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的下场(1/2)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人们也在喜悦中慢慢淡忘了赵匡胤离奇的死因,毕竟眼前的生活更重要嘛。
皇帝的死对别人没什么,但对钱俶如同五雷轰顶。
远在浙江的钱俶听闻赵匡胤的死讯后大哭不止。真挚的友谊先放在一旁不说,自己的口头协议人死了,也就意味着自己又将面临亡国的危机。
钱俶很可怜,赵匡胤在世时为了保住家业,天天送礼,宋朝让打哪就打哪。赵匡胤说往东,钱俶决不会往西。
如此这般劳心费力才终于换来现在这样的结果。还指望再挺几年,如今说没就没了,一朝回到解放前。
生气是不能生气的(吴越无法和宋抗衡),自能抹眼泪了。
为了讨好赵光义钱俶用上了以往的老办法,不停的送礼,一次比一次贵重。
伸手不打笑脸人,太宗赵光义对礼物来者不拒,倒也没表现的太过明显,毕竟才登基,自己光辉形象不能破坏。但留吴越那个小地方孤零零的实在是碍眼,为此他派遣使臣出访了一趟吴越。
钱俶不是傻子,他知道宋太宗的意思。既然躲也躲不掉,打也打不过,就只能再去一趟开封了。
二话没说,钱俶就上路上。这次不同原来,宋朝眼里是揉不下自己这个沙子的。对于意料之中的事钱俶没有什么害怕,忧虑了。此行的目的很简单,为自己和家人谋富贵,国家什么的,已不抱任何希望了。
钱俶到京后自然是受到了贵宾级待遇,时光飞逝,钱俶的金钱也源源不断的往赵光义的口袋里送。
两个装聋做哑的人在一起相处是很糟心的。一个想要,不好意识开口,一个知道他想要,但就是不愿开口。就这样一拖再拖。
一次次的礼来我往后,大臣都看不下去了。索性有的人就直接找到钱俶,开门见山。
钱俶也知道,自己来了这么多天,太宗也一点没有让他回家的意识。在无所行动,自己就不好混了。
一日早朝钱俶主动提出献国,赵光义推辞几句就收于囊中了。
钱家人也因为钱俶的主动,在往后的日子里与富贵常伴。
众多投降的国君队伍中,钱俶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对比一下其他的就知道了。
李煜最痛苦,到底具体有多痛苦,看了下面就知道了。
李煜刚被押解到开封时是带了很多的金银财宝的,与其说是阶下囚还不如说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当风流才子。
赵匡胤在世人看来个很大度的人,但当时李煜不这么认为。
赵匡胤经常喊李煜去聚餐,谈谈理想谈谈诗词什么的。李煜很不自在,觉得这是一种嘲讽。
当然这种不自在的日子也没几天了。
到了太宗赵光义这,自在?便宜你了。
财宝通通上交集体,尽然还敢留私人财产,反了你。
失去优质生活来源的李煜过的非常痛苦,一个从小就是锦衣玉食的人哪受的了这苦日子。
日子过得苦不算什么,接下来才是最苦的。
这一年的元宵佳节,命妇(受封的女子)都需进宫恭贺,被封为“郑国夫人“的小周后也不例外,她配环插钗,穿戴齐整,来到皇宫。
小周后随各命妇向皇后恭贺佳节,事后命妇们各自回归。
小周后离开皇后所住宫殿,正打算回去,一名宫女跑来,说皇后要她留下续续姐妹之间的友谊。
小周后在宫女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偏殿,宫女让她进内等候。
小周后坐在屋中,只等皇后到来。一时无趣,突然
想起李煜在被押解到开封的路上悄悄吟诵的那首《破阵子》,不禁低声吟道: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小周后翻来覆去的低咏这首《破阵子》,茫不知时光流逝,夜幕已垂,哪里来皇后的影子?正焦急无奈,宫女们送来酒菜,安置在桌上,她本想问皇后为何还没来,又怕禁宫之中,言多有失,便暗自纳闷。
宫女们也是一言不发,放下酒菜,便即退去。
过不多时,只见一人跨进门来。小周后吓得一跳,忙站起身来。
小周后尚未开口,只听来人说道:“夫人一向可好?”
小周后不禁端详来人,但见他肤黑体胖,正要问来历,却又听那人说道:“普天之下,谁见了我都要下跪,夫人却可免礼。”
小周后本是聪慧之人,听他这么一说,当即道:“陛下圣安!”
此人正是当今皇帝赵光义。
小周后心中不由惶恐,暗忖:“明明是说皇后要来,怎么却是皇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