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语录

叹为观止《红楼梦》 ——读《红楼梦》有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短短一句话,尚未达到20字,却隐藏了太多太多的诗意逻辑与玄机奥秘。问世近300年来,仍无人敢言“吾读懂此句矣”。为何?只因其出自曹公那部空前绝后的中国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

  鄙人11岁初读《红楼梦》,此后便欲罢不能。哪怕不能完全理解“其中味”,也时常被其勾引住灵魂。最初只是被其优美语言、动人诗句所吸引。两三遍读下来,才渐渐看起了交际之道。虽然曾为“金陵十二钗”的悲惨命运流泪叹息,却仍不改对其的酷爱,愈读愈觉得好,“如口中含了个千斤的橄榄”,味美得说不出。最近,我又一次含了这“橄榄”,又一次从中寻得了新的“美味”。

  当我读到先前的繁华锦绣、琼楼玉宇时,已不再是看热闹。看林妹妹进府时的富丽堂皇,秦可卿葬礼时的声势浩大,贾元春省亲时的兴师动众,大观园元宵时的花天酒地……一层一层递进。虽然场面盛大,另各层人民羡慕不已,却在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衰败气息。如此非同凡响的写作功力,恐怕也只有曹公才配拥有了。

  渐渐的,宝黛二人的情感线路明显了。这本该是一段美好的“金玉姻缘”,却在包办婚姻的残酷压迫下,成为了人见人落泪的悲剧。估计曹公写至此时,已是心痛不已。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无不个性鲜明。其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要数琏二奶奶王熙凤。

  单看其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以足矣略晓其个性。那段著名的台词,恐怕只有曹公才能想到。一箭数雕,安抚这个,拉拢那个,却也毫不掩饰其虚伪之心性。

  贾宝玉可谓贯穿《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据推测,在他的身上,应该有作者早年生活的影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他不愿读书,反映了封建教育的不可行;他的情感历程以及其他的许多事情,都可以体现社会的腐败。他七八岁时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污臭逼人。”他曾经对紫鹃讲过:“要活,咱们一起活;不活,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在他的人生里,爱情已经成了唯一的追求。

  啊,好可怜的林妹妹,刚进荣国府,就被人拉来领去,指这个道那个,很是被动,又时悲时喜,甚是唬人。后来,即使外祖母、琏二嫂子等人疼爱有加,但终究是个外戚,多半时间是寄人篱下。哪怕有雪雁紫娟服侍,仍然“娇袭一身之病”,只能“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更可恨,连爱情也不能如愿,在极度悲痛中凄然逝去。她的人生,反映了美好在现实中的脆弱与病态。

  少不得要提一笔高君的后四十回——人物形象有些干巴,一个个均突然转变。如八十三回中,黛玉突然无故地劝宝玉读书。高君写得不坏,如林妹妹焚稿时的场面,很多人怀疑是曹公原创。只是前八十回在高君眼里,仅剩一“人物关系表”而已,多少破坏了全书整体美感与艺术感,但又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本书的主线,令全书保留了较为完整的面貌。

  《红楼梦》是一部绝对的超级名著,言有尽而意无穷,即便难以理解,也能令人叹为观止。

小说推荐阅读: 神奇与美好的异世界龙魂盒子我的系统竟然是个女孩子废嘟尘时人如泉涌遗梦明天无善惟恶我在海贼搞娱乐铠甲勇士刑天之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