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演义

第八十二回不同和议赵鼎罢相 上书直谏胡铨贬谪(2/4)

汝乃贤良之士,主战还是主和?”

  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张九成,字子韶,号无垢,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少年时游历京师,师从杨时。

  张九成知赵鼎主战,对赵鼎道:“金失信数次,盟墨未干,以无名之师掩我不备。今实厌恶用兵,而虚张声势以撼中国。彼诚能从吾所言十事,则与之和,当使权在朝廷可也。”

  赵鼎见秦桧在旁,欲言又止,秦桧举杯要为赵鼎送行,赵鼎知他是小人,却不为礼,一揖而去。秦桧恨其无礼。

  赵鼎既去,秦桧专国,独掌相印,决意议和。中朝贤士,以议论不合,相继而去。

  于是,中书舍人吕本中、礼部侍郎张九成皆不附和议。殿中侍御史张戒上疏乞留赵鼎,又陈十三事论和议之非,违忤秦桧。

  它日,张九成与吕本中同见秦桧。

  秦桧与张九成道:“且同秦桧促成和议事,如何?”

  张九成道:“事宜所可,我为何不愿和议?乃不可轻易行事,以苟且偷安,让人耻笑。”

  秦桧道:“立足朝廷,须闲暇自得,隐微不露,乃能有济。”

  张九成道:“未有不正自身,而能正人者。”秦桧为之变色。

  明日,张九成入见官家。

  赵构问九成道:“朕决意讲和,张卿对和议有何见解?”

  张九成从容言道:“敌情多诈,议者不究异日之害,而欲姑息以求安,不可不察。今日讲和,难保日后金人毁盟。”

  赵构道:“卿与赵鼎之言,何其相似!”

  张九成奏道:“外议以臣为赵鼎之党,虽臣亦疑之。”

  赵构问道:“为何如此说?”

  张九成回道:“臣每造访赵鼎,见其议论无滞,不觉坐久,则人言臣为赵鼎之党,不足为怪。”既而张九成再章求去,帝命以次对出守。适逢秦桧闻张九成在经筵讲书,因及西汉灾异事,大恶之,必欲废置,除张九成秘阁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又贬谪张九成为邵州知州。

  赵鼎罢后,王庶入见高宗。赵构对王庶说道:“赵鼎两度为相,于国有大功,再赞亲征皆能决胜,又镇抚建康,回銮无患,他人所不及也。”

  忽报王伦与金使张通古、萧哲俱来,以抚谕江南为名,许割地,还梓宫,归太后。

  赵构叹息对王庶说道:“五日前得此消息,赵鼎岂可离去?”

  王庶道:“和议之事,臣所不知。”始终言和议非是。

  明日,王庶奏道:“臣切详王伦之归,以为和好可成,故地可复,皇族可归,上自一人,下逮百执事,皆有喜色。独臣愚闇,不达事机,早夜以思,揣本齐末,末见其可。臣复有强聒之情,别无它情,止知爱君。和之与否,臣不复论,且以目今金人利害言之,讲和为上,遣使次之,用兵为下。何以言之?金人自破大辽及长驱中原,几十三年矣,所得土地,数倍汉、唐,所得珠玉子女,莫知纪极,地广而无法以经理,财丰而持势以相图。又,老师宿将,死亡殆尽,幼主权分,有患失之虑,此所以讲和为上也。金人灭大辽,荡中原,信使往来,曾无虚日,得志两国,专用此道。矧自废豫之后,阴谋败露,杌陧不安,故重报使人以安反侧,兼可以察我之虚实,耗我之资粮,离我之心腹,怠我之兵势,彼何惮而不为!此所以遣使为便也。金人之兵,内有牵制,外多疑忌,所用之人,非若昔日之勇锐,所签之军,非若昔日之强悍;前出后空,或有覆巢之虞,率众深入,不无倒戈之虑;又,淮上虚荒,地无所掠,大江浩渺,未可易渡,诸将兵势,不同曩时,所以用兵为下也。今彼所行皆上策,至为得计,吾方信之不疑,堕其术中,惟恐不如所欲。臣不敢效子胥出不祥之言,杀身以立后世之名,于国何补?惟陛下深思之,速断之,无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天下幸甚!臣蒙陛下过听,擢置枢庭,言虽忠而不适于时,虑虽深而不明乎变,愚鲁自信,滞固不移,臣亦自厌其迟钝,况它人乎?兼自今冬以来,疾疹交作,精神昏耗,脚膝重膇,若犹贪冒宠荣,不知退避,罪戾之来,所不可逭,陛下虽欲保全,有所不能。伏望矜臣衰备,保臣始终,俾解职事,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以便医药。”

  赵构准许,以参知政事孙近兼权同知枢密院事,代替王庶。

  王庶又与秦桧道:“公不想一想,也曾经在东都汴梁抗节全赵家天下,而今忘了女真是敌人么?”乃七次上疏乞求免官。

  秦桧方挟金人自重,尤恨王庶之言,奏天子以王庶为资政殿学士知潭州,逐出朝廷。

  秦桧方主和议,力赞屈己之说,以为此事当由宸衷圣断,不必在朝廷谋划。官家从其言,其议已定,而外论纷然,群起以攻之,秦桧大惧,计虽定而未敢毕行。

  中书舍人勾龙如渊献计于秦桧道:“相公为天下大计,而邪说横起,何不择人为台官,使尽击去,则相公之事必成。”秦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从零开始经营冒险者公会诡艺从名画开始狐鸦小传群星的观察者全职法师之林枫穿书只为磕cp穿越瓦罗兰之我的老婆是凯尔海贼之铁铠冥魂神奇与美好的异世界龙魂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