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救援军队一路畅通无阻,开到西城县城南郊时已是晚上。县城里起义兵们,没料到援兵来的这么快,还没做好守城的准备。
林团长拿着望远镜观望一番,发现守备并不严。于是就地列好阵队,命令炮兵连,直接开炮轰击西城县城。
秋天的夜晚,炮弹如流星雨般划过长空飞进县城,顿时县城里火光燃起,不少民房都着了火。
起义的农民们哪见过这种阵势,在炮火的袭击下,四处躲藏。更多的人甚至跑出了县城,躲回了乡下。连刚被整编登记的县大队的兵也跑了不少,县城里乱成一团糟。
炮火攻势起了作用,林虎又乘胜追击,指挥着步兵连夜冲锋攻城。
国民党一个正规团来打起义农民,正尤如狼群围攻羊群,力量对比悬殊太大了,以农民为主的起义力量哪里抵抗得住?
几个起义带头人紧急集合在一起讨论。
吴忠敏对梁耀武说:“看枪炮密集的程度,定是敌人的正规军来了。咱起义军除了姜参谋长的部队,其他人用的都是大刀长矛,也没接受过军事训练,县城肯定是守不住了。梁先生,您看咋办?”
梁耀武叹了口气,说:“不必做无畏的牺牲,这些革命的种子不能轻易毁掉。你是总指挥,请下令撤退吧!”
“敌人是从南面进攻的,趁他们还没有合围,俺们向北撤吧。”姜参谋长也在一旁拿主意。姜参谋长虽是北洋军官,却是一幅斯文人模样,身材修长,清瘦白净的脸上甚至还戴着眼镜。
吴忠敏对姜元斌说:“好,咱们全部撤退。老姜,由咱俩带着部队在后面掩护,让梁先生带着其他的人先退吧。”
他看了看梁耀武,说:“梁先生的伤还没好透,眼力也不好,路又不熟。时间紧迫,咱们开始行动吧!”
姜文斌赞同:“中!小袁,把所有有枪的人集中起来,先向南来个反冲锋,把敌人打下去后再向北撤。”袁排长闻言,立刻整队准备作战。
吴忠敏、姜元斌带着百十多个战士,悍不畏死,往南一阵猛冲猛打。
林虎团长看着西城县城防松散,一打就有很多人溃逃,原本没把起义兵放在眼里,正在指挥军队进攻。
没想到在他眼里不成气候的起义兵,竟然还有力量组织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之间,有点摸不清起义军的底细了。
天色已暗,视野混沌。国民党攻城的时机选的并不明智,强攻的损失就太大了。眼下敌情不明,国民党军队也不敢大意。所以林虎团长一声号令之下,国民党军纷纷后退撤离。
吴忠敏、姜元斌带着起义军冲锋陷阵,作势追了差不多一里路远,也损失了几十人。吴忠敏见敌人下令全面撤退,自己目的已经达到,就趁着天黑,下令小队向北撤退。
小队向北跑了十几里,赶上了正在组织大批人集体撤离的梁耀武。
两方会合,讨论了一下交火的情况。
姜元斌说:“对面火力充沛,人可真不少,俺们趁着黑偷袭了一把,也没数清来了多少人,但是肯定不少。”
吴忠敏也说:“那些国军是怕白死了人,才肯先退。等到天亮了,看清咱们就这么几个能打的,肯定还会追上来。”
梁耀武点点头,思索一番说:“既然敌人很快就会追来,我们转到燕山去吧。”
虽然梁耀武在燕山县的通缉令还没被撤销,但是燕山到底是梁家老家,知根知底,可以借助的势力也不少。
姜元斌部下排长袁方运也跟着出主意说:“咱们回角山寨吧?那里山高林深,易守难攻。早在元朝未年就驻过起义军,朱元璋还招募过那支起义军。明朝未年的时候,李自成的部队好像也曾驻扎过那里……”
他说着说着一拍脑门:“我想起来了!那是李自成的义女,后来嫁给李岩的著名女将红娘子,她亲自带队在角山寨里驻防过。所以这个寨子也叫红娘寨……”
袁方运越说越觉得主意不错,却被参谋长姜元斌出言阻止:“角山寨不行。依俺分析,不要说角山寨,整个西城县都难有咱们立足地。”
“你们想,在西城周边几个县至少有敌人一个师,俺们这里一起义,肯定会把他们吸引过来。就我们这些枪,放一弹少一弹,肯定是打不过他们的。”
因此,姜元斌更加赞同梁先生的主意,就说:“还是按梁先生说的到燕山去。南省的敌人总不便到北省的燕山去打咱们,咱们还可以试试,能不能找到门路补充点子弹。”
吴忠敏大手一挥,说:“对,到燕山去!”
他们几个敲定了主意,但是有一个叫刘芸的共产党员却表示反对,批评他们说:“你们这是逃跑主义!我不跟你们走,我要坚持在西城县,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
刘芸批评完了,就站起来向人群们宣告:“愿意留下的,可以跟我去角山寨。”他话音一落,就有不少不想离开的人表示赞同。人群大哗,农民起义兵们议论纷纷,开始琢磨着接下来要往哪里走。
梁耀武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起义军力量松散,各个带头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考虑。有的人家中有亲、故土难离,选择留下也是人之常情,他也无法阻拦。
一番哄哄闹闹地讨论过后,起义的农民队伍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大多数人都舍不得离开家,选择了留在西城县。
而留在西城的人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跟刘芸去了角山寨。还有一部分随各个分部的农协会员们化整为零,回返家中,继续坚持游击战和土地革命。
到最后算下来,跟着梁耀武他们的,竟然只有七八十人。
这七八十人沉默的跟随着梁先生和吴忠敏,向东北燕山县走去。
好在选择跟着梁先生和吴忠敏的人虽然少,却都是精锐。不但姜元斌原本的部队部下们一个都没走,还有一些西城县大队的俘虏士兵和梁先生培养的农会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