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宫之中,皇帝好几日留恋于同一个妃嫔身上,这向来是比较罕见的事情。
除了后宫中几个比较受宠的妃子以外,其他的妃子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尤其是因为联姻而送进来的妃子,就更不可能获得皇帝的宠爱。
甚至平日里想见皇帝一面都难,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侍寝的机会。
齐贵妃就是这样一位妃子。
在不久前还不受宠的她,这几日却连连接见皇帝,并且皇帝还夜夜留宿在静仪宫。
这几天,齐贵妃已经变成了宫中的红人。
不少妃子接连登门拜访,跟齐贵妃套近乎。
她们心中自然是羡慕嫉妒的很,也十分想要得到皇帝的恩宠。
对于齐贵妃忽然就获得皇帝恩宠的秘密,她们当然想要挖掘出来。
也是想在静仪宫中‘偶遇’皇帝,让皇帝想起她们这些被冷落在后宫的妃子。
就连母仪天下的皇后,都曾驾临静仪宫,打听齐贵妃的秘密。
齐贵妃不是蠢货,君临天下的皇帝怎么可能被几块小小的香皂就拴在她的身边,趁着风头劲盛时,获取最好的好处才是明智的选择。
在时间差不多的时候,齐贵妃找了个机会把香皂分享给皇后,还向一些跟自己关系好的妃子也分享了香皂的秘密。
这样一来,皇后得到了齐贵妃受宠的秘密,便会站在她这边,而拉拢其他嫔妃则可以壮大自己的后盾。
同时还可以带动香皂的名气。
在京城,后宫之中的嫔妃一向是京城贵妇圈争先模仿的对象,她们看到妃子们都在用香皂,自然会十分好奇。
而嫔妃们在收到香皂之后,也会将比较珍惜少见的东西送回自己娘家,既是让家里人享受一下,也是向其他人嘚瑟。
大梁的香料并非多种多样,香皂这样的东西,尤其受到贵妇们的喜欢,都不用怎么宣传,香皂的名气就在京城之中打响。
但是出乎宋娜娜意料的是,香皂不仅受到了贵妇们的喜爱,就连那些士族的男子也在寻找香皂。
起因是大梁皇帝楚游在朝堂上面大肆赞扬了段治平的诗词,而且不止一次,接连好几天在朝堂上提起,连带着装有诗词的香皂盒子都火了起来。
这些天京城士族和贵妇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香皂。
很多人都让丫鬟仆人在京城里面四处打听香皂的消息。
宋娜娜知道香皂肯定会在京城大火,但是没想到香皂竟然火的这么快。
到现在为止,宋娜娜已经在催促泥瓦匠师傅们加班加点的赶工了,但是也才装修完一半而已。
不过宋娜娜也不是一成不变古板的人,在看到这么好的机会之后,当然不可能就这么放过这次机会。
宋娜娜将所有的泥瓦匠师傅们都集中到了临街的档口那里,把后院的装修先放一放,把前面的档口先弄起来。
只要把前面的档口支起来,就可以先进行香皂的售卖,后院的装修可以慢慢来,倒是不急。
现在最急的就是抓住这次香皂大火的机会。
在泥瓦匠师傅们的加班加点赶工之下,前面的铺子很快就装修好了。
与此同时,在这几天的发酵中,香皂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了香皂,不只是局限于贵妇圈和士族圈子之中,一些消息比较灵通的商人和百姓也都知道了香皂。
趁着这个机会,宋娜娜的香皂铺子也在京城开业了。
都不用怎么造势,在开业的当天,就有很多人前来购买香皂,将铺子门口都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人之中有读书人、有士族公子老爷、也有前来凑热闹的老百姓,但是更多的是排队的丫鬟。
这次在京城售卖的香皂分为两种款式。
第一种款式就是在广林郡之前的款式,售价跟之前也是一样,都是七两银子一盒。
第二种款式就是送给齐贵妃的那种香皂,不仅香味更加浓郁而且经久不散。除此之外,在包装上面也采用了更为精美的包装,每一种香型的香皂盒子里面也都会藏着一首与这个香型相关的诗。
第二种款式自然更加精美华丽,而且还有诗词附赠,价格自然要更加昂贵,一盒香皂要四十两银子。
这两种款式的香皂,其实香味都差不多,但是价格相差却有六倍之多。
别说陈二黑和王卫国了,就连宋娜娜都觉得多数顾客会选择买七两银子的香皂。
但是事实上,两种款式香皂的售卖情况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七两银子一盒的老款香皂几乎无人询问,而四十两银子一盒的香皂却被抢购一空。
很多丫鬟和仕子一买就买好几套香皂。
丫鬟们都是来替主子们购买香皂的,买到香皂之后都是小心翼翼的抱着,生怕怀中的香皂有所损失,回去之后被主人狠狠的训斥。
而那些仕子却不一样,在买到香皂之后,当场就拆开了香皂盒子,取出了里面写着诗句的纸张,随后像是诵读诗书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诵出来。
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无数的读书人围了上去。
导致香皂铺子前面一直聚着一群读书人。
“你们看这一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是好诗啊好诗。”
“确实,这首诗写的真好,昨天我父亲下朝回来还说起这首诗呢,连陛下都一直在夸赞这首诗。”
一个仕子凑过来说道:“卓兄,你这首诗我已经买过了,你再去买几盒,看能不能开出别的诗。”
“听商会的人说,段先生一共写了八十一首诗。”
“段先生的诗作都是极品,就算花钱我也要集齐段先生的所有诗作!”
“你就别想了,我才是要集齐段治平所有诗作的人。”
有人问道:“你们只是为了集齐段先生的诗作才买的香皂,那买来了的香皂可不可以给我?”
“我们不用,也可以拿回家去给家里的妇人用,为何要给你?”
“段先生不仅诗写得好,人品更好。”
“什么情况,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