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演义

第三十一回梁兴设立忠义社 李纲被劾罢相位(2/4)

  赵云抱拳道:“云逞匹夫之勇,不足夸赞。倒是各位好汉协力抗金,真乃国之大幸。”

  梁兴道:“在此说话多有不便,众位兄弟可入梁兴敝庄,共襄大计。”李进四人便带领人马,都随梁兴、赵云等人入了村。

  梁兴邀众人进了庄内,命庄客杀牛宰羊,窖藏美酒尽都搬将出来,大操宴席,并请本村百姓赴宴,大欢喜了一日。此段名叫“千人会盟”。至晚,人人大醉,个个酕醄,村中父老、壮士别过梁大官人,各自归家,只李进四人与数百喽罗在庄上屯驻。

  次日,梁兴招赵云、李进五人入堂,厉声问道:“五位兄弟为何而来?”

  赵云慨言道:“为大事而来。”

  梁兴复问:“何为大事?”

  李进四人道:“为天下大事。”

  梁兴又问:“何为天下大事?”

  赵云五人齐声道:“保国安民,兴复社稷。”

  梁兴道:“即是如此,我等兄弟当同结盟誓,生死一体,永不相负。”

  随后,梁兴命庄客在院中摆下香案,杀乌牛、白马,以做祭礼。

  梁兴六人各自手捧三柱香,向天地叩了八拜,同声说誓词道:“今梁兴、赵云、李进、董荣、牛显、张峪,虽为异姓,自今日结为兄弟,同扶社稷,共整乾坤;上解君王之忧,下脱黎庶之苦。生未同时,死愿同日。若违此誓,天诛地灭。”誓罢,各自插香入炉,歃血痛饮。

  次日,梁兴与众兄弟说道:“我等虽为忠义而聚,然则名不正、言不顺,当须竖起义旗,招揽四方豪杰,共图大事。”

  赵云五人道:“哥哥有何主意,我等唯命是从。”

  梁兴道:“我闻宋江聚义梁山时,曾于聚义厅上挂一匾额,名叫‘忠义堂’。今日我等便以此为名,取名‘忠义社’,凡社中兄弟,皆头裹红巾,身着绿袍,依军制而定法,但有过错,必依法执行,我亦不得例外。另外赶制忠义大旗,于社中长立。众位兄弟可有异议?”

  李进道:“兄长所言,正合弟兄们心意,只是我等在此抗金,恐连累村中父老。”

  梁兴道:“此事我已想过,既欲成大事,便不可瞻前顾后,可去太行山上建一处大寨,容纳兵马便不成问题,进可攻,退可守。”赵云等人齐声叫好。

  随即,梁兴令庄客将钱粮细软尽皆收拾,装了数十辆大车,便一把火将庄院烧做白地,引着兵马前往太行山,未出村时,百姓争相来投,梁兴与父老道:“年岁十八以上,四十以下,皆可相从。”于是又聚二三百人,共千余兵马,直到太行山上建一所大寨,后在山下建数个小寨,遥相呼应,时常下山与金军游战,金人不堪其扰,又无可奈何。梁兴自此,两河闻名,前来相投者,项背相望。

  话分两头。金人两至都城,高宗只怕金人又来,汴京不可守,不想回返汴京,手诏:“京师未可往,当巡幸东南。”

  李纲听说高宗要去东南避敌,极力劝阻道:“臣尝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江宁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不然,中原非复我有,车驾还阙无期,天下之势遂倾不复振矣。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一旦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地;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夫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货;北距三都,可以遣救援。暂议驻跸,乃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今乘舟顺流而适东南,固甚安便,第恐一失中原,则东南不能必其无事,虽欲退保一隅,不易得也。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于天下!”高宗乃收还手诏,许幸南阳,以范致虚知邓州,修城池,治宫室,于秋末冬初启行。

  卫尉少卿卫肤敏却不赞同李纲,言道:“汴都蹂践之余,不可复处。瞧阳封域不广,而又逼近河朔,敌易以至。唯江宁实古帝都,外连江、淮,内控湖、海,为东南要会。伏唯观察时变,从权虑远,趣下严诏,夙期东幸,别命忠勇大臣总领六师,留守京邑;又行清野于河北、山东诸道,俟军声国势少振,然后驾还中都,则天下定矣。”

  中书舍人刘珏也劝幸东南,言道:“当今之要,在审事机,爱日力。自金北归,已再逾时,陛下中兴,亦既数月,而六飞时巡,靡所定止,攻战守备,阙然不讲。臣闻近臣有欲幸南阳者,南阳密迩中原,虽易以号召四方,但今日陈、唐诸郡,新刳于乱,千乘万骑,何所取给!夫骑兵,金之长技,而不习水战。金陵天险,前据大江,可以固守;东南财力富盛,足以待敌。”于时汪伯彦、黄潜善皆主幸东南,士大夫皆附议。

  有人对李纲说道:“外论汹汹,都说陛下东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穿书只为磕cp穿越瓦罗兰之我的老婆是凯尔海贼之铁铠冥魂神奇与美好的异世界龙魂盒子我的系统竟然是个女孩子废嘟尘时人如泉涌遗梦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