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这点事上部

我可以的,出征!(1/2)

  在总结了太祖三次北伐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赵光义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

  赵光义出兵之前,已对进攻太原做了详尽部署。

  他命大将崔彦进、李汉琼、刘遇、曹翰分别领兵负责太城四面的进攻,攻城器械以及后勤补寄都安排了专人负责。

  同时考虑到契丹一定会派兵援救,命令战斗经验丰富的大将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领兵专责阻击契丹援兵,命田钦祚监军。

  起初一个多月,宋军各路兵马围攻太原城外围各处州县,处处告捷,战场形势一片良好。

  没过多久,辽军果然南下。

  郭进领兵驻扎在“白马岭”,以逸待劳,只待辽军到来。

  在此,有必要先交代一下郭进这个人。

  郭进自少年时代便在后汉高祖刘知远帐下当兵。因军功发迹。宋朝立国后,郭进一直被委以重任,独当一面,与北汉接境相持。

  郭将军虽有才干,却生性好杀,手下士卒稍有违令,往往便遭处死,甚至对待家中御婢也是一样。

  宋太祖了解郭进的性格,每次向派往河东的兵将训话,总是好生告诫,说:“汝辈一定要小心奉法,犯我手里可能会获宽免,犯在郭进之手想必难活!”

  有一次,一名小校得罪了郭进,逃入京城诬告郭进谋反,宋太祖派人把此人押送郭进处理。郭进对那个小校说:“你敢入京告我,真有胆气,我现在不杀你,放你还军,如果能破敌人,我马上荐你入朝为官;如果失败,你也可以投附河东得以求活。”

  那小校闻言,欣然领命,率一支队伍突出,果然击败一大股北汉军,斩敌甚众。郭进信守承诺,立即推荐他入汴京升官,太祖也答应了。

  正是这样一个性格的将领负责阻敌援军,没令赵光义失望。

  辽国翼王敌烈,大将耶律沙、耶律抹只率兵来到“白马岭”,见前路有大涧阻隔,耶律沙道:“对岸宋军严阵以待,我等当等待后军到来,一起出击,方可无忧。敌烈道:“救急如救火,岂有闲暇等待后军?”当即领兵渡涧。

  郭进见辽军渡到涧半之中,涧水淹没了辽国士兵上半身,当即带领骑兵向辽军发起猛攻。

  契丹人深居北方,尽管骁勇,在水中却施展不开,在宋军骑兵的冲击之下,瞬间“找不着北”,死伤无数,涧水里尽是契丹士兵的尸身,契丹人的鲜血染红了大片涧水。

  郭进越战越勇,忽左忽右,时前时后,所到之处,手中双锏虎虎生风,便有契丹人倒下。

  他瞧见敌军首领敌烈倒在水中胡乱扑腾,当即纵马上前,拉起马缰,坐骑一声长嘶,人立起来,两只前蹄重重踏在敌烈背上,敌烈便即沉入涧水。

  敌烈的儿子华格急忙扑来相救,郭进双锏齐劈,一中头顶,一中右肩。华格喷出一口鲜血,眼见是不能活了。

  耶律沙、耶律抹只见士兵们伤亡大半,自身又被困在阵中,绝望至极,均想:“今日势必命丧于此了!”

  却在这时,漫天箭雨急遽而下。郭进挥锏格箭,抬头望向对岸,原来是辽国后军到了。

  耶律沙、耶律抹只乘机往岸边退回。

  郭进本要挥兵追击,契丹人的箭弩实在太过猛烈,无奈之下,只得退兵。

  耶律沙、耶律抹只捡回了一条命。

  “白马岭之战”可说是宋辽战争中宋军取得的首次大规模胜利,再一次证明了契丹铁骑并非不可战胜。

  此战之后,北汉再次向辽告急,辽军由于大败,短时间内无力再派出援兵。赵光义也因此获得了平定北汉的良机。

  郭进立下此等大功,委实是因为他的勇猛,以及对战场形势的正确把握。

  这样一位名将,本该让人顶礼膜拜,然而凄惨的命运正等着他,一个小人即将对他下手。潘美听宋太宗赵光义说出决汾河淹太原城的意思,心下不忍,却又不敢反驳,暗道:“凭我一己之力,无论如何说服不了皇上,眼下只能联合众将,齐力进谏。”当即拜辞太宗,退出帐外。

  潘美几经细想,找到被封为“武功郡王”的赵德昭(太祖赵匡胤的二子),说道:“皇上要决汾河水淹太原城,还请郡王劝上一劝。”

  赵德昭乍闻“水淹太原”之事,心中惊骇,却是面不改色,端容说道:“我会为太原百姓,尽力向皇上陈情。”他心想此事刻不容缓,当即去见太宗。

  进到太宗帐里,赵德昭说:“微臣听闻陛下打算派人掘开汾河,水淹太原,微臣认为此事万万不可!”

  赵光义冷笑道:“有何不可?”

  赵德昭道:“太原城眼见就要攻破了,陛下又何必涂炭生灵?”

  赵光义暴怒而起,喝道:“你说什么?”

  赵德昭不紧不慢地回道:“陛下圣德浩荡,向来爱惜天下子民。北汉即将纳入我大宋版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穿越瓦罗兰之我的老婆是凯尔海贼之铁铠冥魂进化时代之英雄之力穿越:我在超能世界练武从零开始经营冒险者公会诡艺从名画开始狐鸦小传群星的观察者全职法师之林枫穿书只为磕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