见笔者前几日文章:苏秦向秦王献策“连横”吞并诸侯被拒,转身“合纵”抗秦
本文要描述的是一个在战国中期,“合纵”策略中最辉煌的一个代表,那就是乐毅破齐的故事,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燕国君主燕昭王即位后,面对着内乱和齐国伐燕留下的废墟,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使燕国恢复强大,必须招贤纳士。因此,燕昭王广召天下贤士,此时,一位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乐毅前来投奔。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乐毅自幼聪明,喜好兵法,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沙丘宫变”后,他为了避祸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并当上了大夫。后来他又受到一代明主燕昭王的赏识,于是又离开魏国前往燕国,被燕昭王委以亚卿之职,掌管燕国的军政大权。
燕昭王因齐国伐燕,燕国差点亡国,故事详见笔者昨日文章《此燕国君主真荒唐,竟将王位禅让给相国,由此差点亡国》,因此,燕昭王对齐国异常怨恨,燕昭王在广招天下贤士后,并在他们的辅佐下,励精图治,燕国被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力日盛。但是燕国相对还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仍然是不可能与齐国相比的。仅凭燕国一国之力是不可能战胜齐国的,因此,燕昭王决定采用乐毅提出的建议:“与天下共图之”。
此时的齐国在齐湣王的治理下,多年来对外四处征战,许多诸侯国都与齐国有仇恨。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对外战争的需要,齐湣王在国内也是横征暴敛,导致民怨甚重。
当燕昭王定下这一策略后,燕国开始行动起来,在齐国面前,燕国显得十分的恭顺,还屡次向齐湣王进献珠宝和美女,使得齐湣王觉得燕国对他只有巴结的份,根本构不成威胁。然后燕国又派出使者前往魏、楚、赵、韩等国,与他们一一缔结联合伐齐的盟约。
这样,五国联盟建立起来,齐国不知不觉陷入了北、西、南三面被围的境地,补充一下,齐国东面是大海。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同时,赵惠王也将相印交予乐毅,让他兼任赵国相国。接着,乐毅又被推举为五国联军的统帅。于是,乐毅率燕、赵、魏、韩、楚五国之军,浩浩荡荡地前去攻打齐国。
大军压境,始料未及的齐湣王匆忙应战。但齐军此前已征战多年,将士们均厌战,士气不振。齐湣王见状,发出号令,如有不战而退者,杀无赦,并诛族。士兵们对齐湣王心怀不满,军心更加涣散。
齐湣王过早地出动主力和强大的五国联军作战,结果齐军不堪一击,一败涂地,主力大部被歼,齐湣王领着一帮残兵败将逃回国都临淄。乐毅继续率领着燕军攻打临淄并攻破。齐湣王失去国都,逃亡到莒地(今山东莒县),最后被谎称前来援救齐国的楚国大将淖齿所杀。
乐毅有吞并齐国的雄心,在夺取临淄后,经燕昭王同意,他作了很多安定民心的事情,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乐毅后来又连续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
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燕惠王乃召回乐毅,并派骑劫接着攻打莒和即墨。乐毅为此黯然失望,又怕回到燕国被害,因此去往赵国了。后来,骑劫受齐将田单迷惑,假意说要投降,在受降的前一日深夜,田单使用著名的“火牛阵”大破燕军。骑劫也死于齐军刀下。田单率齐军一鼓作气,一路追击,又全部恢复齐国原来的国境。
乐毅在明主燕昭王的绝对信任下,安心作战,仅仅差一点就将当时强大的齐国完全消灭,这样的丰功伟绩表明乐毅有非常出色的军事才能。五国联合破齐,是“合纵”策略运用上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纵横家们因此将乐毅看成大英雄。可惜的是燕昭王在关键时刻离世,在新任君主的猜忌下,齐国田单又施反间计,最终,乐毅为之努力终生的灭齐大业就这样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