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龙虎山群星知命 东海边英雄自刎(3/8)
宋江动问住持真人道:“小可慕名拜会虚靖先生,不知现在哪里?可否谒见?”
真人回道:“天师性甚狷介,在山顶忘忧殿居住,离此间三五里路途,请将军在此用过斋饭,明早沐浴再去不迟。”宋江依允,便与众兄弟留下吃了斋饭,住了一宿。
明日一早,宋江等人各自沐浴更衣,吃过饭后,由昨日两个道童领着,去见天师。
行不上三五里,道童指道:“那前面琉璃瓦的大殿,便是天师所在。”众人又走了一程,来到忘忧殿前,两个道童入去通报。
片刻,只见两个道童一左一右,拥出那个天师,宋江一众看了,这虚靖天师果真清奇,面容约三十岁,身着法衣,手持拂尘。
那天师出来与众人打了个稽首,邀宋江一行进了殿内,叙礼已罢,分宾主落座。两位道童依次献上茶水,宋江和众人品了一回。
众人再看殿里时,却是面朝正南的三间大厅,正北墙上挂一轴寿山福海的古画,画下供桌上,用古铜兽炉焚着一炉好香。两旁金漆柱上有一副对子,上联写着:“道高龙虎伏。”下联写着:“德重鬼神钦。”横匾上写着四个金漆大字:“上善若水。”
宋江看那天师说道:“久闻吾师贤名,今日幸见仙颜,足慰平生之愿。”
天师笑道:“不敢,吾久居山中,不问世事,闲野山夫一般,何敢一提。倒是宋先锋济危扶困之名,声传南北,贫道敬仰已久,今日来访有失远迎,莫要怪罪才是。”
宋江等人心中暗想:“如此年少,怎被道童呼为老仙翁?”
张天师笑了笑,说道:“宋义士心中所想,我已知道,我虽年纪不大,但得祖爷正统传道,更有当今官家赐号虚静先生,老仙翁不过尊称罢了。”
宋江惊叹,笑道:“先生不愧为龙虎山之主,竟能洞悉一切,便是心中所想,也无所藏。”
天师与宋江说话之时,只见一女真人进门,十多岁年纪,身材袅娜,素衣高冠,生的冰肌玉骨,面若桃花,如同仙子。手中提着个竹篮,里面尽是些山中珍果。
那女子见了众人施了一礼,把野果分匀,盛盘装了,和两道童摆在众人身旁香几上,然后立于天师身边。那个道姑,却正是天师爱徒赵雪儿。
鲁智深说道:“天师可还记得贫僧么?”
天师道:“智深师父忠肝义胆,早些年见你时候,还是种师道帐前提辖,后来听说打死恶霸,却入了绿林,梁山聚义,可还快活?”
武松接口说道:“我军南征,昔时梁山聚义兄弟,折损七八,当年全盛时,快活的紧。”
天师说道:“我早已知道,此为命数,不可强求。”
正在此时,门外慌张跑进一个小道士,启禀道:“祸事了、祸事了,山门前闯进一个黑熊般的蛮夫,腰里插着两把大斧,说要寻他哥哥,东一头、西一头乱闯,我等解劝无用,拦挡不住,那汉子挥双铁拳直打进来,奔着伏魔大殿去了,身后还有两个伴当跟着。”
宋江急忙起身,惊道:“不好,必是李逵惹事。”忙让道童引着,与兄弟们去找那汉子。
道童领着众人一路疾行,直来到伏魔殿外,却见五七十个道士,各持棍棒围成个空地,宋江分开人群见正是李逵在吵吵嚷嚷,脚下打倒了十余个道士,身旁跟着李俊、阮小七。
宋江等来到面前,叱道:“你这黑厮,不是教你在山下等候么?怎地不听军令,私自到此浑闹?”又见李俊、阮小七两个,怒道:“因你们两个兄弟向来稳重,留下看管于他,如何跟他胡闹?”
李俊道:“哥哥不要错怪了我二人,李逵不听军令,说要上山转转,来找哥哥,我二人百般劝阻,这厮只是不听,我与小七拦挡不住,又怕惹出事端,留下杨雄守营,所以跟来。”
宋江指李逵骂道:“你这厮多次违我军令,今日又闹了皇家道场,不可饶恕!”随即令众兄弟来绑,想要杀头问罪。
李逵说道:“要杀时便杀,不需绑绳。”宋江便让蔡庆上前行刑。
卢俊义道:“且慢,此乃道场,见不得血污,不若下山再说。”
宋江蹙眉道:“十七禁令五十四斩在此,不可迟延,速杀之以正军法。”
正在这时,只听有人说道:“他本无罪,却该有功。”
众人寻声看去,正是那道德的高人,有名的羽士,张继先天师。原来宋江等人寻那李逵到此,天师也跟了来。
众道士见了天师,愤愤不平,都来告状。
天师说道:“尔等休得聒噪,我自有道理,且退了去。”众道士怏怏而退。
宋江见是天师,请罪道:“这黑蠢浑人是宋某麾下李逵,只是管教不周,亵渎圣地,这便行军中法令,斩之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