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装傻,蔡邕微微一笑,说道:“小友别不承认,曹孟德之前便已经找到我,向我说明了一切。小友若是再矢口否认,反而落了下乘,个人的印象在我心里也会大打折扣。”
陈言微微皱眉,不发一语。
蔡邕见状,屏退了身边的几个家丁侍女,等到大堂之内除了他和陈言以外,再无一人的时候,说道:“小友,现在可以说了吧?”
“既然曹孟德把一切都告诉了蔡公,我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吧。”
陈言的语气很是淡漠,目光也逐渐变得冷峻起来。
蔡邕叹了一口气,微微摇了摇头,眼神里面饱含深意,意味深长地说道:“不,我是想问小友,你觉得外戚和宦寺有谁能够成事的吗?”
“成事?”陈言眉头紧锁,说道:“虽然如今大汉四处各地都有宵小作乱,可都成不了气候。诸如北方的黑山军和白波军,虽然拥众数十万,呼啸山林之间,也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若是朝廷当真想要出手,覆灭他们不过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十三州之内,放眼望去无不是太平景象!”
说到这,陈言嘴角微扯,拉出一个完美的弧度,笑着看向蔡邕,说道:“所以,我不明白蔡公所指的成事是什么意思。”
陈言的豪言壮语显然对蔡邕破不了防,蔡邕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只见他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背起双手走到陈言面前,说道:“我研究了一辈子的儒学之道,小友可知道我最喜欢哪一句先贤的箴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蔡邕摇了摇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蔡邕依旧是摇了摇头。
连续猜了两句不对,陈言直接说道:“蔡公,小子性格顽劣,儒学经典之中就《论语》记得最清楚,有什么话您直说便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蔡邕缓缓吐出这几个字来。
民贵君轻,联系上蔡邕刚刚所说的“成事”一词,陈言突然感觉面前的这个旷世大儒不太一般,蔡邕话里话外似乎有着不少深意。
用21世纪的话来说,蔡邕现在有些政治不正确了。
还没等陈言说话,蔡邕就接着开口道:“小友,你刚刚所说的只是粉饰太平罢了。我一生长期流离在洛阳之外,之前更是一连十二年旅居吴地,民间百姓的疾苦我见多了,如今的天下比之数十年前都不如,哪里还能谈得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说到这,蔡邕更是痛心疾首,哽咽道:“尤其是光和七年的那一次黄巾暴乱,吴地虽然匪乱并没有多严重,但是我却也收到了不少门生故吏的来信。信中俱言十三州匪贼作乱,各地十室难以存一,白骨露野,荒野千里。”
“百姓,苦啊!”蔡邕抬起头看向陈言,眼角里已经泛起了泪光。
确实,黄巾起义虽然目的上是为了推翻腐朽的汉朝统治,但是由于张角这些领导人的格局和战略所限制,起义的过程中也是对各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看着正在垂垂老矣的蔡邕眼角打转的泪珠,陈言此刻也不禁有些动容,对这位暮年的大儒肃然起敬。
“蔡公,黄巾之乱已经过去好些年了。如今的天下比之以前已经是好上了不少,您不必如此悲观才是。”
“小友啊,你是真的听不懂,还是装作听不懂啊。大汉国祚数百年,延续至今,圣上才德难堪重鼎,汉已失其鹿!”
说着,蔡邕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最终已经是红着脸,扯着嗓子嘶吼了。
蔡邕突然暴走,陈言感到有些猝不及防,一时之间竟然懵住了。
他打死也没有想到,作为当今世上屈指可数的儒学大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蔡邕居然敢说出如此大不敬的话来。
而等到蔡邕发泄完了以后,他显然也对自己刚刚失态的行为感到有些羞涩难堪。
蔡邕一抹眼角的泪珠,转身走回座位上坐下,换上一幅笑颜,说道:“刚刚有些失态,小友莫怪。若是说了些不中听的话,也请小友莫要多想。”
陈言笑道:“蔡公言过了。不过,您才是莫要多想,一切事情都自有它演变的规律,始末有天,人只要顺其自然便是。”
蔡邕看向陈言,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道:“小友,你可是还没有自己的字?”
“小子家境贫寒,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也识字不多,所以及冠之后也并没有取字。”
陈言也不知道自己这具身体为什么没有字,所以现在只好胡乱地编上一个理由。
蔡邕又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若是小友不弃,我僭越一下,为小友取一个字如何?”
陈言大喜,赶紧拱手施礼道:“能得蔡公亲自取字,是小子福分。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蔡邕沉吟半晌,走到陈言身边绕上几圈以后才缓缓吐出一句话来:“仁安,小友觉得如何?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安者,寰宇安平,海晏河清者也。”
陈言喃喃道:“仁安......仁安,好字啊,多谢蔡公赐字。”
然后喜不自胜之下,拜倒在了蔡邕面前。
蔡邕赶紧扶起陈言,拍了拍陈言的肩头说道:“陈仁安,你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希望你能够不负仁安这个字,能为天下百姓做出一些事情吧。”
说完,蔡邕捋了捋刚刚被失态的自己弄得有些变形的须髯,然后说道:“今天我和你相见的事情,切记莫要让十常侍知道了。记住,外戚和阉寺和你所说的黑山军,白波军一样,都不是能成事的人,你若是借力还行,要是一心想要依靠他们上位,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说完这句话以后,蔡邕就以身体困乏为由,让蔡克把陈言带了下去。
而就在陈言走出大堂,往水榭长廊的另一边尽头走去的时候,蔡邕座位后面的屏风却闪出两人。
其中一个是曹操,另外一人则是人称“月旦评”的名士许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