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经过短短几周的整顿之后,刘琦就封甘宁为征东将军从江夏引兵四万向南进军,魏延为定南将军也从江陵引兵两万向东,一同夹击孙权的柴桑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一带。虽说柴桑城里只有四万守军,而且城墙并不是很高很厚,不利于防守。但隔壁建邺城里还有孙权的十万大军,只不过离得比较远,足足小五百公里,粮草运输不便而已。
柴桑城内又有能征善战的吕蒙、徐盛、孙桓等大将,更何况周瑜那时候还没被气死。想当年江夏大战,周瑜吕蒙用两百人的敢死队都能灭掉黄祖,完全不能小看。因此刘琦在二位将军出征之前特意嘱咐,一定不可心急,要选择利于防守,靠近水源之处安营扎寨,先和吴军对峙,等熬过了酷暑,再和吴军决战也不迟。
但甘宁和魏延虽然领命了,心里却是一万个问号。明知道吴国在隔壁建邺城里还有十万大军,应该趁着援军赶到之前速速攻打柴桑城才对,我们一共六万人,人家十四万大军要是都来了,岂不是只能等死么。俩人各自在路上,心里就都犯嘀咕,又快到夏天了,长江沿岸本就天气炎热,心浮气躁的,牢骚颇多。
大军渡江到了柴桑附近之后,两人分别封锁了柴桑西北和东南方向的交通,正东临近有十万大军的建邺,不宜分兵,但是也安排了众多哨探,随时观察动向。继而两人把主力都向柴桑城西面移动汇合,按照刘琦的吩咐,选了一个临近水源的平坦之地安营扎寨,筑起篱笆,闭门不战。每日只是烧火做饭,日常训练,侦查地形之类的。
吴国大部分人之前都以为刘琦的主力会北上捡漏,攻打已经时日无多的曹操,对于甘宁魏延的突然南下毫无准备;又是刚在庐江被神秘女子打得大败,四万守军里很多都是败兵,气势低落,才被二人这么轻易的就突破长江防线,打到了柴桑城边,码头都被占了去。周瑜闻讯连忙召集各路将军开会,商讨退敌之策。
看到甘宁和魏延如此冷静,吴军也是进退两难,如果死守等东面的援军,不知何时才能等的来,毕竟距离较远,又山路崎岖,还要调集军粮。更何况北边还有那神秘女子虎视眈眈,也不可能十万大军都来支援。同时由于被封锁了交通,乱了民心,一直拖着,也容易军心不稳,兵粮不足。但如果出去作战,毕竟自家兵少,之前江夏一战很多士兵也怕了甘宁,气势上就落了下风,胜算不大。众将士议论纷纷,有的想趁敌军立足未稳主动出击夺回码头,有的想死守柴桑城等待援军,大殿里一度吵成了菜市场。
但周瑜毕竟是周瑜,脑子还是比较清楚的,虽然刘琦改变了历史,没有了赤壁之战,周瑜的名气没那么大,但是人家的智商在那摆着,没有名气也一样不耽误能打仗。在得知这次带兵的只有甘宁魏延二人,刘琦并没有御驾亲征之后,英姿勃发的周瑜,发出了一如既往爽朗而自信的笑声,掷地有声的说道:“甘宁魏延二人都只能逞匹夫之勇,刘琦远在陈留,凶多吉少,阵中有没有其他像样的军师,不足为惧,前去叫阵便是。”
确实,刘表之前的军师蒯越、蒯良,已经由于支持弟弟刘琮,被刘琦连同蔡瑁张允一起给斩了,所以现在跟随甘宁魏延二人出征的文官都是小角色,除了之前那个擅长联姻的庞大人,剩下的好多刘琦自己都认不全,整整军粮军务的还可以,要说兵法战略就全都是纸上谈兵了,只能靠甘宁魏延自由发挥。
这不俩人刚刚兵合一处,晚上就凑一起喝酒了,魏延这人多着急,酒刚过三巡,嘴里还啃着肉呢,就开始边喷肉渣边吐槽,“甘兄,你说咱这主公靠不靠谱啊,眼看着都到城根底下了,咱还人多,为啥不让打,这等着对面援军来了,士气也跟不上,还怎么攻城,这不是坑咱们吗?你说憋屈不憋屈。”
甘宁虽然在江夏见过刘琦的能力,知道主公的安排可能也有道理,但是毕竟要去打仗的都是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这么不合常理的打法,心里也难免含糊,不想让弟兄们送死。就也顺着魏延的话说:“我其实也琢磨一路了,不知道主公什么意思,现在这情况怎么看都应该是兵贵神速,趁守备不严直接拿了柴桑,让孙权救都来不及救。等过了夏天,人家早准备好了,即便没有援军也不好打。”
俩人就这样越聊越聊得来,再加上酒劲,直接一合计,干脆就在明天,先出击偷袭吕蒙在城外的营寨,杀一波吴军的锐气,等打了胜仗主公就没话说了,一定就能同意我们乘胜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