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大唐!

第二十回 得玉玺朱温改天命,携红袖君子远江湖(2/3)

  “启禀皇上,梁王殿下一早就去了太庙,”蒋玄晖答道。

  “去太庙干什么?”李柷问。

  “梁王殿下是去给天下灾民祈福去了。”蒋玄晖道。

  “哎呀,贤德啊,贤德,梁王心系百姓,真是贤德啊!”众臣又是一阵称颂。

  李柷带着群臣赶到了太庙,只见朱全忠正跪在大唐列祖列宗的牌位前,磕头如捣蒜,声泪俱下地边哭边说:“老臣久食唐禄,却不能为天子分忧,如今社稷艰难,老臣不得已僭为朝事,列位先帝啊,老臣死罪啊,死罪啊!”

  “梁王!”李柷欢快地跑上去抱住朱全忠,露出天真般的笑容。

  朱全忠站起身,一手拉着皇帝,一手向群臣百官致意。

  这时,为首的几个大臣笑脸相迎地说道:“梁王天子气量,居功而不自傲,爱民如子,真的是天下臣民之福啊。”

  “是啊,大王应该尽快考虑改朝换代的事情啊,这也是天下臣民之望啊。”又有几个大臣谄媚道。

  朱全忠抬眼扫视了一下群臣,嘴角微勾,不急不慢地说:“改朝换代?你们啊,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他们要梁王做皇帝。”李柷稚嫩地说道。

  “哦?你看,老臣能不能听他们的?”朱全忠抱着小皇帝问道。

  “听梁王的,只要梁王让大伴(贴身太监)陪我玩。”李柷说。

  “哈哈”,朱全忠侧脸看了一下小皇帝的贴身太监,微微笑道:“好,就让大伴陪你玩。”

  “还是梁王好,嘿嘿。”李柷笑着说。

  “那就……”朱全忠顿了顿,还是不能完全放心。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慢慢扭头看了一眼昭宗的牌位,低声说道:“哼,对不住了。”

  清宁宫内

  “太后,吃一口吧,”身旁的宫女小声劝道。

  “不吃,你们给我把他叫来!”何太后怒吼道。

  “奴婢不敢。”宫女跪在地上颤栗道。

  忽然,殿外悉悉索索的脚步声越来越大,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不劳太后召见,臣在这儿。”帘幕后,朱全忠携百官缓步走来。

  “听说你要做皇帝了,恭喜啊……”何太后阴恻恻地说。

  “哦?太后何出此言啊?”朱全忠漫不经心地答道。

  “哼!收起你那套鬼把戏吧!”太后怒斥道,“先帝在位时就疑心你有反骨,没想到,没想到你真的是这样的人!”

  “太后这样说,可真叫臣无地自容了。”朱全忠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先帝临终前曾嘱托臣道‘太子贤,则辅之,不贤,卿可自为之。’”

  “额,是的,千真万确,太后,先帝是曾说过这样的话,当时臣就在身边。”站在一旁的蒋玄晖赶忙附和道。

  何太后惊愕地看着蒋玄晖,又扫视百官,却不见一人替她说话。

  “好吧,看来你们今天是来逼宫的,是来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的,也罢,这皇位,你拿去吧!”说罢,太后猛地挥袖,将玉玺扔向朱全忠。

  沉甸甸的传国玉玺磕在地上,划出一道火花。原来,正是那镶金的一角着地,与地板上的金砖相撞发出了凄厉的声响,恰似这个王朝的丧钟。

  随从赶紧拾起玉玺捧给朱全忠。

  朱全忠面无表情,从容地接过玉玺,小心地拂去上面的尘土,说:“太后想学王政君,无奈我不是王莽啊。”说罢,抬腿缓步离去,百官紧随其后,独留太后一人在空荡荡的大殿内。

  新皇登基,改元开平。

  洛阳的南郊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受禅台,小皇帝李柷跪在地上,双手将玉玺高高捧起,身着玄服的新皇帝朱全忠,在百官的瞩目下,接过玉玺,宣布接受禅让,改国号为大梁!

  随之,百官朝拜,山呼万岁,檀香缭绕,鼓乐齐鸣,礼成。

  乍逢国变,洛阳九门戒严。德王李裕焦急地在寝宫的回廊上来回踱步,他知道,如果不尽快离开,早晚必被加害。

  忽然,小太监来报,翰林学士胡三求见。

  “快传!”李裕道。

  “殿下,事不宜迟,快跟臣走吧。”胡三小步跑来,急切地说道。

  在胡三的引路下,李裕携宫女红袖从下人送水的后门逃出了皇宫。三人一路辗转,躲在京师缮宜坊的一处民宅中。

  稍稍安顿,胡三便向李裕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德王殿下,您可知您的身世之谜?“

  “身世之谜?”李裕放下筷子,有些错愕地看着胡三。

  这些年在宫里,他倒也听到些宫女太监的议论,但他都当作乱风过耳,从来没有细究。

  胡三笔直地站着,躬身说道:“臣不敢乱言,家父原为夔门绿林十三寨的一员,后经徐丞相举荐,进宫成为了大内侍卫。十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女尊的平淡生活随时可能穿越的我我真不想做天子苟在魔门加点修行凡人,开局给陈师姐喂忘忧丹假装我是仙人转世我能夺取他人气运没错,你是主角师傅你确定小师弟天赋很差我在阴间当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