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徐彦若追忆往事,唐昭宗撒手人寰(2/3)
“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后来,后来朕安排他去招抚川蜀,没想到竟被一个小小的王建打发了。朕本想治他的罪,可梁王……”
“梁王?”
“是,他出乎意料地回护了韦昭度,我本以为他们不和,还打算用韦昭度牵制一下梁王,没想到,连他也成了梁王的麾下。呵呵,朕这个皇帝啊,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
“奴婢听说,西岐贼子们还曾经一度攻到了长安。”
“是啊,那是朕最不愿意回忆的日子。”
“老奴有罪,老奴不该问这个。”
“哎,不怪你,那时候,叛军攻入长安,宰相杜让能和一众大臣都被贼人杀害。哎,朕本欲召河东李克用参与平叛,没想到这贼人还在记恨河东之役,竟联合李茂贞与华州刺史韩建一同要废掉朕,逼得朕不得已装疯卖傻,多亏了梁王进京,朕才免死于贼人之手。”
“所以,陛下这么多年一直对韩妃娘娘冷落,就是因为她是华州刺史韩建的侄女吗?”刘季述怯怯地问。
“哼,呵呵”李晔笑了笑,反手一记爆栗打到刘季述的脑壳上,苦笑着说,“也就是你,敢这么跟朕说话。”
“嘿嘿,老奴跟了皇上这么多年了,深知皇上不会因为说错话而迁怒小人的。”
“你呀,哪壶不开提哪壶,哎,也不知道裕儿在她那里过的怎么样,裕儿这孩子可怜啊,从小就没了亲娘,这么多年一直寄养在韩妃身旁,如果他是皇后所生,朕一定立他为太子。”
“陛下,太子爷不爱读书,但有梁王和众朝臣的辅佐,想必一定是错不了的。”刘季述小心道。
“错的了错不了,朕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哎,朕这一辈子,亏欠了太多人,皇后,太妃,额,对了,还有衔草。”
“衔草?”刘季述困惑地看着李晔。
“是,那是朕青梅竹马的爱人,可惜了……”
遥远的思绪转瞬即逝,老皇帝模糊的双眼慢慢从远处移开,起身,从匣子里将一个碎花手绢取出来,对刘季述说:“我死后,将这条手绢放在朕的手边,我和衔草,从此便生死相随了。”
刘季述接过手绢,却发现老皇帝的手已经僵硬,五指像枯死的树枝一般瞬间没有了光色,旋即直直地倒在地上,众人惊呼,着即传太医火速进宫诊治。
皇帝之所以称为皇帝,就是因为他能承受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大喜大悲,但,也有例外。
日落西山,年迈的老皇上把朱全忠、徐彦若和一众老臣叫到身旁。
皇帝手指着远处的被夕阳渲染的一片金黄的山峦,颤颤巍巍地说道:“彦若,我们都老啦,咳咳……”,皇帝的声音是那样苍白无力,泛起几根血丝的眼睛在夕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朕御极十六年,做了不少错事,糊涂事,也让爱卿蒙受了不少委屈。你,不会记恨朕吧。”李晔十分吃力地道。
“不会的,老臣永远感激陛下的知遇之恩。”徐彦若强忍住泪水虚弱地说道。
“朕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朕没有时间了,只能寄希望于后人,彦若,你知道我的意思吧。”李晔道。
“陛下,臣明白。”徐彦若欠身说道,言语中,分明掺杂着几声哽咽。
“听说,太子不喜读书,朕深感忧虑。”
“哦,不,太子很聪明,假以时日,一定能成大器的。”徐彦若稍感违心地抚慰道,因为他实在不忍此时再给皇上哪怕一丁点的打击了。
“哎,可惜朕看不到那一天了。太子,就托付给你了,你,不会抛弃他吧。”李晔无力地说道,浑浊的目光望向天花板。
“陛、陛下。太子是个好孩子。臣会自始至终的……”徐彦若轻声抽泣起来。
皇帝不等他说完,便又吃力地言道:“那我就放心了。你身体也不好,一定要好好保养,抚育好大唐的后继之君。”
皇帝说罢,笑眯眯地看着徐彦若,凌乱的白发间分明闪烁着一个老人期待的眼神,他,这是在托付千钧后事啊。
弥留之际的皇帝,能够把这么重的担子托付给自己,年迈的徐彦若瞬间感到了无比沉重的压力。
这时,太子李柷和梁王朱全忠奉旨来到了榻前。
皇帝伸出苍老的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紧紧握住太子,“柷儿,父皇大限将至,江山就交个你了。”
“父皇,我不让你死,我不让你死……”太子犹如小孩一般地哭喊着,令旁人心碎。
“哎……寿命自有天数,父皇的日子到了,你皇爷爷在那边都等急了。咳、咳……”李晔剧烈地咳嗽了几声,摆手屏退了上前服侍的刘季述,吃力地继续道:“柷儿,我走后,你一定要尊敬梁王,孝敬你的母亲,她,她不容易啊。哎,朕这辈子亏欠她的,只能等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