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的孙氏家族,许多人便会想到叱咤三国的江东豪强,孙策和孙权,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孙坚,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在当时同样是一方诸侯,当时程普、黄盖便已经死心塌地的追随于他了。
怎奈孙坚英年早逝,被黄祖暗箭射杀,孙坚死后,孙策扛起了孙氏家族的大旗,带领周瑜一众人等横扫江东,打下了江东六郡,这便是后来东吴的国土基础,孙策同样也英年早逝,死时年仅25岁。
孙策的弟弟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地位,当时江东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态,文有周瑜、张昭、鲁肃等文臣,武有太史慈、甘宁、周泰等猛将,江东在这片贤士的治理下,国富民强,呈现出一片兴盛之相,加上长江天险,东吴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后一个被灭的政权。
回顾孙坚起家之路,十七岁那年,他与父亲一同坐船到钱塘,碰上海盗胡玉,海盗上岸抢掠商人钱财后,在岸上分赃,来往行人、过路船只都不敢靠近。孙坚对父亲说:我可以抓住这些强盗,请让我去。他的父亲说:这种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做到的。
孙坚当即提刀上岸,用手东指西指的,就像在分派兵马包围强盗的样子。强盗以为官兵来捕捉他们,吓得赶紧扔掉抢来的钱财四散而逃。孙坚赶忙追上去,砍下一个强盗的脑袋带回来。孙坚从此闻名,受封为假尉。
讨董之初,孙坚驻军于鲁阳城,孙坚派长史公仇领兵回去搬运粮草。孙坚在城门外设宴给公仇饯行,诸将及其下属都在席间。这时董卓派遣步、骑兵数万人进攻孙坚,有数十名轻骑先到。孙坚饮酒谈笑,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
随后敌军骑兵渐渐地多起来,孙坚才慢慢起身离座带领大家入城,对着众人说:刚才我之所以不立即起身,是怕兵士混乱拥挤在门口,那这样大家都无法进城。董卓的军队见孙坚的兵士阵容严整,于是不敢攻城,自行撤退。
讨董一役,孙坚更是多次大败董卓军,先是于阳人,孙坚利用胡轸和吕布不合,军中混乱之时趁隙追击,大败胡轸和吕布斩首华雄。
阳人一战,孙坚打到董卓都怕了,派人向孙坚求和,提出条件一、嫁女儿给孙坚,二、董卓保举孙坚手下担任刺史、州郡等高官。孙坚回答:我跟国贼没什么好说的,不杀光董卓三族以谢天下,我死也不瞑目,怎么可能还和他和亲?再次进兵大谷关,距离洛阳城仅九十里。
议和失败,董卓亲自出兵和孙坚在洛阳附近皇陵交战,董卓大败,撤出洛阳,退兵驻守黾池,到关中重新聚集兵马。孙坚进入洛阳,和殿后的吕布再打一仗,这次同样打的吕布战败逃走。
孙坚在洛阳城中,忙着修复皇家宗庙,填补被董卓挖开的各处陵墓。再分兵出函谷关,到新安、醒池之间,截断董卓后路。董卓对手下说:关东诸侯都被打败几次,干不出什么名堂。唯独孙坚这个死硬派例外,大家要小心他阿。
整个讨董一役,真正和董卓交手的,只有孙坚和曹操,相比曹操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孙坚则以一人之力把董卓给碾出洛阳,两者高下不可同日而语。历史上孙坚曾和张温建议,将董卓以不敬上司、贻误时机、怠忽职守三罪,问罪抄斩。很可惜当时张温没有采纳孙坚的建议,否则董卓之乱或许就不会发生。
细究《三国演义》中平定黄巾、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根本都是孙坚的战绩。孙坚一生戎马,天南地北四处平叛,东汉末年的大小战役他都参与,可说功勋彪炳、战功赫赫。
而且孙坚有临危不乱的机智,对先人竭诚尽节展现仁义之心,所向披靡登先之勇,作为臣子忠贞不渝,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孙坚都具备了,三国真正的无双应该是江东猛虎孙坚吧!
孙坚去世时才仅仅37岁,被乱箭射死战死在战场上的。不过孙坚死的有一点憋屈,因为他并不是与敌人光明正大打仗中死的,而是受到了敌人的埋伏,中计而死。当年孙坚在进攻荆州的时候,与刘表的大将黄祖大战了三天。黄祖打不过孙坚,便边打边跑,最后将孙坚引入到了自己的地盘。
实际孙坚确实是被刘表所杀,是在孙坚讨伐董卓溃败之后,袁术又派孙坚征讨刘表,孙坚击败刘表大将黄祖,乘胜追击,黄祖部下在林中发射暗箭,击中孙坚,一代名将孙坚就此陨落。
孙坚死后,其部下自然是归袁术所有,地盘被袁术和刘表各占一部分,孙坚战死后,孙策17岁,将父亲安葬后渡江就留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广结豪士,待时机熟为父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