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演义

第十回追天祚斜也破大同 败辽将赵立得宝枪(1/9)

  【追天祚斜也破大同~败辽将赵立得宝枪】

  话说宋江辞别曾孝蕴北上路过秀州,杨雄突发急病而死,众将哭祭一番,起程北归。军马行至苏州常熟时,南征功劳封赏已经传来,梁山诸将皆有不平。

  晚间,吴用独自至中军来见宋江,说道:“今番朝廷降旨封赏平叛功臣,只封得哥哥一个武德大夫,且众将皆无升赏,都有怨恨朝廷之心。”

  宋江道:“待我入京面见圣上,讨得赏赐,兄弟们自会安心。”

  吴用道:“兄长可还记得龙虎山天师之言?”

  宋江问道:“天师所言极多,不知哪句?”

  吴用道:“天师曾劝我等归隐山林,免得被奸人所害,依小弟之见不如听从,自古龙目无恩,功大不赏,罪小则罚。小生自幼读得几本闲书,揆古察今,能明哲保身,急流勇退者,莫过范蠡。我等兄弟何不效仿,落得后半世自在,岂不为好。”

  宋江说道:“不可有此想法,我等绝非为了蝇头小利才受招安,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匡扶社稷而归附朝廷。有始无终,怎对得住殁于王事的兄弟们!”吴用见说,只得叉开话头,闲谈古今兴废之事。

  次早,宋江领军起程,只见众将踟蹰,乃说道:“兄弟们毋要焦虑,等到回京之日,必会加官封职。”

  李逵听了,撒起泼来,大叫道:“哪个要道君老儿的封赏?只我杀进金銮殿,大哥做了天子,我等自己赏了自己便了。”

  宋江听了大怒,叱道:“放肆!你这厮怎敢胡言乱语,对万岁不敬,再敢多言,割了你的舌头。”李逵见宋江发怒,又被众人扯到一旁,只好闭了嘴,宋江依旧领兵马上了官道,向京师进发。

  大军行至扬州,安营歇马。吴用又对宋江说道:“朝廷待我等如同后母养子,况且奸臣肆意,祸害忠良,大哥既然不愿归隐,不如就此闹将起来,使朝廷知我等厉害,以后不敢小觑我等。常言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宋江说道:“此等悖逆之言,切不可再讲,若被居心叵测之辈听去,必将惹出是非来,我等忠义之名毁于一旦矣!”

  吴用说道:“我今日所言,乃蒯彻劝韩信也。韩信拥齐七十二城,不听蒯彻之言,终为高祖徙为楚王,伪游云梦所擒,后被吕后见杀于长乐宫钟室。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宋江说道:“我非韩信,也未居功自傲,国家岂能不容,军师言语甚谬。”吴用见宋江不听,只得出帐,暗自招集众将,背着宋江私自商议反叛之事。

  吴用问众将说道:“我等丰功伟业,叵耐朝廷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可恨否?”

  众将怒言:“可恨!”

  吴用又问:“朝廷向来轻慢我等,兄弟们多受奸臣狎侮玷辱,可反否?”

  众将嗔言:“可反。”

  吴用说道:“我等欲反,大哥不知,只可暗里举事,大哥无奈必然顺从。”众将称是。

  次日早饭罢,宋江点军北还,见军中少了数个兄弟和千余人马,便问道:“即刻北还,人数恁地没有聚齐?”

  吴用对宋江说道:“几个兄弟,去了前方路上攻城夺县。”

  宋江惊道:“前方有方腊余孽不成?我怎不知?”

  吴用道:“非是方腊余孽,乃攻赵家城邑。”

  宋江目瞪口呆半晌,大叫道:“这几个兄弟莫非反了不成?快些催促军马前去阻止,待拿住时,绝不轻恕!”

  宋江策马欲驰,吴用一把扯住宋江坐骑缰绳,说道:“兄长莫要迁怒于兄弟们,都是小生擅自做主,瞒了哥哥,唆使众将反叛,要怪只怪小弟一人,与他人无关。”

  宋江大叫道:“贤弟如此行事,气煞我也!”眼前一黑,落下马去。众将急忙下马救起,半晌方苏。宋江目瞪吴用,气的口不能言。

  吴用说道:“朝廷对我等兄弟不善,我等何必再忠?今日都是小弟之错,杀剐任凭处置。但事已至此,兄长已无退路,四方皆知梁山军复叛,朝廷征讨之兵转眼即至,若要迟疑,唯有一死。”

  宋江无可奈何,泪流两行,叹道:“兄弟行此大事,害我不浅!事到如今,一不做,二不休,反也!”随即令军中竖起“替天行道”大旗,向北杀去。

  宋江复叛了朝廷,使其弟宋清潜回济州,将老父宋太公藏匿,以免被官府缉拿受连坐之罪,后来朝廷果然派人收捕,未得。

  宋江再次反叛早已传至朝廷,道君皇帝览奏大惊,急忙升朝与文武百官议事,群臣阶前拜毕。

  道君皇帝问道:“朕接急报,宋江征南回京途中复叛,各位爱卿有何良策?”去岁九、十月间已加王黼为少傅,郑居中为少师,童贯复领陕西、两河宣抚使。

  少傅王黼出班奏道:“宋江这厮,贼心不死,应趁此南征余威,众将在京未去之际,聚兵灭之,以除后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噬者末日暖晴传赤暗灵斩诡道倾天盛世敦煌深卿穿越成癞蛤蟆怎么办苟在魔门加点修行长生入梦末世之分裂追求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