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官三代的家族资本就很雄厚了,一定是当地大族。而在东汉后期,有一族人家,五代都于京城任官,官还不小,至少是三公,势力震动天下,这个家族就是袁家。
别人家多是一时飞黄腾达,袁家是一直飞黄腾达,堪称大汉官场不倒翁,洛阳家族常青树。渐渐地飞黄腾达到了东汉末年,兵乱层出不穷,这时候再飞黄腾达就不符合常理了,然而袁家依旧很稳,第六代的袁绍袁术在董卓进京之前都官至校尉,若是不骄不躁,努力发展,混到退休也能弄个司空司徒当当。
然而刚刚说到了,这是乱世,还想慢慢熬到退休,这么颓废的思想,会被人笑死的。果不其然,就在袁氏兄弟准备继续升官时,史上最强搅局王,董卓进京了。
带兵进京的董卓很快掌握了皇室的控制权,但是当时的刘少帝不怎么听话,董卓就想废旧立新。换皇帝可是大事,是大逆不道的典范,要搞可以,搞之前必须先找个替罪羊。经过仔细琢磨,董卓发现袁绍这小伙子,名气大,年纪小,一看就是这块料,于是拟文,宣袁绍入宫。
袁绍一到,董卓就说明了情况,只等他点个头,然后招呼史官写文案。谁知袁绍精的很,没有当场同意,而是说应该找太傅商量商量。董卓就急了,然而急也没用,袁绍铁了心地不帮董卓背锅。一番不友好的对话之后,袁绍作揖拜别,几乎是本能反应,他马上离京,一路逃奔冀州。
袁绍的做法还是很正确的,因为董卓回家之后是越想越气,最后直接发布了通缉令,要把袁绍绑回来。当时董卓手下有一批名仕,很受信任,恰巧他们都和袁绍混的很熟,了解情况后纷纷进言,说这千万不能追杀,否则势必会引起袁绍恐慌,最后不得已之下造反。董卓被听得一愣一愣,就只好顺水推舟,收回通缉令,反而封袁绍为勃海太守,也是怕以袁绍的名气,轻易召集个几万人回洛阳疯狂折腾。
结果这么一纵虎归山,袁绍彻底放飞自我,当即联合一大帮子人和弟弟袁术,就真的起兵了。董卓听说之后,没有犹豫,马上就揣着汉献帝跑到了长安,走之前还捎带脚烧了洛阳。
袁绍的弟弟袁术在跟随起兵时官至后将军,当初也和袁绍一起跑了路,不过俩人跑的方向不一样,袁术去了南阳。南阳这时候不安分啊,江东孙坚为了去扁董卓,一路北上,却在南阳这里受到阻碍。孙坚当场就火了,心想这都哪跟哪,什么不知名的东西就敢拦路,发飙着就砍掉了南阳太守张咨的脑袋。
砍完张咨,又见了袁术,这次孙坚就没有砍人了,很快乐的加入了袁术阵营,商量一起去砍董卓,而袁术也得以据有南阳。
南阳不怎么知名,却有几百万人,放在现在也算个两三线城市,所以袁术的实力就渐渐得以发育起来,成了一个合格的诸侯。
再说袁绍,作为联盟发起人,他顺理成章成了盟主,领着十几路诸侯北上伐董。十几路诸侯,每路几万,就有几十万人,这么浩大的声势,几乎能把沿途的百姓活活吓死。不过怎么说董卓手里也是有几把刷子的,因此众盟军并不是很有信心,其中自然包括袁绍和袁术。
在那么多诸侯里,曹操也赫然在列。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孩子,他独自率兵西进,一路猛冲就要去长安接管政权。谁知刚走没多久,便遇到董卓部将徐荣,两军当即开始互砍,砍了一天,曹军大败,曹操还被流箭一下射透了屁股,幸亏曹操从弟曹洪将马给了他,才勉强捡回一条命。
曹操返回驻地之后,却见众盟军众将每天只是喝酒,丝毫没有出战的意思。而所谓的盟军伐董,此时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笑话。
诸侯伐董,袁绍袁术根本没有与董卓的军队碰头,光凭这一点就能知道,这两个官六代,不会有大作为。
三国,从来就没有袁家,袁家的繁荣,永远活在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