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凯庆
《红楼梦》第三十回描写了龄官划蔷的故事:
“宝玉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
龄官划的“十八”笔到底是什么意思?
龄官是贾家买来唱戏扮小旦的。这又是个长得很像林妹妹的女子,在宝玉眼中,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戏又唱得极好。”第三十六回中描述她总爱生病,而且还咳嗽出两口血来,可见连“病”都和林妹妹病得一样。作者塑造龄官是为了映衬黛玉,可以说,没有龄官,黛玉的形象是不完整的。龄官有着黛玉的气质,她在主子面前毫不妥协的倔强,烦躁时以雀自喻自怜的敏感,孤独时“蔷薇花下画蔷”的痴情,都与黛玉何其相似。
黛玉是富察皇后的化身,那么这个“长得很象林妹妹的”龄官,则是富察皇后的一个影子,龄官划的“十八”必然和富察皇后有关。史书记载: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龄官画了几千个“十八”笔,暗示的正是“十八日”,这是富察氏一生中最为重大的日子,她成为弘历的嫡福晋,后来又成为大清朝的国母——皇后。靖藏本回前批:[无限文字,痴情画蔷,可知前缘有定,非人力强求。]弘历生辰八字中“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富察氏的星相恰好是“星”,这真是“前缘有定,非人力强求”啊!
蔷薇花的“蔷”字如何解?--------“蔷薇花”出现在怡红院周围。怡红院中满架蔷薇、宝相等植物,怡红院后院有“篱笆上的蔷薇花、月季花、宝相、金银藤等”。第五十六回,李纨笑道:“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因此,“蔷”字指向怡红院,贾蔷(蔷薇花)代表怡红公子贾宝玉。“痴及局外”的是宝玉,作者借贾蔷写的是局外的宝玉。龄官对贾蔷的痴情,就是黛玉对宝玉的痴情,也就是富察氏对乾隆的痴情。龄官流着眼泪画下的几千个“十八”笔,暗示的是“十八日”,这一日,富察氏与弘历结为百年之好。“十八”笔,表达的正是富察皇后对乾隆的一片深情。
不幸的是,嫁给了皇上,就如同那笼中之鸟,正如龄官所言:“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皇妃们生活在高墙之内,就像“笼中鸟”一样,失去自由。“鸟笼”比喻皇宫;“笼中鸟”比喻皇上的后妃。
但无论如何,乾隆与富察皇后感情深厚,互敬互爱是不争的事实。他俩结发22年,如同两棵相互依靠交织成长的大树,彼此早已长成了对方的一部分。乾隆登基之后,进入后宫的年轻妃子越来越多,在皇后容貌褪尽的同时,她们如同一朵朵含露的花朵,竞相绽放。然而皇后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增加,因为这种魅力源于内心,就像一坛芬芳的酒,岁月越老,就越醇香。富察氏是皇帝永远的大后方、大本营,永远的温柔港湾。有这样的贤后与和谐的宫闱环境,乾隆毫无内顾之忧,可以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乾隆认为这一切都是孝贤皇后的功劳,对她十分感激,把她视为难得的贤内助。乾隆曾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他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随着岁月流逝,乾隆皇帝越来越觉得富察皇后的娴静、温柔、持重,不急不躁,像一块贴身的玉石,时刻调适着他的政治体温。共同生活的时间越久,他们相处得越谐和,越能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知道彼此的内心需要。正是因为有她在,乾隆才能精力充沛地处理国务,把大清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
参考资料:
《乾隆与富察氏间的生死恋》作者:星城童话
乾隆富察氏伉俪情深作者: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