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老话说得好(1/3)
自从殷受的地图一出,九州重新划分,又多了昆仑,西域以后。
整个朝歌城的人都激动的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的就去这些地方看看。
各路诸侯们心思也活络了起来,都在默默的盘算着自己的侯国距离哪个宝藏之地最近。
这段时间朝歌城来也忽然的来了很多很多年都不曾朝见过的诸侯。
这些诸侯们热情的打个招呼,各个说着各自的方言。脸上都是笑嘻嘻的,至于心里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反正殷受听着这些诸侯们的方言,他是非常抓狂的。
殷商的普通话推广就是这么落后吗?这特么的都是什么跟什么呀?
和这些热情的诸侯问候说话,简直就是折磨,简直就是鸡同鸭讲,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更让他抓狂的时候,这些诸侯们的文字都是乱七八糟的,根本就不互通。
就算是朝歌城中通行的甲骨文,这些诸侯们也不见得都能认识。
这时候,殷受觉得秦始皇干的有多漂亮了,书同文是多么重要的举措啊。普通话推广是多么重要的举措啊!
于是殷受现在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朝堂之上,现在是人声鼎沸,原本就不是特别宽敞的大殿,现在竟然已经站满了人。
这些多的人,就是这段时间来朝歌的外甸诸侯。
帝乙看着这么多的外甸诸侯来朝心里的既忧又喜。
忧的是诸侯很多,但是很多诸侯已经不是原来那么贴心的诸侯了。
喜的是好几代商帝都没有达成过的上百诸侯一起朝见的成就今天竟然在他的时代里完成了。
这种自豪也只要帝乙一个人懂。
殷受现在可讨厌这些嘎嘎嘎的诸侯们了。
一句朝歌话都不会说,就会用手瞎比划,谁知道你说的什么鬼?
殷受想着大家可都是中国人的,现在竟然面对面没法交流,这真是哔了狗了。
帝乙这时已经升了御座,这时候维持宫廷礼仪的内官开始说道:“陛下上朝。”
这时候这些殿里的诸侯们才消停着,诸侯们和大臣们现在齐齐躬身:“参见陛下。”
殷受也弯着腰,这时候殷受听着诸侯们异口同声的“参见陛下”,心里就忍不住又吐槽:“哟呵,这时候又都会说人话了。看来这些诸侯们还是会说朝歌话的呀。”
其实,殷受误会他们了,他们会说的就那么几句,而且都还是关于朝见商帝的礼仪用词,至于日常的沟通,那还是够呛。
帝乙说道:“平身。”
所有人都起来身子,然后各个跪坐在自己的小塌上。
帝乙说道:“诸位不辞辛苦来朝歌觐见,孤很欣慰。有很多诸侯,孤也几十年未见过了,而且今天还多了很多曾经不曾来过的诸侯,孤看着你们,孤心里很开心。是你们的坚守,才有大商如今的昌盛。”
诸侯们说道:“陛下言重了。为大商戍边安民,是我等职责所在。下臣在封地时常懊悔未曾到朝歌得见天颜,今日见到陛下,下臣心中喜不自胜,愿陛下万寿无疆,帝福永享。”
这些诸侯们说起话来还都是老母猪戴胸罩真是一套一套的,这让殷受对他们真的是刮目相看,原来还以为他们唧唧咋咋的不懂规矩的,没想到这么上道,真是厉害了。
虽说这大殿上有上百个外甸诸侯了,但是,了解完他们各自的封国大小后,殷受就忍不住又想吐槽了。
这算什么诸侯呀?封国面积小的连个乡镇都不如,管理的人连个村多都没有。就这样的还是一方诸侯。
这商朝时期的诸侯也太不值钱了吧。
不过也有大的,比如西伯侯东伯侯这样的大侯国,他们的侯国大小比起朝歌实际控制的区域也是不遑多让的,都差不多掌控了近千里的疆域,跟后世的一个省差不多大小。
当然这么大的侯国也是少数,也就只有四大侯国而已。
大多数的侯国都是方圆不足百里,有的甚至只有十几里方圆罢了。
这些小侯国的生存法则就是依附大侯国,所以才有了后来武王伐纣,八百路诸侯起义的故事。
想想看,八百路诸侯呀,这八百路诸侯,他们的诸侯国得多大呀?很多都是凑数的啊!
所以,别看现在朝堂上上百诸侯,其实都不算啥,这上百个诸侯加起来都不一定有朝歌实际控制的地方大。
但是,就算这些诸侯再小,人家也是诸侯呀。
作为上邦,朝歌肯定要有足够的态度和气度的。
帝乙还是很给这些诸侯面子的,毕竟花花轿子众人抬嘛。作为天下共主,肯定得有诸侯们的臣服和认可才行嘛。
上百位诸侯的心思其实很简单,他们就是想了解-->>