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中秋节,天气凉爽后,赵玖康就开始收拾他的蔬菜大棚了,他专门去了隔壁村养鸡专业户的家里,购买了几车鸡粪用作土地的肥料,鸡粪能量大,有利于蔬菜的生长。然后,又在土地上面撒了一袋尿素,大棚蔬菜需要的肥料,要比一般田地用的多一些。土地施肥后,他要将土地翻一遍。目前,大棚外边的塑料布等已安装完毕,也装好了保温的毛毡,所以只能人手用铁锹和锄头来翻地了。前几天大棚里刚浇过水,土壤比较潮湿,所以翻地还是比较容易的。
赵玖康干了两天后,大棚内的土地差不多都翻好了,他又用铁耙子把土壤里的一些杂草等清理出去,并把一些大的土块敲碎,然后将土地整平。整平后,再将土地又分成一畦一畦的,方便以后的种植和浇水。赵玖康第一茬菜,他计划种植芹菜。前些天,芹菜苗他已经育好了,现在需要将温室外的芹菜苗移进大棚里种植。
这天下午,三点钟以后,他和栾莉一起开始移植芹菜苗。两个人先将刨出的芹菜带着泥土放进了一个竹筐里,接着将竹筐抬进了大棚,然后他们按照每株芹菜10-15厘米的距离进行种植。种完的芹菜,赵玖康又浇了一遍水。每天他需要关注着大棚内的温度,一般芹菜的生长温度在15℃到25℃之间,若棚内温度高的时候,他就掀开几小块塑料布进行放风;若温度低的时候,他就提前落下几块毛毡来增加大棚内的温度。芹菜很少施加农药,芹菜移植存活后,后续主要事宜是经常浇水。芹菜属于喜水的蔬菜,一般需要五六天就要浇水一次。
自从大棚内种完芹菜后,赵玖康以后的日子里,就开始比较忙了。每天吃过早饭后,他就来到大棚上,将毛毡卷起来,让阳光可以照进棚内。毛毡卷完后,他就走进棚内逛上一圈,关注一下芹菜的生长情况。中午时,他再过来看看棚内的温度是否适宜,是否需要放风。傍晚的时候,他再将毛毡放下去,保持夜间棚内的温度。
有一天,赵玖康在大棚上卷毛毡,看到了赵玖申走路过来。卷完毛毡后,他从大棚上走了下来,来到了赵玖申跟前,打了个招呼。赵玖申说:“过来看看你的菜长的怎么样了?”赵玖康笑呵呵的说:“欢迎参观,走,进去看看。”
说完,两个人从旁边的小门内弯腰走进了棚内。赵玖申说:“这芹菜长的够快的,当时露天的时候还是小苗,现在都到膝盖了。”赵玖康说道:“只要水肥都跟上,一般芹菜从移植进来生长到三四十天就可以卖了。”
赵玖申问:“这菜以后怎么销售?”赵玖康道:“咱们这里没有蔬菜交易市场,只能赶集一点点去卖,以后卖菜也是个麻烦事,咱们这边没有菜贩子来买,基本上农户的蔬菜都是由当地人群来消耗。”赵玖申点了点头,说了句:“在我们当地卖菜,也很难赚到钱啊,老百姓很实在,价格贵的蔬菜他们不买,专买价格便宜的菜吃。再加上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菜地,即使到了冬天,单吃大白菜可以到过完年。”赵玖康点了点头,说:“以后只能再看,听说附近乡镇上有小型的蔬菜批发市场,等芹菜下来后,我去那边看看。”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二人很快就在棚内钻出来了。
二人出了大棚后,去了赵玖康的家里,两个人坐在椅子上聊天。赵玖康问:“最近杨树收的怎么样?”玖申道:“最近价格有些下降,有两三次价格评估的不好,导致自己白忙活了一场。不过总体来说收入还是非常可以的,比之前做小工强多了。自己干这个活又比较自由,用不着看别人脸色。”
赵玖康说:“目前农村种植白杨树的越来越多,很多田地里面都不种庄稼改种白杨树了。前几天看新闻,说我们县城将密度板的生产和加工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抓。若以后上游工厂加大规模后,对于白杨树及原材料的需求会增大,收树会逐渐成为一个持久的工作,以后参与进来竞争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玖申道:“恩,是,前村又有一户也开始收树了,跟他平时经常打交道,还合作了一次。上次在附近村,一家农户公路旁的树,有100多棵要卖掉,当时是我跟他合作一起买下来的,因为我们两个都没有那么大的资本,最后把树卖了之后一起分的钱。那100多棵树忙活了两天,还临时在村上找了7个工人帮忙。”
玖康笑道:“这么大的一笔买卖,应该赚了不少吧?”玖申道:“还行,除去了临时工的工资,我两天赚了五百多。”玖康点了点头,说了声厉害。玖申又说:“如果收树的活能够连贯上就好了,现在是忙两天歇几天,有时候甚至十几天都没有生意做,所以这么一平摊下来,收入也只能算是比一般强点而已。”
