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起一地生活鸡毛

第八章 去上海的还有吗?有,是18岁的我自己(1/2)

  你有多久没有看到满天的繁星

  你有多久单身一人不再去旅行......

  咖啡就别再喝了,苦得要命,一到晚上还睡不着。

  让你睡不着的是咖啡吗?不是,是你平凡的生活、平庸的自己、空壳的灵魂,架不起千斤重的梦想。

  17年实习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选择,北漂?沪漂?还是深漂?亦或者留在这个养我长大的城市。

  这几天频繁刷到庞博的一个视频:机舱门关上的前一刻,空姐冲着外面喊了一句:“去上海的还有吗?”我真的听到了一个声音说:“我要去上海。”我仔细听了一下,是18岁的我自己。

  你看梦想重不重,但它只有24画。是本命年后的分水岭,是成熟后第一次的自主选择。

  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选择去BJ了呢?其实直到现在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呢?

  初二的时候看了一档节目叫【职来职往】,李响是主持人,我记得他的耳朵可大了。

  由此认识到一位很优秀的人---刘同,光线传媒的副总裁,他的样子凌厉而又文艺。

  因为那时候的我已经开始在尝试写作,最开始是以写歌词为主的,写一写,唱给同桌的一个小女生听。

  而她也是我写作生涯中一直给我鼓励的人,她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孩子,在所有人都说我假装矫情的时候,只有她说:“你以后出书了,一定要寄给我,还有签名哦。”

  我开始去搜索关于刘同老师的一切,湖南师范毕业,也是爱写作、爱记录,目前是光线传媒的副总裁。

  我突然就冒出来一个很不切实际的想法:我要去光线传媒。可是那时候我才14岁。

  于是那些年,我未曾断过写作的想法,管它写什么呢?哪怕是流水账的日记呢,记录生活那也是开心的。

  我说我最开始去BJ的期望是去光线传媒,你们信吗?一个不知名高校的专科生,想进BJ一家赫赫有名的传媒公司。

  恰巧暑期光线在招实习生,可是第一条硬性标准就是:985/21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怎么办?要不要试一试?万一呢?天上掉馅饼,为什么不能砸到我。

  但事实证明,并没有。

  我投了6次简历,没有一次通知我第一轮面试的。

  刘同老师的书我买了一本又一本,看了一遍又一遍,高中时候,两周150元的生活费,我130块都会拿去买书。

  买刘同的书、买席慕蓉的诗、买青年文摘和读者,成为了一个书籍大户,隔壁班甚至高年级都来找我借书。

  我记得我的妈妈特别支持我,初中时候就让村上的木匠爷爷给我打了一个6层的书架子。

  她说:“你尽管买书,钱不够了给我说。”

  我记得我高中时候,身边同学的生活费是一周50元,而我已经带上买书差不多一周100,我妈说:穷什么不能穷教育。

  那一天我冒昧的打了光线传媒的电话,颤颤巍巍的双手和声音:“你好,我想请问一下,咱们是必须要985/211毕业的学生吗?”

  对方应该是有惊到,愣了一会说:“啊,是的,HR那边目前招人应该是要求985/211毕业的。”

  我很失落但又觉得欣慰,终于放下了这颗心,我想应该不会再去想这件事了吧。

  我很有礼貌地点点头说:“谢谢。”便挂断了电话,那一天晚上,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主动放弃了这件放在心里7年的决定。

  如果实在进不了光线传媒,只能努力去靠近它。

  17年我注册了这个公众号,开始尝试和学习写作运营公众号,那个时候还不清楚,原来这就叫自媒体。

  开始记录我芝麻大小无关紧要的生活,没有想过要多么的发扬光大,只是想记录我这平凡的生活。

  就好比我喜欢发朋友圈一样,其实评论和赞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等三五十年后,躺在摇椅上,跟我的老闺蜜讲:你看,2021年5月,我去看了薛之谦的音乐节。

  关于读书和写作这件事,是我坚持最久的两件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清楚地明白,我喜欢我,就是因为这些塑造的不一样的我。

  我还是很喜欢那段话,即使所有人也不懂,也没关系,毕竟我们的世界不一样。

  我是这沧海中的一粟,我是无人可知的蝼蚁,我是爬过高山越过丛林的蜗牛;

  可能你没见过我,也没听说过我,我是你心底渴求的欲望,是你延伸无边界的思想,是你的点点滴滴和粒子组成;

  但凡世间有一点变化,便是我的思维在转动,我在渺小的尘埃里聚集,又在浩瀚的宇宙中散落;

  你不必回味我,也切勿遗忘我,我只是一颗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噬者末日暖晴传赤暗灵斩诡道倾天盛世敦煌深卿穿越成癞蛤蟆怎么办苟在魔门加点修行长生入梦末世之分裂追求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