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凯庆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的场面描写透漏出元春的真实身份,这等场面,这等气派,完全是皇后驾到。
一.顽石显形
作者在交代那块石头随神瑛侍者下界投胎后的去处时绕来绕去,使读者深感困惑,搞不清那块石头到底是谁?由此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其实,你把所有的线索都综合起来考虑,就明白了谁是那块石头了。
作者交代,在警幻案前挂了号的石头,只有一块,就是被和尚道士化成红玉的那块青埂峰下的石头。
首先,第五十九章说过,黛玉初次见到宝玉时,脂砚斋说的很清楚,“这蠢物不是那蠢物”,所以,宝玉不是那块石头。
其二,林红玉“梦里徘徊,醒后疑猜,通灵神玉也遭尘败”,脂批点出林红玉就是那块“通灵神玉”,那块石头随神瑛侍者投胎到贾府——皇宫,成了宝玉——皇上身边的丫鬟。
其三,王熙凤[非警幻案下而来为谁?]脂砚斋告诉我们,那王熙凤就是从警幻案下而来的,林红玉被王熙凤收为屋里的丫鬟后就消失了,那块石头已经变身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了,那贾府是何去处?那是清皇宫。
其四,宝钗从娘胎里就带来一股热毒,她吃的“冷香丸”是在“太虚幻境”制成的,宝钗的住处“蘅芜苑”,全用“大玲珑山石”和“各式石块”来装点,“一株花木也无”,所以,宝钗就是投胎到贾府的石头,她的“金玉良缘”在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争夺贾宝玉。
其五,直至元春省亲时,作者彻底交代出那块石头的最终去处——
元春在轿内看到迎接贵妃省亲的盛大场面,心中感慨万分:“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庚辰双行夹批:自“此时”以下皆石头之语,真是千奇百怪之文。]
脂批明示,这一段话是青埂峰顽石的内心独白,这已经清楚地表明,元春就是“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的那块顽石。
且看:那块石头的逐渐变化过程,先是宝玉(皇上)身边的丫鬟——林红玉;石头——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比不上宝玉(皇上)和黛玉(富察皇后)的“木石前盟”,所以,贾宝玉并不想娶薛宝钗;但是,石头的好运来了,先皇后死了,那拉氏晋皇贵妃,王熙凤成了荣国府(皇上后宫)的大管家,并协理宁国府,多威风啊。可惜,贾琏——风流皇帝乾隆依然到处沾花惹草;直至元春省亲时,石头终于露出真面目,她的身份已经是皇贵妃了。实际上,元春省亲的盛大场面完全是皇后驾到,作者明写元春是贵妃,暗示元春的身份实际上是皇后,所以,在大观园时才“进入行宫”。
富察皇后死后,那拉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母仪天下,所到之处,所有臣民皆跪拜迎送,何等辉煌。此时此刻,回想起当年在弘历宫中备受冷落的时光,感慨万分。正像那青埂峰下被弃之不用的顽石,若不是被僧道二仙师化成美玉,“夹带于中”,投胎到弘历宫中,如何会有今天这般光景。
二.真情流露
元春在归省之日向贾母、王夫人含泪倾诉:“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又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这是那拉皇后真实的生活经历。
那拉皇后获得的尊贵地位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她享受的富贵使醉心名利的人头晕目眩。虽然如此,她和元春一样居住的皇宫是一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她在皇帝之家备受冷落,既受集权的管辖也无丝毫人身自由,满腔都是难以言状的辛酸,其显赫声势下掩盖的是一颗忧郁凄寂的心。
作者在元妃省亲之前借贾琏之口道出一大段皇上的自述:“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骨肉私情”乃“天伦中之至性”,然“宫里嫔妃才人等皆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儿女思念父母,父母在家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见”,“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作者在叙述当今皇上的这段表白时,特意提到了太上皇,脂砚斋的批语明确指出,借元春省亲写的是南巡之事,这表述的还不清楚吗?在清朝,进行了六次南巡,后来又做了太上皇的只有乾隆皇帝。当今皇上的这段表白是对当时妃嫔们的总况的概写,那拉皇后正是她们中的一个具体典型。这段概述,等于间接地写出了那拉皇后常年苦苦思念、心事重重、满腹愁闷、身心交瘁乃至“成疾致病”的情境,这是她那二十多年宫禁生活的必然结果,由此种下了最后导致她歇斯底里发疯的病根。
三.戏中之秘
元春在大观园点了四出戏,其中第二出《乞巧》。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乞巧》是清初剧作家洪升的代表作《长生殿》中的第二十二出,也叫《密誓》,写七月七日,杨玉环与李隆基在双星之下设誓:“愿生生世世共为夫妻,永不相离。”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很容易使人产生两点误解:一是由《乞巧》一折而变成了整本《长生殿》,于是令人以为元妃之死全然跟杨贵妃一样:也是因突然爆发战乱和兵变,皇上携元妃仓皇出走,途中迫于兵谏或大臣凌逼,元妃亦同样被活活勒死或吊死;二是既然“伏元妃之死”,那么她必是猝然暴亡。
其实,所谓“伏”,仅仅是隐寓或暗示情节发展或人物结局的一种文学手法,其具体的方法之一,便是运用隐喻或借喻,《乞巧》之伏用的便是“喻”法。而“喻”的前提是:首先喻体与本体必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其次两者之间有某一点或一些相同或相近之处。设若两者完全相同,这叫重复,便不成其为“喻”。
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的含义是:元春之死与杨玉环之死是截然不同的,但却有某种相似之处。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那拉皇后是在富察皇后死后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八月被册封为皇后。这是和杨贵妃的相同之处。不同的是,杨玉环于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被皇帝赐死。那拉皇后对乾隆一往情深,但她无法容忍乾隆的移情别恋,以至在乾隆第四次南巡期间积怨爆发,与乾隆发生激烈冲突,最后也像杨玉环一样,被皇帝废了,悲惨地死去。
曹家被抄那点事,无论如何也和杨贵妃之死联系不到一起,因为曹家根本没有做了皇后,最后被皇上废了,像杨玉环一样悲惨的死去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