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这点事上部

宰相和弟弟的矛盾(1/2)

  外面的威胁解除,国内安定。往往这个时候就该中国人的拿手好戏“窝里斗”开始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边PK队员的简历:

  姓名:赵普

  性别:男

  职位:宋朝宰相

  人物性格:有仇必报

  主要贡献:照顾赵弘殷;陈桥兵变策划人之一;提出削弱兵权的具体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措施。

  姓名:赵匡义(赵光义)

  性别:男

  身份:开封府尹;宋朝外交部长;皇帝弟弟

  名言:和赵普一样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历任太祖太宗两朝,前后三次拜相,给后世留下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战端初起

  曾经的赵光义与赵普在陈桥兵变以前,关系还算比较密切,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每次都嘱咐赵光义出去时要和赵书记(赵普)一起,她自己才放心。但自从赵宋建国,特别是赵普担任宰相,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后,两人都是位高权重,性格强硬,又各自培养笼络了一大批心腹,难免发生利益冲突甚至争权夺利之事。

  在权利面前,两个人还是渐行渐远,终成敌人。最开始两个人争的不过是赵匡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权,但后来,已经演变为争夺最关键的君权——在储位问题上,才是二人最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在。

  宰相赵普希望能由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继任君位。显然这是赵光义不希望看到的。

  赵普开始了反击,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赵匡胤反映中书省没有宰相签署敕令。宋太祖对赵普十分信任,两个人的私人关系也很融洽,直接回答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之可乎?”意思就是不需要中书省签署了,我这个皇帝直接给你签。但赵普并没有答应赵匡胤的这一番好意,而是说这种事是官员们做的,不应该由皇帝本人来做。

  赵普的目的所在,是因为当时的赵光义身上有“同平章事”这个称谓,也就是可以参与国政的宰相之一,赵普主动跟宋太祖反映中书省没有宰相这件事,是怕赵光义去中书省任职得到签署权(果然有人提出让赵光义掌握签署权),这时宋太祖才明白赵普提出这件事的目的肯定不是要推荐赵光义,而是想自己拿到签署权,于是就满足了他。这件事也可以看做是赵普和赵光义之间的矛盾公开化的标志。

  你来我往

  此后的岁月里,两个曾经亲密无比的战友,为了权利,展开了一系列的交锋。

  冯瓒给赵光义的幕僚送了点礼物,赵普就想尽办法把他流放沙门岛。

  宋琪跟赵普走得稍微近了点,赵光义马上就不想看见他,后来继位都不忘为此痛骂宋琪一顿。

  赵光义的前幕僚姚恕因为黄河泛滥,明明是给赵家哥俩的亲舅舅杜审肇背锅,但赵普硬是把副责任人姚恕给砍头了。

  总之两个人之间用“龃龉不断”来形容,十分恰切。

  赵普认为自己还是有很大胜算的,因为他知道,就算赵匡胤宠赵光义这个弟弟,也绝对不会放任赵光义来侮辱皇权,欺凌相权。

  赵光义实力实在是太大了,不把他扳倒,赵匡胤的皇权可能会受到威胁。

  这个时候的赵光义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赵光义了,他的实力已经成长了起来,除了他做皇帝的哥哥,可以说没有任何人能够压倒他了。

  赵普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就已经输了。但是在史书上,关于赵普是怎么做的这件事情没有记载。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赵普被赶出了京城,赵光义取得了胜利。但是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赵普用了什么办法,但是却记载了赵普是怎么失败的。

  首先是和赵普关系极好的枢密使李崇矩接连被贬,从原本的枢密使、镇国军节度使到最后直接成为了左卫大将军。并且历史上记载的原因是因为李崇矩收受贿赂,可不可笑?要知道在当时贪污可不是什么大罪,而且他的身份摆在那里。

  然后就是赵普手下的亲信被裁撤一空,中国人一直秉承着着“破鼓万万锤,痛打落水狗”的理念。紧接着就连当年举报赵普贪污从而被贬的官员的儿子都来举报赵普了。直接到京城告御状,并且一个外贬官员的儿子竟然“千辛万苦”的找到了宰相府属吏的污点证据。刚回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找到了关于当朝大宰相证据,这很不可不可思议,可以堪比古代的福尔摩斯了。很明显有人在默默的操控着这一切。

  最终,赵光义联合了被赵普打压的翰林学士卢多逊,利用卢多逊接近皇帝且受赵匡胤欣赏的机会,时常吹耳边风,向赵匡胤灌输赵普的种种恶行。还精心收集证据,对赵普进行了一次致命弹劾,终于导致赵普被罢相了。

  这场权利争夺战,皇储争夺赛,以赵普的失败而告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穿越瓦罗兰之我的老婆是凯尔海贼之铁铠冥魂进化时代之英雄之力穿越:我在超能世界练武从零开始经营冒险者公会诡艺从名画开始狐鸦小传群星的观察者全职法师之林枫穿书只为磕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