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岭南道二女奇遇,洛城殿智叟辨奸(2/3)
进宫的这天,春和日丽,路过长廊下,只见一个翩翩少年正在槐树下练剑。那剑法行云流水,少年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剑走龙蛇,矫健的身姿配着不俗的容貌,是那样的英武飒气。红袖一时看得走了神,一头撞在了廊柱上。
“砰”的一声,少年行云流水的动作戛然停止,转头,一望之下,看到了跌倒在地的红袖。
少年赶紧跑来,仔细查看一番,发现姑娘看样子只是跌倒了。四目相对下,少年愣住了,只见红袖身着宫人服饰,乌黑的发髻高高盘起,丹凤眼配着灿若艳霞的粉黛是那样美好,素朴但不失雅致的襦裙将她婀娜的身材恰到好处地掩饰了起来,一切都是那样的完美。
少年放下剑,走到红袖跟前,问:“怎么了,你没事吧。”
红袖抬起头,迎面看见了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但一身英武气质的俊朗少年,不由得紧张地点头道:“没事,没事。奴婢没事。”
“你叫什么名字?”少年问道,眼神落在了她锃亮的眸子上。
“我,哦,奴婢叫红袖。”红袖低下头,怯怯地答道,一抹娇羞划过脸颊。
“红袖,我们见过吗?”少年问。
“奴婢是第一天来这里,不曾见过公子。”红袖道。
“‘红袖添香珍不换,不知曾是伊人来。’你过来!”少年拉起红袖,转身向屋内走去。
“哎,公子。”红袖有些不知所措,跟着走进了书房。
来到书房内,这里的陈设非常简单,洁白的墙面上挂着宝剑和一副错落有致的山水画,而桌上正是他昨日写的诗,“你看看,是不是这几个字。”
红袖看着宣纸上俊秀的字迹,正是少年刚刚吟诵的:“红袖添香珍不换,不知曾是伊人来。”没想到,诗里竟将自己的本名和小字都镶嵌在了里面,真是叫人匪夷所思。
“你看,是这两个字吗?”少年问。
“恩”红袖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你认的字?”少年问。
“小时候,在疍家村学过一点。”红袖依旧低着头。
“世间竟有如此奇妙的事情,那现在,你还说没见过我吗?”少年微笑地对红袖说。
“贵妃娘娘。”远处的奴婢赶忙行礼,只见韩贵妃正从门口进来。
“哎呀,我,我走了。”红袖脸一红,转身跑开了。
看着红袖的背影,少年一脸得意地笑了。
不知怎的,红袖的心里好像小鹿乱撞似的,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直到后来,她才知道,这个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圣上的儿子,德王李裕。
“怎么,那个人是德王?”寇娘惊讶地问道。
“嗯嗯。”红袖点点头,仰面依靠在廊柱上,长长的睫毛上沾满了冷夜的露水。
月光如洗,沉秀宫悠长的回廊里,只有寇娘和红袖两个人。
“那,他对你好吗?”寇娘问。
“德王和我见过的所有王公大臣不一样,他对待下人非常和善,从来不会动怒,即使我们做错了,他也会帮我们隐瞒,不让韩妃娘娘知道。”
“嗯,姐姐真好,能遇到这么通情达理的主子。”寇娘说着,嘟着小嘴坐了下来。
“怎么,刘公公安排你去哪位嫔妃的住所?”
“不知道,我们三个人被刘公公安排在一间太妃住过的老房子里,每天背诵《女则》,还有就是学一些女工刺绣。”
“也许,你们是为了伺候皇帝才……”
“切,我才不要。”
“怎么了,那样多好啊,以后你就是寇妃娘娘啦。”红袖笑着挽起寇娘。
“哈哈,要真是那样就好了,可是我还是想和姐姐在一起。”说着,寇娘把头靠在了红袖肩膀,夜风渐渐吹起,万家灯火的洛阳城慢慢变得安静。
两个月后,万寿节不期而至,宫内大摆酒宴,朝臣勋贵,番邦使节都来参会。
吕道长特意坐在一个冷僻的地方,却还是被李晔一眼看到,不顾在场众人,呼来同坐在御榻上。百官侧目,一个道士坐在御榻上,这是何等的恩宠啊,数十年来,从未有任何一个臣子获此殊荣,更何况江湖术士。
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吕道长起身为众人做戏法以娱目。
只见,拂尘挥动之处,朵朵祥云充盈着大殿,五彩霓霞后,天降甘露,众人皆如痴如醉,连平日里最看不惯道士的清流们都忍不住啧啧称奇,只有坐在角落里的徐彦若不为所动,冷眼旁观。
“怎么?今天的酒菜不合胃口吗?”坐在一旁的蒋玄晖边敬酒边问道。
“哼,骗人的把戏。”徐彦若眼皮也不抬,冷冷地哼道。
“你说什么?”蒋玄晖问。
“我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