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在市里有房的人
让云家一家五口先上牛车。
周保强一边赶着牛车一边说道:“我虽然不是很能听懂,但我知道佩丫头是个心地好的,绝对不会害我这个老头子。”
“等我下个月初把欠亲戚的钱都还了,佩丫头你那工资就别发我了,你周奶奶做火锅底料一天都一百块钱了,你帮我们的已经太多了,我做长辈的也不能一直占你便宜,等我和你周奶奶攒够钱,我们一定找你帮我牵线买房。”
周保强原本就打算着把欠亲戚的三千块还了,就不收云佩丫头开给他的这天价工钱了,别人赚钱,是辛辛苦苦在外面又是吆喝又是顶着大太阳的招揽生意,做东西,自己却只是用牛车来接送人,一天几趟下来最多十多块钱。
他虽然年龄大,但也不想被人戳着脊梁骨被人骂倚老卖老,骗小辈的钱。
云佩倒是觉得没必要,但她转念一想,也能明白周保强爷爷的考虑。
在这个地方,顶天贵的牛车送一个人一趟才一块钱,周保强爷爷只送云爸云妈和三个叔叔去镇上,再接他们回来,五个人加那些东西,一人两趟来回的算,往最贵的算,也只是五个人一起算十块,东西五块吧,一天也才十五块。
根本给不到一百二十块钱。
云佩给的太多,一开始都要依靠她,可能不会说些什么,但时间一长,就是那三位叔叔不会说些什么,他们的家人们也很难保证不会对此事心怀不满。
毕竟她抽的都是那三位叔赚的辛苦钱。
云佩轻扯嘴唇,模样认真的道:“既然周爷爷您都这么说了,我知道了,等改天我让跑腿的周学军叔叔给您和周奶奶多带些做火锅底料的原料,一袋两块钱,您做多少我收多少,和其他人都一样的价,您这总满意了吧。”
周保强爷爷高兴的连连点头,“这行,这个好。”
坐了半个小时牛车,云佩带着云爸云妈大姐小弟坐上去市里的大客车。
云佩和云玉坐在倒数第三排左手边的双人位,云爸云妈带着云小弟坐在跟云佩她们并排的右手边的双人位。
云小弟是第一次去市里,也是第一次做大客车,他的眼里对周围充满了好奇。
一时扭头往左看看一时扭头往右看看,还时不时扒着窗户玻璃往窗外看,从云爸怀里坐到云妈怀里,从云妈怀里又爬回云爸怀里,一点也不老实。
好在这小家伙不老实归不老实,没有大喊大叫,乱踢前面人座椅什么的。
坐了两个小时,到了海宁市的汽车站。
下车的人不少,排队坐公交车的站台更是排着一条很长的长龙。
要做公交车的话,估计要等上好一会儿。
云佩现在口袋里也不差钱,她直接在车站门口打了两辆出租车。
云佩和大姐坐在前面一辆,云爸云妈带着小弟坐在后面一辆。
十五分钟左右,云佩和大姐坐的车先到了银行门口,云佩付了钱下车,在银行门口等云妈的同时,她掏出手机给昨天打她电话的贷款经理打电话。
嘟声响了三次,手机被接通了,云佩跟对方简单的说了一下,他们已经到门口了。
“好的,我马上出来接您们。”
挂断了电话,旁边的云玉提醒云佩道:“爸妈他们来了。”
云爸云妈付了车钱,带着云小弟下车。
这边贷款经理也出来了。
见到云佩一家,经理迎了过去,“各位,房本在银行里面,您们先跟我进去坐一会,户主的身份证需要给我一下,我登个记。”
云佩的身份证在云妈那,云妈从随身带着的布袋里拿出户口簿,从户口簿外壳里面的内侧拿出二女儿的身份证递给经理。
货款经理在前面走,云佩和云爸云妈他们落后一步跟着。
在休息室坐了一会儿,贷款经理没让他们等太久,很快就拿着一个大红色的房本和云佩的身份交给云卫国和宋霞。
云卫国和妻子宋霞都看不懂房本写的什么,只看懂唯一一个,户主写着云佩的名字,把房本递给云佩,宋霞说道:“你看看有没有错?”
云佩接过房本看了一眼户主,占地面积,房子的产权年限,这三样看完,云佩点了点,把房本又还给了云妈,“没问题,妈,您把它收好了。”
二女儿都说了没问题,宋霞心里松了一气,然后对贷款经理人说道:“谢谢,麻烦你。”
贷款经理:“您客气了。”
宋霞把房本装进包里,离开银行,她拿着包的手都一直揣揣不安的攥紧,生怕有人大庭广众之下,把她包给抢了。
云佩:“妈,我要带大姐去做针灸,大姐调理身体的中药也没有了,我打算等会过去那里,您们要跟我们一起吗?”
宋霞把单肩的布包挪到胸前,“去,你大姐最近这段时间的气色确实比之前要好很多,还是要去亲自感谢一下对方。”
“好,那我们……”
宋霞打断道:“打车去吧,公交车上人多手杂的,不安全。”
此时此刻,云妈宋霞的脸上就差没写着“我有钱,别抢我”六个字了。
本来就想打车的云佩有些无奈的说道:“妈,您太明显了,只要眼睛不瞎的,都能看出来您这里面装了大宝贝……”
宋霞尴尬的红了脸,攥着布包的手松了又握紧,“我…我这不是怕被人给抢了吗,前几天你在医院住院,我留在医院照顾你的时候听医院里其他的病人家属聊天,说是有一对老夫妻去镇上的银行取钱给女儿治病,钱刚取出银行还是在的,出了银行没多远的大路上,就让骑着摩托车的人给抢了,听说那还是老夫妻俩的全部积蓄。”
摩托车扒手,这种人有的不仅抢钱,还偷孩子,抢小孩,直接从别人的怀里或手里抢走的那种,看到如果有落了单的女人或妇女戴着值钱的东西,也都会瞅准机拽走最值钱的东西,压根不给人反应的机会。
而且他们通常是两个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