两人正在屋内坐着聊天,听到外边大门响了,赵玖康听到有人来了,所以起身,出去迎了一下,出门一看是杨德木。杨德木平时有空的时候,经常来赵玖康家串串门,两家离得也比较近。杨德木刚进了门,赵玖申就开起了他的玩笑:“德木哥,有些日子没有见你了,以为你消失了呢?”杨德木用巴掌扇了赵玖申后背一下,笑呵呵的说:“叫你乱说,消失后这不又变回来了。我是昨天刚从县城回来的,这两天工厂内维修生产线,所有的工人们都放假了,我才回家的。平时我在县城上班,基本上一个月才回来一次,你见不到我很正常啊。”杨德木跟赵玖康一样的年龄,两人是从小长大的好伙伴,长大后又是同年级同学,所以杨德木每次回家后,都来找赵玖康这里玩上一会。
赵玖申又说:“德木哥,你们工厂这段时间生意怎么样?长工资了吗?”杨德木苦笑了一下,说:“工厂生意看着还行,就是工资老是发不下来,现在刚发了六月份的工资。涨工资就更难了,我的工资从进工厂后到现在还没有长过一次。有时候,大家看着在县城有份工作感觉到体面,实际上是冷暖自知,不如人意啊。”赵玖申说:“至少比我们好,你们基本上一直上班,每个月都有收入,不像我们收入很不稳定。”杨德木说:“听说你还行啊,年纪青青的,又很算计,又有闯劲。收木头搞好了,一次生意赚的,顶我们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工资了。”赵玖申摇了摇头,说:“我倒是很期待着能够赚到这么多钱,就是还没有实现过。”说完,赵玖康和杨德木都笑了起来。
杨德木有提到,最近县城那里有了大变化,在汽车站的东北方向圈起来好几千亩地,那边要建设一个大的化工厂,做什么产品还不清楚,目前正在建厂房。赵玖康说:“现在只有多建设一些大的工厂,让农村一些无业的人员就业,农村的日子才会好过。大家有了稳定的工资,家庭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敢花钱买东西消费。务工人员收入高了,然后可以带动饭馆、店铺等行业的发展,通过资金的消费流转,最后大家就都有钱了,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如果农民不务工,单纯家里的几亩地,无论用什么办法向土地要钱,挣到的钱也是一点点,除非提高粮食蔬菜的价格,否则农民的日子还是很难改善。看看电视上面,大城市里面住的高楼大厦,人们穿着高档服装引领潮流,还不是因为他们有高的收入。”
赵玖申说:“是啊,均几个大工厂来我们农村就好了,我们镇一共就2万人,就算三分之一的是劳动力,来两个需求三四千人的大工厂就够了,到时候,家家有人去上班,月月发工资,那才叫好。”杨德木笑了起来,说:“赵玖申,你这个梦挺好,梦醒了之后咱还是要去地里干活。”说完,三个人大笑起来。
杨德木提到了县城建化工厂的事情,让大家找到了兴致的话题。赵玖康说:“其实我们这边的乡镇企业,以前也有过辉煌的时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期,咱们这边乡镇企业还是可以的。那个时候,村子上有好几个有规模的企业,像大棉厂、油厂、粮库、面粉厂、帆布厂、加工酱油和醋的工厂等。
当时我们这边,每家基本上地里都是种的棉花,卖棉花的时侯,排的是长长的队伍,卖后的棉花垛在一起,那棉垛走一圈都要好几分钟,棉垛而且还很高,至少五六米高,都是传送带将一包一包的棉花运上去的,那个时候一个棉厂就有两百多职工。棉厂还有自己的配套加工厂,棉花在咱们这个地方加工成棉绒卖出去,棉籽被油厂加工成了棉籽油,也就是我们之前吃的卫生油,加工油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被加工成了棉饼,棉饼可以被农户买来喂牲口使用。帆布厂规模就更大了,当时员工多的时候也有三四百人,他们用机器织成帆布,生产的帆布畅销国内很多省份。”
李德木接上说道:“是啊,当时我们这边都没有出远门打工的,在家附近都可以找到活干。但是现在这几个厂基本上都倒闭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目前也只有镇政府大院、医院和学校看起来像模像样,其它的工厂都完蛋了。你们感觉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人不行吗?反正我感觉不是。”
赵玖申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旁边听着,因为他们谈到的这些事情,他知道的比较少,有些事情对于他来说只有一点印象,他只是遇到了上面赵玖康提到的当地乡镇企业辉煌时期的尾巴。小时候,他也跟着父母卖过棉花,也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吃的是自己村油厂生产的卫生油。但是到目前为止,虽然棉厂、油厂、帆布厂都还在,但是里面已空无一人,基本成了荒草杂生的景象。
