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抗击匈奴那么有名,被称为“飞将军”,其名字让匈奴闻之胆寒。连他的儿子李敢,一个基本上没什么名气的人,都在李广之前被封为关内侯。李广难道连他的儿子都不如吗?
李广为何一生未封侯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李广在最好的年龄没有遇到最好的时机。
李广最好的年龄应该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不过那时候,因为汉朝的实力不济,对匈奴主要是以招抚为主,和匈奴之间的战争,只有小规模的冲突,很少有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因此,李广在那时候,无法立下封侯的战功。连汉文帝自己都感叹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第二,李广在历史上有污点,让皇帝对他不信任。
这个历史污点,主要是李广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私自接受梁王交给他的将军印。梁王是汉景帝的兄弟,汉景帝对他非常好,还曾在喝酒喝高了的时候,说过将来要把皇位传给他的话。但实际上,汉景帝这样的话,主要是安慰他母亲窦太后的,他其实一直比较提防梁王。因此,更不允许大将与梁王交接。李广虽然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但是最后却没得到封赏,就是汉景帝觉得李广背叛了自己。这一政治污点,对李广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但汉景帝不信任他,包括后来的汉武帝,也不信任他。
第三,汉武帝认为李广没有带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在汉武帝之前,李广虽然打了不少仗,打出了非常大的名气,但因为没遇到好机会,一直没有带过大兵团作战。而他那些名气,主要是靠他精湛的射箭技能,经常冒险出击深入敌营,最后又能靠着他的智谋和运气奇迹般回来这样一些事迹打出来的。汉武帝不认为这样的打仗方式可以带领大兵团作战。因此,每次安排工作,都不会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给他。
比如汉武帝让卫青率军抗击匈奴时,就曾对卫青特别交代过。因此卫青安排李广从东路走。但是李广却认为他应该打前锋,结果卫青遵守汉武帝的交代,没同意。最后李广在东路又迷了路,无功而返。这样不好的运气,反而坐实了汉武帝对李广的小看,所以李广最后愤而自杀。
第四,李广受到士卒的一致拥戴,受到大臣们的尊重,让皇帝对他有猜忌。
李广由于打仗经常身先士卒,又有奇谋,并且对士兵非常好,受到的封赏都散给士兵们,因此深受士兵喜爱。士兵们都很拥护他,都愿意到他手下当兵,到处颂扬他,让他的名气变得很大。这不得不引起皇帝的猜忌。
负责外交事务的典属国公孙昆邪就曾哭着对汉景帝说,让汉景帝重用李广。可汉景帝仅仅把李广从一个郡的太守,调去当另一个郡的太守,依然不重用。
第五,李广非常自负,不知道讨好皇帝。
其实汉武帝是给过李广机会的。他上台后,把李广从边关调到中央,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也就是皇帝的贴身护卫长官。其实,这正是李广升迁的好机会。只要多说一些汉武帝的好话,汉武帝把军队交给他,安排他去打一场仗,封个侯,是太容易的事。但是,李广从不讨好汉武帝,以至于汉武帝派卫青去打仗的时候,特别交代卫青不可重用他。
卫青、霍去病不一样,人家又是皇帝的亲戚,又懂得讨好汉武帝,所以他们小小年纪,就受到汉武帝重用。就连贰师将军李广利这种,经常打败仗的,也凭借妹妹是汉武帝的宠妃,又经常讨好汉武帝,从而捞到不少好处。李广非常自负,非常清高,从来不那样做。
李广其实至死都没有明白他为什么难以封侯。他曾问算命先生,是不是命里不能封侯?算命先生问他做过什么恶事没有?他说曾杀过一些投降了的羌人。李广自己也认为是这个原因。显然,他最终是没搞清楚的。
不过,李广虽然没有封侯,但是他的战功、谋略与人格,在后世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唐德宗把他评为史上六十四名将之一,让他配享武成王庙。宋徽宗追封他为怀柔伯,把他列入古今七十二名将之一,配享武庙。他的事迹在民间,更是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