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垂死大唐东迁洛,寂寞皇帝赐归乡(2/3)
太妃看着他,微笑着说道:“为娘昨天做了一个梦。”
“梦?”李晔有些好奇地望着太妃。
“是啊,我梦见你小时候的事了。一片大草地,到处开满了金黄色的桂花,你在前面跑,我和你父皇在后面追,你跑着跑着,忽然一闪就不见了,把我们急的呀,到处找,到处找,后来,你从草地里钻出来,抱住我,嘴里还含着两片桂花。呵呵呵,那样子太可人了。”
“是啊。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朕的儿子都这么大了。”说着,李晔指了指榻下的两个儿子。
“哎,我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知怎么的,最近总是梦见你的父皇,梦见你小时候的事情。老身在想,是不是老身的时候到了,他们唤老身回去呢?”
“母亲不要这么说,您一定会长命百岁。”李晔说着,抚住太妃的手,“对了,朕还记得您给儿子做的桂花糕呢,突然特别想吃。”李晔微笑着,眼中却含着一丝苦涩。
“我也要吃,我也要吃。”两个小皇子赶忙说。
“是嘛?哈哈,那好,皇祖母这就给你们做。”老太妃笑着,把两个孙子揽进怀里。
是啊,多少年了……李晔心想,不知不觉,自己已登基十余载。母亲口中自己含着桂花在草地里奔跑的样子,仿佛就在昨天。望着衰老的太妃,一股浓郁的哀伤不禁涌上心头,日薄西山,回忆,已经占据了她生命的大部分。
大唐,还能过几个重阳呢?
“以后啊,就别给哀家上这道拌三丝了,豆皮的口感像皮筋,哀家也不喜欢这股豆腥味。”太妃对下人吩咐道。
这时,两个小皇子已经大口吃起了刚出锅的桂花糕。
“慢点吃,别噎着。”太妃边说边用娟拭去小皇子额头的细汗。
“恩,真好吃,皇祖母的桂花糕原来是这样的味道啊。真好吃!”两个小皇子边吃边说。
“呵呵,慢点吃,还有呢。看你们这样啊,就像看到你们父皇小时候。”
“嘿嘿”,李晔抬头望了一眼母亲,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
“皇后驾……”,嗣位太监还没喊出,就被皇后叫住。
“哎,别。”
何皇后远远地望着祖孙三代,幸福,沉淀在每一个角落。
亲情是谁也不能取代的。
想着,低头摸了摸微微隆起自己的肚子,那,是皇儿还是公主呢。不管如何,这都是他和皇上爱情的又一次结晶,幸福的微笑不觉落在了嘴角。
今年的重阳节虽不及往年那般热闹,但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在李晔的提议下,留守东都的全体臣工一起去洛阳郊外的邙山举行中断了数年的重阳诗会。
旖旎的秋日风光一扫朝堂的陈腐气息,呼吸着郊外新鲜的空气,连平时一本正经的老夫子们都不禁怡然自得,诗兴大发。
蓝天包裹着朵朵汉白玉般的云彩,时隐时现。浩瀚的原野上,奔跑着自由自在的野兔。
君臣席地而坐,一切从简,面对着青山绿水,呼吸着泥土的芬芳,大家都感到神清气爽,分外宜人。诗会就在这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
李晔举起茶杯,轻叹一口气,俯身将茶水泼洒到了地上,“众爱卿随朕东来,重建大唐,朕感佩不已,这第一杯茶,谨献给殁于贼手的宰相杜让能和无数为我大唐献身的忠臣义士们。”
“皇上。”在场的老臣们无不动容。
“大唐东迁,故都尽舍,有道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今日就以长安为题,各自作诗吧。”李晔放下茶杯,淡淡地说道。
听罢君音,大家面面相觑,陷入了沉思。
未几,户部尚书兼漕运总督孙偓起身行礼,李晔示意他免礼,“您是前朝老臣了,不必多礼。”
“谢陛下。”孙偓咳嗽几声,缓缓吟道:
翠明空雨映东楼,
人外青山水外绸。
欲把西都比华盖,
引得苍生度玉舟。
“好诗,不愧是是诗界的前辈,好。”众人附和道。
“臣也有诗”,说罢,吏部尚书韦昭度起身。
“韦大人世家大族,做的诗一定是好的。”李晔微笑着道。
“陛下过誉。”
松霜竹雪映清明,
原间双骏饮露莹。
重阳桂香飘满地,
唯盼长安到天明。
“好诗,唯盼长安到天明一句道出了我等心声!”礼部尚书徐彦若起身对李晔说:“老臣借花献佛,谨以清茶敬陛下一杯,祝我大唐中兴有日!”
“祝我大唐中兴有日!”众人又起身附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