杨德木换了个话题,问赵玖申,说:“你收木头的活应该挺危险的吧,一棵大树倒地的时候,控制不住了也容易伤到人。一棵树,上面那么多树枝,应该很重的。”赵玖申说:“是的,树头大,树枝多的时候是不好控制。被树枝挂到,被刀斧碰到是经常的事情,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啊。”说完他冲着大家嘿嘿一笑。
三个人正在聊天中,看到院子里面来了一个人,赵玖康起身来到正屋门外,看到一个邮递员过来送信,邮递员将信递给了赵玖康后,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赵玖康拿着信封一看是弟弟赵玖明的信,于是将信打开看了一下。信里提到他自己在深圳工作已经稳定了,收入和生活都还可以,让家里不用挂念,并问候家人等等。赵玖康走进屋内,赵玖申忙问:“是玖明的信吗?”玖康道:“是的,他说深圳那边的工作稳定了,公司是做线路板的电子科技公司,就是上班时间长点,工资水平还行,第一个月发了一千多元。”
杨德木惊讶的说:“工资可以啊,我在县城干了五六年了,工资才900多元。”赵玖申悻悻的说:“原本我也想跟玖明一样出去打工,可惜人家需要学历,不要咱。”赵玖康微笑的说道:“你好好的干你的收木材,一点都不比他差。最关键的是你在家里,一边赚钱还能一边照顾老人,一家人天天团聚在一起,那才是过日子,才叫生活。”赵玖申听后,点了点头。
后来,三个人又聊了一会,直到午饭时间,杨德木和赵玖申就回家去了。赵玖康拿着赵玖明的信来到母亲的院子里,他想把赵玖明信上的情况跟母亲说一下,最近一段时间,母亲老是放心不下赵玖明的事情,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至今也没有个音信,她一直挂念着。
赵玖康来到老宅的院子里,看到母亲正在院子里翻着晒在塑料布上的的红枣。当她看到玖康手里拿着信过来的时候,立马站了起来,忙问:“是玖明的信吗?”玖康点了点头。玖康给母亲拿了个凳子,让她坐了下来,母亲说:“好了,你给我快念念信。”
于是,赵玖康站在母亲坐着的凳子旁边,给母亲把信念了一遍,遇到有些词语的地方他生怕母亲无法理解,又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一下。当母亲知道玖明的工作稳定了,而且还发了工资的时候,显得还是比较高兴的。她对玖康说:“这个孩子从小就认真读书,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最后却是长大了离家出远门打工了,命运捉弄人啊。”
玖康看着母亲的脸色已变,忙说:“现在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去了外边打工,我们这里出门打工都快成了风气了。玖明也算幸运的,像玖申想出去打工,但因为学历低点反而找不到好工作,玖明现在这个情况也算是不错了。”玖康接着说:“玖明也在信中说了,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带着你去市里的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你的耳朵。”母亲道:“不用去什么医院,老毛病了,十多年了,平时一点事情都不耽搁,只是别人小一点声音讲话的时候自己听的不清楚,不碍事。现在看来,很多事情自己听不到,也就不多想,想的少了反而心里清净。医生之前说过,我的耳朵是年轻的时候地里活多,每天起早贪黑的去地里干活,家里孩子多,年龄又小,每天顾上不顾下,常年累积的病,是治不好了。”
玖康安慰道:“现在医学越来越发达了,这点毛病应该不是什么大病。”母亲摇摇头,不同意他的观点,说:“以后再说吧,什么时候等你们都成家立业后再说吧。”说完,她自己在凳子上安静的坐着,一言不发了。
赵玖康离开母亲的院子后,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中午的时候,栾莉要做饭,他需要去看着自己的小孩。这个年龄的小孩刚刚蹒跚学步,没有人现场盯着还是很让人担心的。
本章已结束,接下来请看第九章:计海宾再想提学历,赵玖明班上惹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