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得玉玺朱温改天命,携红袖君子远江湖(1/3)
天祐四年,中原大旱,百姓衣食无着,波至京师,朝野惊恐,人心惶惶。
为稳定局势,安抚民心,朱全忠不得已在各城门增加了护卫,在皇宫大内也增添了许多兵卒,日夜巡视。
“大王,听说四面八方的难民已有不少涌入京师了,这可怎么办啊?”蒋玄晖略带忧心地说道。
“哦?看来灾情看来远比预想的要严重啊。”朱全忠长吁一口气道。
“大王,为今之计,还是赶紧安抚民心。”朱珍在一旁附和道。
“有理,看来本王必须身体力行了。”朱全忠望着窗外骄阳似火晴空,双眼眯成了一条缝。
当日,朱全忠亲自来到了城门口查看粥棚的搭建情况,并为患病的父老亲侍汤药,一时引得众人微观,感动地落泪。
“其实这并非完全是做样子,朱全忠与徐彦若那帮清流不同的是,他知道,治天下不能光凭嘴皮子,更要身体力行。当然,他更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对小民百姓的生计他历来十分重视。”躲在轿子里的韦昭度小声对管家说道。
“大人,那咱们?”管家小声道。
“静观其变,你看这天,是不是快要变了。”韦昭度指了指天,只见,原本还晴空万里的天边忽然聚气了一堵乌云,乌云越聚越多,像是一张大口慢慢蚕食着天际。
“走吧,回府。”
劳累了一天的朱全忠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了梁王府,换下一身的脏衣服,坐在软塌上的他,很快便睡着了。
窗外,起风了,挂在房梁上的原本静止的风铃开始渐渐地有节律地响动了起来。
仆人上前关上了窗户,转身捧起一杯热茶端到了朱全忠的榻前。
忽然,一个不小心,女仆失手打翻了茶盏,只听“啪”的一声,茶杯摔得粉碎,滚烫的茶水正好泼在朱全忠的身上。
“啊!”朱全忠被烫,立马苏醒了。
“啊,奴婢有罪,奴婢有罪。”女仆惶惶不安地跪在地上颤栗道。
美梦被打断的朱全忠刚要震怒,耳边却听到了窗外的雷声。几乎是同一时间,匍匐在地上的女仆也被这窗外的闷雷吓了一跳。
瞬息之间,朱全忠的怒气全消了。或许,或许他的努力真的感动了上苍,天降甘霖,让这遍地的灾民得救了?眼前颤栗的女仆和那些灾民一样,不都是自己治下的子民吗?他心想。
可没等自己开口,忽然那女仆仰面对朱全忠说道:“王爷,龙,我看到了一条龙!”
“龙?”朱全忠立刻惊住了。“你说你看到了什么?”
“回王爷的话,奴婢看到了一条金龙,就卧在榻上,然后嗖的一下,从那窗户,飞走了!”女仆惊魂未定地答道。
话音未落,忽地,窗外又是一声炸雷。
朱全忠猛地回头,只见窗户被风吹开了,房梁上的风铃不知什么时候又开始“悉悉”作响!
“什么,什么样子的龙?”朱全忠回头惊讶地看着女仆。
“好大,足有一丈,鳞片,鳞片闪着金光。”女仆惶恐地答道。
这时,窗外已下起了瓢泼大雨。
朱全忠深呼一口气,缓缓地说:“听着……这件事就咱们俩知道,不要和第三个人说,明白吗?”
“明白,奴婢明白!”女仆磕头如捣蒜。
“好了,退下吧。”
此刻的朱全忠心中百感交集,又惊又喜,喜的是中州百姓因为这一场大雨得救了,惊得是,难道自己真的如他们所说,是真龙天子?
朱全忠本不想张扬这件事,可事情还是传出去了。几日后,梁王府金龙闪现,中州府天降甘霖的传说就传遍了洛阳城的大街小巷。
在蒋玄晖等人的运作下,各地的劝进表如雪片般地飞向了朝廷。
月末的朝会上,吏部尚书蒋玄晖上奏皇帝,说:“臣近来听京都有童谚曰:主少国疑逢地旱,王府卧榻现真龙。百二秦关终属楚,锦绣江山归全忠。这正是天降祥瑞,以梁代唐的吉兆啊!”
“蒋大人,这真龙二字,当何解啊?”一旁的武平侯朱珍若有所思地问道。
“朱将军好生健忘,这场大旱正是在梁王殿下的庇佑下得以天降甘霖,这难道不是真龙才能办得到的吗?”蒋玄晖笑着答道。
“怪不得,乡民无知,在他们眼里,谁能普度众生,谁就是百姓心中的真龙啊,看来梁王真的是深得民心啊,人心归梁,人心归梁啊。”朱珍点头道。
“前些日子,京城的难民纷纷上万民伞,称颂梁王德比尧舜,这正是人心所向啊。”韦昭度不失时机地说道。
“是啊,是啊……”大臣们纷纷附和道。
李柷环顾群臣,却没有看到朱全忠的身影,开口便问:“众爱卿,朕的梁王去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